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应对危机,企业倒闭比裁员好,裁员比降薪好

为什么应对危机,企业倒闭比裁员好,裁员比降薪好
为什么应对危机 , 企业倒闭比裁员好 , 裁员比降薪好?为什么应对危机,企业倒闭比裁员好,裁员比降薪好
作者:人神共奋疫情过后 , 大部分公司将面临三大困难1/43月份的工资还能正常发吗?今年过年是1月底 , 比往年早 , 大部分公司1月中旬一过 , 业务就渐渐停下来 , 只有催收账款的工作更忙了 , 老板们年前最后几天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在银行停止结算之前 , 让账上有足够发2月份工资的钱 。钱只有流动起来 , 才能带利润 , 所以老板也不会让太多的钱趴在账户上不动 。 至少保证两个月的工资、少量货款和其他费用 , 这是流动资金安全的底限 。不过对于普通员工而言 , 按月拿工资是天经地义 , 才不管什么春节不春节的 , 所以不管业务受到多大的影响 , 大部分公司2月份工资还是没问题的 。但3月份的发工资日 , 可能让很多公司陷入两难 。除了少数资金链绷得紧的公司 , 大部分公司虽然发工资的钱还是有的 , 但这其中一部分是备料的钱 , 只是上游开工不足 , 没有花掉 。更糟糕的是 , 下游的需求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恢复 , 所以货款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到账 。如果三月份工资如数照发 , 可公司上下游整个产业链复工率到了3月中旬还不能恢复到八成以上 , 4月份就真得没钱发工资了 。为什么应对危机,企业倒闭比裁员好,裁员比降薪好
所以 , 三月份的工资 , 很多公司开始跟员工商量降薪 , 或延迟发工资 。普通员工没有什么财务知识 , 不知道销售收入和现金流的区别 , 可能完全想不通 , 公司去年不是还赚了好几个亿吗?年终奖都是一个个的大红包 , 怎么才一个月 , 就好像要倒闭了一样 , 连工资都发不出来?难道是老板故意哭穷 , 坑我们一把?平时我们只要把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搞好 , 就万事大吉 , 升职加薪 , 但在这种关键时期 , 我们还是要知道 , 疫情对一家普通的公司到底意味着什么?未来还有什么更大的困难等着我们?2/4老板将面对的三大问题即便疫情以最乐观的时间结束 , 2020年的上半年甚至全年 , 中小企业的老板们仍将面对三大问题 , 如果这三道槛过不去 , 好好的企业就会突然死亡 。而工资发不出来 , 正是其中的第一个问题 。在企业的各种经营支出中 , 工资是最刚性的 , 供应商的货款可以拖 , 但如果工资发不出来(指正常情况下 , 别的公司都好好的) , 人心就散了 , 业务就没法做了 。 所以企业一般不到山穷水尽 , 不会拖欠工资 。但这次的情况特殊 , 大环境如此 , 很多企业并不是账上真的没钱 , 而是不敢发 , 因为更大的困难还在后面 。老板可能面对的第二个问题 , 是可能出现的下游的坏账风险和上游的供货风险 。虽然国家已经出了一堆减负政策 , 但必然有一批企业是活不到疫情结束的 , 这些企业在2018-19年的去杠杆或贸易战中严重受伤 , 本来就在靠融资苦苦支撑 , 而疫情直接断绝了最后的希望 。问题在于 , 这些本来应该在今后一两年内陆陆续续倒闭的企业 , 因为疫情 , 集中在三个月内突然死亡 , 会产生连锁债务危机 , 上游企业因为下游企业倒闭 , 而发生资金链断裂 , 下游因为上游倒闭而出现供应链危机 。更重要的是 , 春节本是消费旺季 , 往年的资金流是这样的:年前企业的钱大规模转移到居民手中 , 而过年时 , 居民把钱通过消费再大规模转化为企业存款 。 但是因为疫情 , 现在大量的钱还是压在居民手里(顺带拉了一波股市小牛市) , 导致实体经济缺血 。 虽然国家大量释放流动性 , 但这些钱短期内到不了企业手里 , 企业更不敢用钱 。那么 , 疫情过后 , 这些钱还是要消费的 , 再到企业手里 , 是不是问题就解决了呢?但更有可能 , 这些钱暂时就不消费了 。这就是第三个问题 , 也是最最严重的问题:收入增长预期变差 , 导致消费需求的下降 。朋友圈里有一份来历不明的阿里电商内部数据 , 说疫情期间 , 30-40岁的中产消费受到极大的影响 , 类似高档化妆品、欧洲游预定等典型的中产消费断崖式下降 。真假我不知道 , 就不贴出来了 , 但逻辑上非常合理 。可选消费与收入预期的关系 , 大于绝对收入本身 。 如果收入预期好 , 就算手里没现金 , 也会刷卡消费 。 反之 , 收入预期变差 , 就算手里一大把现金 。 也不敢花 。而收入预期变差的罪魁祸首 , 正是降薪 。大规模的降薪缓发薪 , 影响最大的就是中高层管理者 , 而且这些人对公司经营更了解 , 危机意识更强 。 他们又是房贷的最大承受者 , 从而降低消费欲望 , 未来几个月将持续影响汽车、手机、家电、高端化妆品、旅游、餐饮、娱乐等可选消费品的支出 。为了预防未来的风险而降薪 , 结果反而导致消费需求下降 , 真的把风险给招来了 , 这就是把以往经济萧条的恶性循环“企业效益不好——预期收入下降——消费下降——企业效益更加不好” , 按了5倍快进 。这三大问题 , 注定2020年会非常艰难 。当然 , 国家不可能坐视不管 , 毕竟刺激经济是老任务了 , 总比防疫要轻车熟路得多吧 。 国家会有哪些对策呢?3/4倒闭?裁员?降薪?先不谈国家的政策 , 其实我认为如果纯粹从经济学角度出发的话 , 让企业倒闭比裁员好 , 让企业裁员比降薪好 。上策是放手让一批本来就不行了的小企业倒闭 , 国家加强失业救济 , 这是最快的疗伤方法 。从消费的角度看 , 短期失业对消费的负面影响 , 跟降薪差不多 , 都是对未来没信心 , 降低可选消费预算 。虽然短期会冲击经济 , 但产能快速出清 , 生意才能早日转到活下来的企业 , 让这些企业早点扩张招人 , 消费就可以早日提振 , 这个就叫“空间换时间” 。当然 , 任何理智的政府都不会接受这种”休克疗法“ , 它造成的失业潮 , 可能让政府陷入信任危机 。所以 , 中策是放手让活得一般的企业裁员 , 同样 , 国家也要加强失业救济 。道理其实是一样的 , 裁员必然带来产能的缩减 , 就是供给减少 , 相当于“倒闭”的效果 。从企业的层面看 , 同样也是裁员比降薪更好 。裁员是优化人员结构 , 优胜劣汰 , 是企业的一次重生;而降薪 , 表面上是同甘共苦 , 实际上很容易伤害有能力的员工 , 造成日后人才流失的后遗症 。而且 , 降薪还有道义上的问题 。 今天 , 遇到天灾 , 企业都跟员工说我们要全员降薪 , 要共度难关 , 大家想想也无Fuck可说 。 但本来是一个简单的劳务关系 , 你今天搞得那么煽情 , 你明天还怎么跟别人讲规则?不过 , 倒闭、裁员 , 我也就图个嘴爽 。 不管是国家 , 还是公司 , 现在都在采用下策——减薪 , 让企业一时半会儿死不了 。大家都死不了 , 那就意味着 , 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 , 谁也活不好 。这就是“时间换空间”了 , 慢慢磨 , 看谁能别同行耗得时间长 , 实际上到了最后 , 该死的企业还是死了 , 该裁的员工还是裁了 , 经济也就慢慢恢复了 。很多人用2003年非典疫情过后的报复性消费来说明问题不大 , 实际上 , 2003年的中国 , 刚刚加入WTO , 经济处于上升阶段 , 疫情造成的困难反而成了一个最佳的投资良机 。可今非昔比 , GDP前几年保八 , 去年保六 , 好像是一个往下坡走的人 , 结果摔了一跤 , 那接下来就是咕噜咕噜地往下滚 。这还是在三月底前达到80%以上的复工 , 大家也敢出来消费的前提下 。比较有可比性的是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导致海外订单突然消失 , 导致的经济快速回落 。所以 , 可以预期的是 , 像2009年政府为了应付金融危机而出台的“四万亿”一样 , 中国很快就会有大规模地刺激经济的政策——这也是前面说 , 该死的企业 , 一时半会儿还死不了的另一个原因 。但后遗症也很明显 , 回放“四万亿”后的2010~2013年 , 放的水进不了实体经济 , 先是让房价疯涨 , 后是各种大宗商品价格暴涨——还记得“蒜你狠”“姜你军”吗?而抹去金融表面的喧嚣之后 , 我们看到是“国进民退” , 大量的小企业在十年内慢慢地死去 , 大企业大象起舞 , 中国经济的产业集中度缓慢而坚定的提升 。4/4解决问题的思维我在2018年年初的《未来十年 , 忌创业 , 尤忌借钱创业》一文中 , 分析了不不同经济时期 , 大公司和小公司的不同趋势:经济上行阶段 , 整个行业以增量竞争为主时 , 一些小的细分市场不断涌现 , 龙头企业很难顾及 , 创业企业利用细分市场的机会站稳脚跟后 , 凭借各种低成本经营优势 , 其成长性往往高于龙头企业 。但到了经济下行期 , 各行业都进入存量竞争时代 , 规模优势就显现了 , 一旦遇上黑天鹅事件 , 中小企业抗风险能力不足的问题就暴露出来 , 无论是传统制造业、还是新兴产业 , 都出现了集中度上升 , 龙头企业高成长的情况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