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公益人的「生死一线」|故事FM( 三 )

疫情下,公益人的「生死一线」|故事FM
■ 收到呼吸机的患者或家属(左右) , 呼吸机物资(中)终于 , 第一批是一次性运过去的 。9 点到达市区后 , 志愿者车队按照危重程度 , 开始送往患者手上 。一号患者的张爷爷是 10 点拿到的 。 之前他买的氧气瓶在下午就用完了 。 所以我们告知家属 9 点送达时 , 可能因为这是家属唯一的希望 , 他硬生生从下午 5 点等到 10 点 , 在路边站了 5 个小时 。第四天时 , 他给我们发来消息 , 说这几天因为有氧气支持 , 老爷子居然可以自己从房间来到沙发上跟大家一起看电视了 。哪怕这所有的努力后 , 只有一个人活了下来 , 我们都觉得值得 。-3-再精细的流程也无法克服人性帮忙派送第一台制氧机的W大武汉紧急救援小组车队 , 队长是个叫懿哥的姑娘 。 她带着 3 位志愿者 , 4 台车 , 接下市内配送任务 。 2 月 6 日下午 , 我们刚告诉她 6 点制氧机从黄陂发出 , 她就立刻招呼团队停下相对没有那么紧急的派送任务 , 快速集结到市内集合点 。后来我们才知道 , 当时她已经 30 多个小时没睡了 。制氧机一到 , 她们就 4 台车分头出发 , 最快的一台用 30 分钟就送到了 。 然而 , 这个过程当中 , 发生了一些意外 。当时很多患者是全家感染的 , 所以我们特意设立了无接触交接流程 。 车队把制氧机放下后离开 20 米 , 患者再过去取 。 但因为当时特别忙乱 , 没能和所有患者家属交代清楚交接原则 。疫情下,公益人的「生死一线」|故事FM
■ 无接触发放流程示意图当晚 , 懿哥送了 3 个人 , 有两个患者因为真的等太久 , 非常激动 , 直接奔过来 , 与她距离不足一米 。送完后 , 她有些生气 。 可作为专门支援武汉孕妇的车队队长 , 她不是因为个人受到威胁生气 , 她跟我说的第一句话是「如果我感染了 , 我接送的孕妇怎么办?我车队的伙伴怎么办?我的家人怎么办?」我当时就哭了 , 觉得特别内疚 。到大概第三天时 , 这样的事又发生了 。那天 , 另一支志愿者车队「安提阿救援队」负责派送 。 最后一个患者 , 是一对老爷爷和老奶奶 。 老爷爷的病情严重到无法下楼 , 老奶奶勉强能走动 。但制氧机非常的重 , 她无法搬动 。 车队的可乐大哥当时已经帮我们工作十几个小时了 , 他听说老爷爷非常需要 , 就一直帮奶奶把制氧机搬进电梯才离开 。连续两个车队都出现意外状况 , 让司机遭遇风险 , 我们特别痛苦 。 当时 , 团队内部爆发了一次大争吵 。 一对一救助这件事 , 到底还应不应该继续?人是无法保持绝对理性的 , 特别是在极端情况下 。 懿哥遇到危险是因为对方等太久了 。 他的家人生命垂危 , 而懿哥运送的是他们当下唯一生存的希望时 , 他就忘记了 。 而可乐大哥是一个心非常软的人 。 他在做这个决定前是思考过的 。 他非常清楚地知道无接触原则 , 可是他不忍心 。 这是再精细的流程都无法克服的 。疫情下,公益人的「生死一线」|故事FM
■ 工作人员在搬运物资-4-死亡三问除了志愿者车队安全的压力 , 我们还要面对死亡第二问:在后续制氧机还没补上时 , 这有限的 50 台该如何分配 , 是否该拒绝今天的重症患者 , 留下存货 , 为明天随时可能出现的危重症患者做准备?而且当时武汉的床位开始增加了 , 一台制氧机如果送给卧床在家的患者 , 可以救活一个人;如果送到医院里 , 可以救活五个人 。 那这个制氧机到底该给谁?这就是死亡三问的最后一问 。我们团队无法承担这样的心理压力 , 最终艰难地决定停止一对一救助 。 配合隔离点政策和方舱医院政策的出台 , 转向支援设备跟不上的隔离点医院和湖北其他疫情严重地区 。随着模式的打通和更多资助到来 , 我们团队创造了更多速度奇迹——仅用 8 个小时 , 就为黄岗市的一个应急院区配给了 230 台制氧机 。目前 , 「武汉银杏在行动」已经募集了 2321 台制氧机 , 覆盖湖北省 14 个城市的 158 个医疗点 , 并且现在依然在行动 。疫情下,公益人的「生死一线」|故事FM
■ 制氧机在救治中被使用-5-不敢说甜我觉得前面有很多的苦 , 但后面也有很多让你感到欣慰的地方 。 不敢说甜 。你当然知道做的这件事情非常有价值 , 它帮助了一些人活下来 。 但是 , 其实你不敢把它称之为成就感 。 因为那是很多很多人的苦难 。 你只是拼尽全力 , 让苦难小一点 。——————当然 , 除了热忱和专业性 , 谈到这次疫情中的公益组织 , 大家一定会想到韩红爱心慈善基金会 , 武汉红十字会等各种争议 。诸多乱象中 , 公众或许会问「为什么我捐的东西要落到医院这么困难?大灾大难面前 , 为什么爱心总是被辜负?」苏打水 , 职业公益筹款人我有 10 多年的公益行业从业经验 , 作为职业筹款人 , 我可以分享一些局内人的视角 。-1-第一关:抢口罩我最重要的工作是筹款 。筹到钱后 , 大家都期待尽快把它花出去 , 把物资送到最需要的地方 。 所以有花钱速度上的压力 , 你不能握在手里不花或花得太慢 。但是物价瞬息万变 , 一旦物品溢价太高 , 我就变得非常犹豫 。 因为我们并非要买进再以更高价转卖 , 我们要想的是「现在用 5 倍的价钱买一个正常的商品 , 在以后到底能否经得起推敲?这到底是不是一个最负责任的做法?」但捐款人很着急 。 我们也很希望把大家的爱心第一时间送到前线去 。 可面对很高的价格 , 公益机构难免犹豫 , 这时就会有人来抢货 。因此又不得不去找下一批货 。 好不容易找到 , 又是同样的故事再来一次 。 久而久之 , 价钱只会仰之弥高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