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空怀想油糍儿
隔空怀想油糍儿
即使这些日子 , 网络也不全是疫情 。 我就忙里偷闲 , 读了一篇说渝州府小吃的文章 。 其中提到 , 油炸的食品主要有油条、油炸方糍粑块或“油糍”(一种圆形的包有豆沙的糍粑块) 。 糍粑的糍 , 识读没有问题 。 油糍这小吃 , 初看很陌生 , 糍 , 有没有两读?立即百度了一下 , 仍然读作ci , 二声 。我移居渝州府 , 一晃七八年之久 。 老城这一块 , 大街小巷转了个遍 , 油条偶尔会买上一支 , 慢慢嚼着 , 享受它焦香的味道 。 油炸方糍粑块 , 是在打得不太细的糍粑里放盐 , 花椒面 , 然后切成宽约十厘米、厚约一厘米多的方形块 , 投放到油锅里炸出两面金黄 , 咸香可口 , 是糍粑的另一种吃法 , 也很受欢迎 。 “圆形的包有豆沙的糍粑块”的这种油炸食品 , 我却没吃过 , 甚至没看到过 。由是想起小时候第一次吃的油炸食品 , 就叫油糍 。那是第一次随父亲赶乡场 , 有时还得老父背上一段儿 , 那十几里山路才熬得下来 。 进得场里 , 人头攒动 , 父亲给我买的小吃 , 就是油糍 。 小摊边口水嘀嗒守着人家做 , 一只白铁皮提子 , 形如卖酒人的酒提 , 只是上沿略大 , 仅一寸来高 , 舀一点米浆进去 , 放点豆腐粒或煮透的绿豆 , 再盖一层米浆 , 汆入油锅中 , 略炸 , 倒出来 , 炸出两面焦黄 , 搁铁架上漉干油 , 就可以卖给顾客了 。记得那时一分钱可买两个 , 后来卖到一分钱一个 , 现在已经卖到一块钱一个了 。 通常父亲先给我买两只解解馋 , 赶完了场 , 再买三五只用小篾丝穿了 , 拎着回家 , 那脚力就一路上不乏 。 回得家来 , 正遇老娘做饭 , 就用一只筷子穿了油糍 , 递进灶膛 , 烤得嗞兹直冒油 , 再翻一面 , 再烤出油 , 那种香味儿 , 与乡场上现炸的油糍又有所不同 。那时糍字还要儿化一下:油糍儿 。 就这一下儿化 , 让我这读过不少书的人糊涂了几十年 。 油糍儿这糍 , 应该怎么写?油臣 , 油城…?都不是 , 就是油糍儿 。后来不知什么时候起 , 我们那里油糍儿不叫油糍儿了 , 叫油香 。 油糍儿当然香 , 有没有包心(馅)都香 , 加包心(馅)就更香 。 但将油糍儿叫了油香 , 这语义学又当何解?是乡人写不来这个糍字 , 才有此一改 , 还是因为它太土 , 又进了城 , 就要文雅一点?无考 。 或者没去考 。油糍儿伴随我一生 , 为了那童年的味道 。后来离家去很远的长江边一座城市求学 , 又留居在那里 。 油条 , 油粿子 , 油醪糟 , 就是没有油糍儿 。想吃了 , 就学着做 。 叫老家亲戚带了几只提子来 。 泡米 , 加一些黄豆 , 磨成桨 , 依样画葫芦 , 米浆却和提子粘着 , 倒不出来 。 那米浆只好派了别的用场 。 后来打听老家人 , 说不是任何米都可以做油糍儿 , 米要不是太粘 , 太好 , 太粘了不行 。 我哪里找这米去?只好不做不吃 。移居渝州府之后 , 离老家更远 , 更难吃到家乡的油糍儿了 。 偶尔有老家人来渝州府 , 又要见我 , 带的礼物中 , 多半会有油糍儿 , 而且一定是街上做得最好的那家 , 一送一大袋 , 二三十只 。 礼轻情义重 , 何况又投我所好 。 那几天我的主食 , 基本就是油糍儿了 。 油糍儿趁热吃最香 , 一口咬开 , 香气随着一股热气喷涌而出 , 在齿间和舌尖回荡 , 经久不绝 。 也可以煮食 , 去油 , 而且不上火 。 我更喜欢烤焦了吃 。 城里没木炭 , 我只能高架了厚铁锅 , 极小的火 , 将油糍儿慢慢烤出二面黄 , 童年的味道就出来了 。 烤焦的油糍儿下酒 , 比卤牛肉还香 。 油糍儿不能二次油炸 , 一如油条 , 不小心就糊了 。老家不常来人 , 我就只有想的份儿 。有几年有个本家侄子进城讨生活 , 也曾做过油糍儿 , 开着三轮上街叫卖 。 我对侄子照顾有加 , 他就不时送一些油糍儿过来 。 但在城里靠卖油糍儿谋生 , 老大不易 。 他的主顾 , 多是进城打工的家乡人 , 其中青年人更垂青肯德基麦当老 , 要不就老馒头白米饭填饱肚子算数 。 城里人没那口福 , 也嫌油炸食品不健康 。 油糍儿养不了车 , 更养不住人 , 侄子也只好打道回乡 。 油糍儿自然又断了供 。前年有机会去福建泉州 , 就住在离前几天出事的欣佳酒店不远处 。 那时大街繁华 , 市面平静 , 口罩是稀罕物 。 抽空去晋江的水头古镇看名闻中外的安平桥 。 在水头镇老街偶然见到一家以家乡县份命名的饭店 , 门口正有卖剩下的一堆油糍儿 , 就全部买下带了回来 。 水头镇这一片儿多有老家来的打工者 , 油糍儿也就不愁卖 。 问起来 , 米正是老家带来的 , 本地米根本做不了 。 那时正做返家准备 , 机场近在咫尺 , 旅行包也略有空隙 。 说到底 , 还是嘴馋 。上网搜寻 , 才知道太囿于一己经验 。 北至陕西 , 中到安康 , 南到武汉九江 , 都有叫油糍儿(也叫油层儿)这样的小吃 , 只是材科、工艺和成品 , 各有区别 。 大体有以糯米为主 , 成品则中空 。 也有用面粉的 。 以大米和黄豆为主 , 则实心居多 。有的地方的做法 , 比如陕南 , 湖北九江 , 和我所吃、所见和所做 , 比较接近 。 至于黔东北 , 因与我老家相邻 , 几乎是一样的工艺和口味了 。我还是更喜欢老家的油糍儿 。前几天外侄打来电话 , 说想给我寄绿豆粉来 , 还有别的一些吃食 。 我想除了他做的糖果 , 大约还会有荞面、豆腐干等 。 这些都是古镇的特产 , 远近有名 , 为我所特别喜欢 。 当然还会有油糍儿 , 外侄门口那家做得最好 , 老婆婆靠炸油糍儿 , 就维持了生计 。 但我还是婉拒了 。老家那里虽是打卡网红景区 , 但尚无确诊病例 , 食品安全也就没有太大问题 。 可是快递的路途遥遥 , 就很难说了 。 更重要的是快递到了 , 我却不想下楼 , 出街 。 此时的城市 , 说多日已无确诊病例 , 但一线的医生 , 仍严阵以待 , 主城这里 , 也无解封的正式通告 。 凡此种种 , 都在说 , 表面的平静 , 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已经安全无虞 。吃在其次 , 保命要紧 。 活下来了 , 以后的日子还长 。2020.3.517:50起写2020.3.908:10写完
推荐阅读
- 【宁波日报】男子酒驾发抖音 隔空喊话交警"求抓" 酒没醒警察已上门
- 「人民网」湖南省肿瘤医院专家远程会诊 为疑难患者“隔空把脉”
- #人民网#中意艺术家隔空演绎音乐电视(万里为邻 心手相连)
- 「民生经济网」劳务费难索?黑龙江肇源法院隔空速调一站式办理民生案件
- 『徐亚楠』归心似箭把家还 山东医疗队员与家人隔空比心
- 『丁阿姨』泪目!无锡医疗队车队经过,这对母女“隔空相见”
- 环球网:宿管阿姨24小时在线接单,竟然火到上热搜,还收到"隔空表白"
- 『广州日报』7岁萌娃隔空喊话战疫英雄,“你的名字”成羊城新夜景
- [光明网]泪目,终于不用再隔空拥抱了
- “罗斯福”号航母上的病毒从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