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花灿烂的日子▲特朗普增加石油储备,沙特和俄罗斯石油不减产政策不可持续,「原创」油价暴跌

烟花灿烂的日子▲特朗普增加石油储备,沙特和俄罗斯石油不减产政策不可持续,「原创」油价暴跌
文章图片
在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的时候 , 针对因此而疲软的石油需求 , 沙特和俄罗斯为了对付美国的页岩油 , 做出了不减产的决定 。 这一决定让原油期货价格暴跌到了30美元每桶左右的价格 。 期望以此打垮美国的页岩油企业 , 消灭特朗普的背后金主 , 阻止特朗普连任 , 让拜登上台 , 以环保的名义限制页岩油开采 , 最后达到消灭竞争对手的目的 。
但是这样的想法是否可以实现了?我认为这是不可能实现的 。 因为沙特和俄罗斯本来就是处于竞争关系的死对头 , 在对付页岩油上也是同床异梦 , 所以石油不减产政策是不可持续的!而首先退出这一政策的可能是沙特 。
目前 , 俄罗斯的外汇储备居世界第四位 , 达5700亿美元之巨 。 而沙特的外汇储备居世界第五位 , 为5018.36亿美元 。 根据摩根大通的统计数据 , 从财政对于原油价格的依赖度来说 , 俄罗斯的财政收支平衡所需油价约为51美元每桶 , 而沙特的财政收支平衡所需油价约为92美元每桶 。 另外根据报道 , 俄罗斯已经用过去的石油收入建立了1700亿美元的国家财富基金 , 可以在25至30美元每桶的低油价情况下 , 维持6到10年 。 同时 , 沙特在中东的安全有赖于美国的保护 , 而美俄之间却是真正的战略对手 。 沙特要的是美国页岩油生产不过度损害沙特石油利益的保证 , 而俄罗斯的直接目标就是特朗普的连任失败 。 所以 , 首先退出不减产协议的将是沙特 。
沙特想对付美国的页岩油企业也不是第一回了 。 2014年 , 以沙特为首的欧佩克国家曾经大肆增产 , 使得原油价格一路从115.06美元每桶暴跌至27.88美元每桶 。 但是美国页岩油企业却通过借债存活了下来 , 最后以沙特等国拉拢俄罗斯减产告终 。 美联储15日“紧急降息” , 直接下调100个基点 , 降至0-0.25%的历史低位 , 除了安定美股之外 , 对本土页岩油企业的贷款增加 , 也是其目的之一 。
除了“紧急降息” , 特朗普还有其它大招要放 , 他对采访人员表示“根据油价 , 我已经...指示能源部长在价格很好的时候 , 为美国战略储备的贮藏大量购买原油” 。 也就是说 , 美国将趁着全球处于低油价的时候 , 把国家的紧急原油储备补满 。 这样不仅可以把总统自己背后的大金主 , 对因油价暴跌而陷于挣扎的能源生产商救出险境 , 而且可以用低廉的价格填补美国战略石油储备 。
当前美国的国家战略石油储备量达到6.35亿桶的情况下 , 经过美国能源部的计算 , 还可以追加大约7700万桶的石油储备 。 有一些美国人对特朗普这一决定表示支持 , 因为“我们的经济仍然容易受到各地供应中断造成的价格冲击影响” 。 但也有人表示怀疑 , 原因是“这样做会导致石油库存激增 , 而降下来需要很长时间 。 ”
充足的战略石油储备一直是美国不惧石油危机的秘密武器 。 当去年沙特石油设施遭攻击 , 油价飙升的时候 。 特朗普一句“可以动用战略石油储备保证市场供应” , 就消除了一部分人对全球原油不足的恐慌心理 。
美国的战略石油储备主要分布在墨西哥湾沿岸海岸线下的四个安全储存点的地下设施内 , 在地下岩层内挖掘了60个岩盐洞穴 , 用原油将地下洞穴填满 。 这一设施主要建设于1973年能源危机之后 , 其目的就是在“石油供应遭到严重威胁的情况下 , 抛出石油储备以平抑石油价格、减轻全球能源市场压力” 。 现在近七亿桶的战略石油储备不仅可以使美国能够有效应对石油进口中断的冲击 , 也成为一个外交政策工具 。 而今天 , 这一设施也成为了特朗普减轻石油下跌压力 , 拯救页岩油企业的一个手段 。 与此相对比 , 维持战略石油储备所需的上亿美元资金算不了什么 。
油价暴跌 , 对于美国本身是利大于弊的 。 同时通过降息 , 继续给予页岩油企业新增贷款 , 扩大美国战略石油储备 , 美国的页岩油企业大部分是可以挺过这一关的 。 其结果是这一次的石油暴跌 , 不出意料 , 将以沙特首先退出 , 然后俄罗斯退出 , 石油不减产政策失败而告终 。
【烟花灿烂的日子▲特朗普增加石油储备,沙特和俄罗斯石油不减产政策不可持续,「原创」油价暴跌】【本文原创 , 图片来自网络 。 如有意见和建议 , 欢迎商榷 。 】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 , 欢迎点赞和转发 , 谢谢您的关注!】
油价暴跌 , 对于美国本身是利大于弊的 。 同时通过降息 , 继续给予页岩油企业新增贷款 , 扩大美国战略石油储备 , 美国的页岩油企业大部分是可以挺过这一关的 。 其结果是这一次的石油暴跌 , 不出意料 , 将以沙特首先退出 , 然后俄罗斯退出 , 石油不减产政策失败而告终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