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人也吃野味么
蔓延全球的新冠病毒 , 将世界各地的关注力都吸引到了亚洲 。 世界各地的居民们 , 为戴不戴口罩、吃不吃野生动物这些文化差异吵得不可开交 。 这让身在亚洲的我们颇为受伤 , 论理世界上本来就山川各异 , 各地饮食和生活习惯皆有不同 , 并无高低之分 。 偷吃野生动物自然是不对 , 但也是部分人为之 , 不是全民的错 。 现听闻已有立法机构立法禁止 , 只要肯亡羊补牢 , 也是不晚 。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但是凡事只要有区别 , 人们就会有意或无意地生出歧视之心 , 并随着网路和媒体的传播越扩越大 , 演变成针对亚洲文化的顾忌和反感 , 连亚洲脸孔都会受到批评和侮辱 , 这实在是太不应该 。 以今日的北美为例 , 若要点一顿上流料理 , 看上去他们似乎只吃精鲜的牛红肉 , 烧至三分或五分熟就上桌 , 一刀切开还见血水 。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北美人在选择食材上一开始就是如此 。 他们的祖先在拓荒时代 , 根本也是找到什么就吃什么 , 不论长着几条腿 。 直到后来虏掠非洲居民来做了奴隶 , 才在饮食上产生了阶级的变化 , 奴隶主发财后变得只吃精选的好肉 , 把动物内脏和古怪的食物留给奴隶去吃 。 也因此才有了今天把饮食文化与种族歧视结合起来的思维方式 。
电影《绿皮书》中 Don Shirley不愿吃炸鸡 , 因为其象征对黑人的歧视 。 图源:豆瓣电影 米桶在温哥华的时候 , 看到官方认可的食材之一就有海豹 。 海豹这种眼睛又大又无辜的可爱动物 , 在加拿大算是一种传统特色海鲜 , 对它们的形容 , 大致包括“海豹浑身都是宝 , 肉很美味可以吃 , 皮毛很值钱可以拿来卖”这类的美言 。 每年的温哥华美食节上 , 都可以看到食肆在推广海豹肉 , 而且百分百都是西人厨师 。 他们大力宣传海豹这种传统食材肉质鲜嫩美味 , 为了迎合多元文化的需求 , 除了有传统的海豹肉意大利面外 , 还会为亚裔开发海豹寿司、为墨西哥裔特制海豹玉米饼等等 。
媒体在海豹美食节上的采访 , 来源:www.cbc.ca 加拿大海豹数量很多 , 自家吃已经饱和 , 自然便要出口到世界各地 。 欧盟和北美早已禁止进口象征残忍的海豹肉 。 于是他们开始把主意打在有十几亿人口的中国身上 , 在2011年 , 加拿大联邦渔业部就开始游说中港澳台地区 , 尝试贩卖海豹肉 。 这难道是因为传说“中国人什么都敢吃 , 而且没有动物保护法”?无奈事实不如他们所愿 , 我们亚裔人民在动物保护组织的抵抗下 , 成功地将加拿大海豹肉和海豹油制品拒于国门之外 。
来源:腾讯公益 再要说到洋人吃不吃野味 , 这让米桶想起打工路上的见闻 , 那时工作的地点是一个火锅餐厅 , 米桶周末会去做一天赚点零花钱 。 每次搭乘巴士前往打工地点 , 都会经过一个怪异的商铺 , 里面满是动物标本 , 大到棕熊或麋鹿 , 小到各种鸟类 , 都会透过玻璃窗冷冷睨视着我 。 时间久了 , 米桶才知道这家标本店不是教学专用 , 而是卖给寻常百姓家的 。 这确实又是一个有违亚洲传统的文化 , 我们可是很少会大剌剌地把动物尸体陈列在家中日夜作伴 。 而在西人眼中 , 这些标本才是自己实力和财力的证明 , 普通有钱者买来几件摆设;更有能力者 , 才能自己去打猎并且将猎物制成标本 , 以此跟子孙后代显示自己的勇武 。
来源:thomsontaxidermy.com 所以 , 西人也是有着源远流长的狩猎文化 , 过去也曾经允许贩卖猎物的肉 , 但是如今用猎肉盈利已被法律明令禁止 , 要吃就是只能猎人自己吃或者赠于他人 。 有华人来北美旅游 , 参加的就是这种狩猎旅行团 。 狩猎旅游价格不菲 , 参加者的需求都必须要量身定做 , 业者在政府法定的狩猎季出团 , 为团员申请枪支使用许可和狩猎许可 , 并依照参加者的能力和目标选定猎场 , 准备万全后 , 大家搭乘特制越野车辆 , 前往深山密林中 , 搜寻棕熊、麋鹿、老鹰等等 。 当然这一切都是在本地法律的监管之下 , 猎物的清单是提前呈报上去的 , 最后猎到的动物种类和数量必须与先前呈报清单相符 。 接下来的选择就因人而异了 , 顾客可选择就地野餐 , 伴着营火和繁星 , 用烤野肉来满足自己;也有入境随俗者 , 愿意多花个几万加币 , 托人将猎物制成标本再运回国 。
推荐阅读
- 老板卷款跑路,洋人街头撒野!
- 优待在华洋人事件,真正的症结恰恰在理直气壮
- 洋人胡闹了
- 原來古希臘古埃及都是洋人造的假??
- 「野味」野生动物是隐藏的“病毒库”
- 华南海鲜市场第一个确诊是卖虾的,无关蝙蝠野味
- 台灣被傳苛刻隔離洋人
- 日本人会吃“野味”吗
- ●戏画闲言 “野味”养殖:何须一概下禁令
- 一场疫情带来餐饮业新变化“野味”不再卖改追时令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