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2020年了,副驾真的需要一块屏吗?( 二 )

都2020年了,副驾真的需要一块屏吗?
副驾要的不只是一块屏?以人类文明发展的视角来看 , 标志人类进入科技时代的第三次工业革命 , 基本接近完成 , 以冯·诺依曼结构为基础的现代计算机网络化布局基本趋于完善 , 代表大规模集成电路发展的摩尔定律几近失效 , 科技进步的边际效应递减 。而接下来科技进步发展的方向 , 势必是以下一代移动通信技术、大数据、神经网络和深度学习等为承载 , 从人与人之间的连接逐步演化为万物连接 。 这就意味着 , 任何一个物件 , 都有可能成为万物互联中的一个节点——汽车 , 当然包含在内 。都2020年了,副驾真的需要一块屏吗?
如果说 , 第一轮IT行业入口级争夺的胜利者是PC搜索引擎 , 第二轮的胜利者则是智能手机 , 那么在高速、低延时、低功耗的通信技术出现后 , 第三轮入口级争夺也许不会再出现某种类型终端all in one的趋势 。当计算能力、网络、数据、生物识别等可以实现多设备同时在线 , 意味着终端设备不必集中于手机 , 而是可以更加合理与自然地出现在任何一个物联网内的物体上 , 比如一件衣服、一个背包、一个洗衣机 。 相比这些 , 汽车作为一个移动终端 , 更加是这一场景下不可或缺的存在 。都2020年了,副驾真的需要一块屏吗?
这也就是为什么 , 即便当下车载屏幕硬件规格落后、软件生态匮乏 , 汽车厂商们仍然乐此不疲在车上装屏幕的原因 。 因为它们不仅在争夺用户时间 , 更是在争夺下一个万物互联的入口 。此时 , 汽车厂商考虑的并非是性能参数 , 而是先要抢夺进入全新形态竞争时的标准话语权 。 而用户使用车载屏幕的体验 , 则会随着芯片、网络、光学、人工智能等一系列技术创新 , 逐步得到释放 。 同时 , 这块实体的屏幕 , 未来也将会以柔性屏、全息投影等多样形式出现 。 乘员真正需要的 , 是万物互联下的全新交互体验 。只有将赛场从智能手机的领域转移 , 车载屏幕才会成为乘员放下手机的理由 。写在最后车载屏幕的方向并没有错 , 但是区别在于 , 汽车厂商究竟是用屏幕作为向用户讲故事的噱头 , 还是依靠维度级创新 , 让其真正成为物联网时代的接入节点 , 占据入口级争夺有利地位的工具 。 更不必说 , 当自动驾驶时代真正来临后 , 一个具备完整的生物识别、网络通信、人工智能的“智能座舱”里 , “屏幕”在功能与交互中发挥的作用 , 将无可取代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