日后要是拍科幻片,我们该如何描述这次新冠疫情( 二 )

日后要是拍科幻片,我们该如何描述这次新冠疫情
科幻小说的鼻祖玛丽·雪莱这次的新冠状病毒 , 虽然不像什么生化武器库泄露出来的段子耸人听闻 , 但和我们目前科技的发展也息息相关 , 我们看到 , 无论是我们的物流的运力 , 物资的投送包括专家学者对病毒的认识程度 , 和03年的那场sars相比都进步了很多倍 , 但是病毒传播的速度 , 因为全球化背景和交通设施的改善也加快了 。观察者网:消极的观点认为 , 这场肺炎疫情 , 考验我们对人类科技无限进步论的反思程度 。 目前情况看 , 病毒很可能来自野生动物 , 也涉及到了人与自然和谐这个主题 。宝树:我举个例子 , 科幻作家王晋康写过一些小说 , 主旨就是人和自然要取得平衡 , 因为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 人类科技进步 , 病毒的生存能力也跟着会变强 , 他从来不认为人可以一劳永逸完全消灭病毒和瘟疫 , 这是我们科幻圈的一个比较典型的观念 。如果说这件事对科幻造成了什么打击的话 , 那就是这些年读者和媒体把科幻拔高到一个太理想的位置了 , 很多人都问科幻作家:“你对未来怎么看 , 50年后人类是怎么生存的?”把科幻当成了一种可以启发心智 , 引领大家领悟未来的文学形态 。 虽然科幻小说类型很特殊 , 和科技结合比较多 , 但本身来说 , 它还是一种文艺 , 一种文学类型 , 承担不了读者如此高的期望 。 我们这个圈子还是一个讲故事的行业 。期待过高的话 , 那么你就会觉得科幻作家们对某些事情失去了预判能力 , 很无能 。 灾难对科幻圈的打击 , 就是大家对这个圈子抱有太多幻想和期许 。 我们其实就是一群靠讲故事给大家带来一些欢乐的人 , 以及提供一些思考的空间 , 但让我们给未来指点方向 , 这就太夸张了 , 并不现实 。哪怕是它和科学结合很紧密 , 科幻文学也担负不起“未来学”的称谓 。 王晋康老师在作品中也写过恐怖分子把瘟疫散播到全世界 , 全球变得一片混乱等等 , 但这不会影响现实决策 , 一本科幻小说无法指导社会实践 。日后要是拍科幻片,我们该如何描述这次新冠疫情
顶级医学杂志《柳叶刀》(The Lancet)公布了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novel coronavirus)的彩色照片当然了 , 也不能说完全没有用 , 如果前线指导救灾防治疫情的某个官员平时喜欢看科幻小说 , 他至少可以比其他人多一份危机意识 , 多一份戒慎戒恐 , 对形势的预判可能会更周全一些 , 但短期来看 , 不应给这种文学形态太高期望 。观察者网:我们可以再谈谈科幻小说的技术层面操作的问题 。 假如说一个科幻作家某个作品的故事线围绕病毒散播展开的 , 如果他不懂生物学或者病理学相关前沿专业知识的话 , 肯定会影响他的写作质量 , 这对科幻作家的相关专业知识的要求是不是会很高?宝树:作品质量应该会受影响 , 但恐怕也不像你说的那么严重 。 你可以写你自己认为很擅长的方面 。 打个比方 , 以这次新冠状病毒为主题写一个科幻 , 如果聚焦在病毒的结构 , 基因序列等等 , 知识储备不够是很难写好的 , 但是还有一些外界的因素 , 即可以偏向从社会层面和病毒传染的过程对人的心理造成的压力 , 以及对社会的冲击层面来谈 , 这就可以把生物学基础知识的那一部分一笔带过 。比如可以重点讲“隔离” , 这就是个社会学的议题了 。 隔离之后整个社会产生了很多新问题 , 因为城市处在隔离状态下 , 人的生活状态发生了很大改变 , 网上办公 , 家庭值班等等 , 我们可以从科幻的角度设想一下 , 如果隔离时间长了 , 很多人生的轨迹都会有偏离的迹象 。日后要是拍科幻片,我们该如何描述这次新冠疫情
1月22日 ,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隔离区 , 医务人员进入病房前 , 穿戴好防护服(@楚天都市报)当然这个角度也对作家对社会运作结构、法律、经济学问题要有相当程度的了解 , 但无论如何 , 都可以拣选自己了解的那个领域重点突破 。观察者网:现在科幻圈读者的口味也越来越高了 , 有些人就喜欢在作品中找bug(硬伤) , 或者挑一些细节的毛病 , 说某些桥段不够符合事实 , 怎么看待这样的读者?宝树:这些读者是比较可贵的 , 能促使作家们进一步提高水平 。 但话又说回来 , 也不能被这些读者牵着鼻子走 。 我参加个一个科幻论坛 , 参与者好多人都有博士学位 , 其中很多人在喷“刘慈欣的科幻小说水平不行” , 说大刘的小说不叫科幻 , 这都是从技术层面谈的 。 如果按这些人的标准 , 那就没法写科幻小说了 。读者真正感兴趣的东西 , 倒未必真的是科学技术层面上的想象 。 这就涉及到作者写作布局的取舍了 。观察者网:顺着这个问题往下讲 , 就牵扯到了科幻文学体裁的“边界”在哪里 。 我读过一些小说 , 架空了时间和空间 , 开始描绘灾难来临之后人类在某种封闭状态下的生存模式 , 比如加缪的《鼠疫》 , 戈尔丁的《蝇王》等等 , 这种算不算“泛科幻”作品?宝树:我前一段时间就谈过这个现象 。 有一类型的科幻就是从社会科学而非自然科学的角度去推演 , 有所谓“硬科幻”和“软科幻”的区分 。 设想一种奇特的社会制度 , 可以把它成为推理幻想 , 也非常注重逻辑性和严谨性 , 但并不算“硬科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