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鳟鱼养殖@何延忠:18年他让沙漠倒退5.6公里( 四 )


 虹鳟鱼养殖@何延忠:18年他让沙漠倒退5.6公里

▲▲ 虹鳟鱼养殖@何延忠:18年他让沙漠倒退5.6公里▲▲

当年何延忠和团队就住在这里日复一日地研究沙漠和洪水的秉性 侯瑞宁摄

找到源头后 , 2004年 , 何延忠带领工人们在洪水必经之地的西土沟上游聚积山洪的出山口 , 设计开挖了13条河道对洪水进行分流 , 分洪河道宽度从50米到一两百米 , 长度总共100多公里 , 多级梳流将其引入沙漠治洪区 , 并导入地下层进行蓄积形成地下水库 , 还在沙漠里开挖了蓄水湖 。

这样 , 不仅有效控制了洪水 , 而且提高了地下含水层的水位 。

前后三年时间 , 这项被称为“沙漠都江堰”的庞大工程终于完工 , 原本寸草难生的沙漠里形成了20多个小绿洲 , 曾经被沙漠掩埋的胡杨林又恢复了生机 。

控制住洪水之后 , 如何将其“化害为利”成为何延忠思考的又一个问题 。  经过长期考察和尝试 , 他借助沙漠本身的地势和特性解决了这个难题 。

往沙漠更深处走 , 一面高约三至五米、长约数十公里的沙石断面出现在眼前 。 在这个断面上 , 有汩汩细流渗出来 , 细流汇集成溪 , 流向远方 。 溪水清澈见底 , 鱼苗游弋其间 , 溪旁芦苇丛丛 。

何延忠说 , 这面沙墙是“沙漠都江堰”工程的精华所在 。 渗入地下含水层的洪水经过20多公里地下沙层的渗滤净化后 , 在下游通过这面沙墙重新涌出地表 , 成为水质优良的“沙漠矿泉” 。

这些“泉水”在为虹鳟鱼养殖提供优质水源的同时 , 还会流向下游的村镇 , 浇灌农田和葡萄园 。

统计数据显示 , “沙漠都江堰”工程让阳关镇西土沟的水流量由原来的0.35立方米/秒、年径流量1100立方米 , 分别提升至1.1立方米/秒和2352立方米 , 水资源量增加近两倍 。

分洪河道建成后 , 每年清理泥石流带来的淤泥是一项费人费力费时的大工程 。 在与洪水频繁的打交道过程中 , 何延忠发现 , 每年夏天头两次的洪水势头最猛 , 泥沙量也最大 , 可不可以通过修建调蓄枢纽工程 , 将其直接导入沙漠 , 用泥石流来固沙?

这个方法非常奏效 。 如今 , 在库姆塔格沙漠 , 可以看到一大片龟裂的土地 , 与周围的流沙形成了鲜明对比 。

何延忠说 , 这种被泥石流覆盖形成的板结层有效阻止了沙地的活化 , 形成了良好的粘土固沙效果 , 而且能够减少地下水分的蒸发 。 后来 , 这种方法被治沙专家总结为“以水害治沙害” 。

更大规模的治沙工程源自冥思苦想后的一次偶然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