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云端生活:为何你我还是彼此的局外人?
疫情之下 , “实体生活”被迫疏离 , 可“云端生活”却被添得很满 。 人们的“云端娱乐”被再次拓宽 , 过去不刷剧的人也开始刷剧 , 过去不看直播的人也开始看直播 。 总之 , 无聊之下 , “尝试本身”不再变得艰难 。 当然 , 更为显著的变化是 , 疫情之下 , 购物基本上是在“云端实现”的 。 不得不承认 , “云端生活”已经成为现代生活的重镇 。 甚至 , 也可以说 , 现代生活就是“云端生活”(不少年轻人是这样理解的) 。 不可否认是 , 就算没有疫情 , 城市中人与人的距离依然是疏离的 , 只不过在数据关系上 , 显得比较紧密而已 。 毕竟 , 人与人的区隔是现代社会的一种标志 。 而对于疫情的到来 , 只不过是将实体世界进行区隔而已 。 因为 , 就当下的图景来讲 , 就算没有疫情 , 很多人的日常生活 , 基本上也是在云端完成的 。 当然 , 很多事情 , 只有真正发生时 , 你才能知道它本身对人们的生活影响有多大 。 虽然 , 因为“云端生活”的存在 , 人们的生活模式在改变 。 但是 , 有很多生活行为 , 还是必须依靠实体互动而完成的 。 于此 , 生活依然在继续 , 并不等于“云端生活”可以完全替代“现实生活” , 只能说它是很重要的一部分而已 。 总的来说 , 对于“云端生活”的适应 , 年轻人会适应得快一些 。 毕竟 , 80后 , 90后 , 00后 , 算是云端世界的“原住民” 。 他(她)们本身的气质里 , 就已经充满云端的基因 。 比如 , “死宅” , “刷剧” , “叫外卖” , “云学习”等 。 总之 , 就算没有疫情 , 他(她)们在“假期” , 也基本上是宅在家里 。 不过 , 70后以前的人 , 貌似就不太一样 。 绝大部分人而言 , 虽然也会尝试“云端生活” 。 但是 , 也基本上是被迫的尝试 , 而非主动的尝试 。 很多人 , 即便开始使用“社交媒体” , 但是 , 所涉及的社交行为 , 基本上还是熟人社交为主 。 总的来说 , 疫情中 , 人们的“云端人设” , 算是被最大化的 。 但是 , 对于“你我”而言 , 可能永远是彼此的“局外人” , 很难感同身受 。 在可见的“云端生活”中 , 可以说是各取所需 。 人们的欢乐和苦闷 , 根本上讲是不相通的 。 你喜欢的主播 , 我不喜欢;你喜欢的影视剧 , 我不喜欢 。 反之 , 也可能也是这样的结果 。 甚至 , 对于疫情中的生死离别 , 只要没有发生在自己的身上 , 一切都只是新闻报道而已 。 而我们所关心的只是 , 作为一种情势的判断 , 他(她)者跟我们有没有关系 。 在疫情中 , 无论是患者的生死 , 还是医护人员的生死 , 本质上都是一种人间悲剧 。 但是 , 作为他(她)者的视角而言 , 很大程度上只是一种自洽式的关注 。 因为 , 就具体的人格是陌生的 , 停留在情绪中的 , 只是疫情数据和脑补画面的想象 。 甚至 , 在很大程度上 , 人们就是在预设:“假如事情发生在我身上 , 我会怎样 , 我的亲人会怎样” 。 所以 , 当我们在看待他(她)者的悲凄时 , 很大程度上并没有走进现实 , 而只是一种说教式 , 结构式的关注而已 , 就跟亲人去世 , 必须要表示哀悼一个道理 。 因为 , 无论是疫情中 , 还是常态生活中 , 人的本质就是在社交中“自我实现” 。 尤其 , 对于现代社会来讲 , 想要完全的自给自足 , 基本上不太可能 。 因为 , 就算我们不依赖具体的人 , 那么作为对公共基建的依赖 , 也其实算对他(她)者的依赖 。 所以 , 人们常说 , “云端生活”的存在 , 只要有信号 , 貌似可以不出门 , 不求人 。 事实上 , 从直接的观感中 , 这样的图景是存在的 。 但是 , 人的存在 , 毕竟不只是活着本身 , 还需要在群体中寻找自我的存在感 。 所以 , 从根本上讲 , 没有社交 , 跟没有食物和水 , 可能一样会导致人的“死亡” 。 于此 , 也就能理解 , 对于现代社会的疫情处境 , 人与人的精神距离虽然疏离 , 但是 , 对于人想要在他(她)者中汲取的部分 , 却可以变得更加便利 。 因为 , 我们发现 , 很多年轻人 , 就算面对面坐着 , 也喜欢在“云端私语” 。 因为 , 这让私密性有更大的空间 , 让人与人的沟通更加“点到点” 。 人们常说 , 一个人即使倒霉 , 但绝对不会时时事事都倒霉 。 同样的道理 , 放在人类社会中 , 也是如此的 。 对于这次的疫情遭遇 , 肯定并不会是人类历史上的“最后一次” , 只能算是其中的一页而已 。 甚至 , 一个人要是活得足够长 , 会发现很多事情总是反复出现的 。 所以 , 100年作为人的尺度 , 很大程度上 , 还是有其存在的道理 。 当然 , 作为个体的人 , 在具体的灾难中 , 很大程度上是渺小的 。 只有 , 将人群作为单位时 , 才可能更为有力去对抗灾难 。 只是 , 当个体的人面对生死的时候 , 难免会表现出恐惧和悲伤 , 这大概就是灾难本身的残酷无情 。 再过一些天 , 绝大多数人的生活会走向正轨 。 而那些被疫情刺伤的人 , 可能不再会被关注 。 甚至 , 就算被提起 , 也会彻底符号化 。 就像我们在“云端生活”一样 , 知道每个ID背后有真实的人存在 , 但却从来不会考虑他(她)是谁(只要遵循云端的规则就行)? 不得不承认 , 面对真实的世界 , 无论是“云端生活” , 还是“实体生活” , “你我”彼此需要着 , 但是“彼此”也疏离着 。 本质上 , “局外人”的底色 , 永远不会改变 。 因为 , 我们在关注一个人 , 一件事 , 很大程度上 , 只关注我们需要的部分 。 比如 , 情绪 , 利益 , 喜好 , 判断 , 弥合 , 自洽等 。 人们躲在机器后面 , 是安全的 , 也是孤独的 。 即便处理情感 , 释放娱乐 , 可本质上并不能足量的去抵达 。 所以 , “云端生活”是一种隐喻 。 而这种隐喻 , 在一场疫情中已经被实体化 , 成为人们“不得不” , 或则说“必须必”的选择 。 而这也让人们知道 , 可能日常沉迷的“云端生活” , 一旦进入常态化 , 也会让人极端的厌恶 。 无论怎样 , 人本身的存在 , 就极其的矛盾 。 渴望被理解 , 却总是被误解 。 甚至 , 就算再过一百年 , 人们对于欲望的理解 , 依然停留在未来 。 这种对当下不满足的认知 , 可能总是存在的 。 原创文章 , 谢绝转载 , 首发微信公众号:qingnianxuejia 。
推荐阅读
- 困境儿童@民政部:15省份救助保护393名因疫情影响造成监护缺失的儿童
- 『一季度』一季度GDP数据来了 疫情未伤经济“筋骨”
- #疫情防控#【地评线】天府网评:让民生服务在网上“通”联
- 「确诊病例」国家卫生健康委:及时有效处置聚集性疫情 防止疫情进一步扩散蔓延
- 【CFTV直播生活】红星小区空地成养鸡场 噪音扰民味儿难闻
- 『黑龙江』黑龙江对疫情防控不力的18名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追责问责
- 『疫情防控』“第一道防线”——全国海关累计投入一线卫检人员超27万人
- 「汉中生活」汉中2学生,无证飙车还违法安装警报器
- #北京#进一步支持中小微企业 北京疫情减租政策延长2个月
- 百姓生活网■龙泉驿区洪安中学校:“师生情”献爱心 战胜病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