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2020年了,副驾真的需要一块屏吗?

在这个电视、电脑都无法将用户从手机的世界里夺回来的时代 ,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汽车厂商要在车里放更多的屏幕 。在真正的自动驾驶时代到来之前 , 驾驶员永远是汽车内装设计首要照顾的对象 , 车内的大部分功能、按键、交互布局 , 也多是围绕驾驶员为核心展开 。 甚至在一些高性能跑车中 , 为副驾提供一张“坚如磐石”的座椅和一个空调出风口 , 就是对副驾最大的“尊重”了 。但是 , 当一批造车新势力越来越热衷于在车内每一个可能的地方加入屏幕 , 行业重新开始讨论越来越多的屏幕 , 究竟有什么意义 。 如果乘员有通过屏幕实现娱乐的需求 , 为什么不拿出更加顺手的手机或者平板呢?都2020年了,副驾真的需要一块屏吗?
然而 , 给副驾造一块屏 , 不仅仅是对乘员时间的争夺 , 更有可能是汽车在第三次IT行业入口级争斗的“敢死队” 。副驾屏并不新鲜?尽管引起我们对“副驾屏”讨论的 , 是诸如理想ONE、拜腾M-Byte、高合HiPhi1等造车新势力的全新车型 , 但事实上早在9年前 , 法拉利就在其首款四驱跑车FF上 , 为副驾座打造了一块专属的显示屏 。 然而 , 这块屏却非常“直男”地给副驾呈现包括车速、发动机转速、挡位、里程、平均速度等一系列与车辆行驶相关的内容 。 如今在在法拉利的一众新车上 , 你同样可以看到类似的设计 , 屏幕内可显示的内容也逐渐丰富 。但法拉利的做法 , 只是为了显示而显示 , 充其量只是品牌基因与造车理念影响下 , 为副驾座乘客提供的炫技之作 。都2020年了,副驾真的需要一块屏吗?
到了今天这些电动车身上 , 似乎把更大、更多的屏幕塞进车内 , 比说自己精心设计了一套符合人机工程学的内饰更具冲击力 。特斯拉Model S用一块17英寸的触控竖屏颠覆了人们对于汽车内饰的固有印象 。 高合HiPhi 1在前排共有三块屏幕 , 理想ONE则布置了四块 , 天际ME7则是给每个座位乘客人手一块屏幕 , 拜腾更是在车内放进了一块定制的48英寸4K柔性OLED屏幕 。 甚至北汽LITE这样一辆售价十万元左右的微型电动车 , 同样为副驾提供了一块8英寸的专属屏幕 。都2020年了,副驾真的需要一块屏吗?
终于 , 传统车企们也开始坐不住了 。 在保时捷Taycan、本田e等传统车企的电动车上 , 我们也看到了类似的前排横向多联屏设计 。都2020年了,副驾真的需要一块屏吗?
所以 , 给副驾座前装屏幕 , 这件事情本身并不新潮 , 多数时候 , 我们也只认为这块屏幕起到的是信息展示的作用——无论是法拉利上的车辆行驶信息呈现 , 还是现在造车新势力可以进行各种多媒体操作 。但如果副驾屏仅仅做到这样 , 除了让乘员起初几分钟上手感到新鲜 , 除了在社交网络有更多分享的谈资 , 在剩下绝大部分时间里 , 它几乎不具备任何与手机争夺用户时间的资本 。都2020年了,副驾真的需要一块屏吗?
副驾屏争不过手机?即便一块大屏已经横在眼前 , 但对于视觉、听觉、触觉都完全不受限的副驾乘员而言 , 他们还是会义无反顾地掏出手机 , 而不是弓着身子伸长手臂 , 去操纵哪块并不顺手的屏幕 。 出现这样的情况 , 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 。1. 软件生态匮乏以用户最基础的视听娱乐为例 , 在手机上想听歌、看视频 , 由于个人使用习惯或者版权归属 , 经常需要在多个app中进行挑选 。 然而 , 车企毕竟不是软件公司 , 也不是内容供应商 , 车载娱乐系统在app适配、内容更新上 , 很难提供与手机一致的使用体验 。都2020年了,副驾真的需要一块屏吗?
即便是车企与BAT等互联网巨头进行合作 , 比如特斯拉上预装的腾讯系音乐、视频、游戏等应用 , 但是在功能的完整度、内容的质量上 , 也远远不及手机端 。 而对于应用开发、资源整合能力较差的车企而言 , 想要让这块屏幕变得内容丰富起来就更难了 。2. 硬件配置落后除了内容资源的缺乏 , 车规级硬件水平也是远远落后于手机等移动终端 。 目前量产车型的中控系统中 , 性能最强的车规级芯片是高通骁龙820A , 其工艺制程和应用处理器性能落后同时期旗舰手机SoC芯片三代以上 , 性能表现自然不可同日而语 。 另一方面 , 车规级屏幕大多数还维持在720p分辨率水平 , 少数达到1080p , 但是论屏幕精细度、色彩还原度、屏幕亮度等 , 与主流以上手机同样不在一个层面上 。都2020年了,副驾真的需要一块屏吗?
此外 , 对于现阶段的副驾屏幕来说还有两个从原理上难以解决的硬件问题 。 首先是如何在一套中控系统下协调主副驾的分配使用 。 比如当驾驶员需要车载导航时 , 副驾影音娱乐的沉浸式体验势必受到影响 。 其次 , 一块固定的屏幕 , 难以同时满足电影、短视频等多元内容形式对于屏幕方向的需求 。3. 网速慢、流量贵在车联网服务进入“流量运营”时代之后 , 吸引用户停留在生态内最简单的方式 , 就是给予足够的流量 。 但是 , 绝大多数汽车厂商的“免费流量”带有很多限制条件 , 比如免费时限、免费额度、流量覆盖、与保养捆绑的政策等 。 加之购买车载流量套餐的费用 , 通常远高于手机流量 , 而车载系统所能提供的内容 , 又无法媲美手机 。 因此 , 与手机流量的透明相比 , 车载流量很难成为培养用户粘度的基础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