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斜杠青年/跨界高手,爱因斯坦和达芬奇才是鼻祖( 二 )
许多孩子对许多不同领域着迷 , 但学校、大学和就业往往会迫使他们走向专业化 。 就像所有个性特征一样 , 博学家的特质都有一定遗传基础 , 但也会受到环境影响 。 哈马德指出 , 许多孩子对许多不同领域着迷 , 但学校、大学和就业往往会迫使他们走向专业化 。 如果能用恰当的方式鼓励他们 , 可能会出现更多博学家 。 这一观点与安吉拉•柯特勒萨(Angela Cotellessa)不谋而合 。 在乔治华盛顿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时 , 柯特勒萨曾采访过许多现代博学家 , 研究了他们的人生经历 。 (她对博学家的标准略低于哈马德——受访者必须在至少两个不相关的领域——艺术领域和科学领域——获得成功 , 才能自称是博学家 。 ) 像哈马德一样 , 她发现好奇心等特质对博学家来说必不可少 。 她还发现 , 在面对外界期望时 , 博学家需要强大的情绪恢复能力 , 才能专注于自己的兴趣爱好 。 “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追求专业化的世界中 , 而博学家却不是——他们开辟了自己的道路 。 ”许多人可能缺乏必要的自我克制力来对抗社会规范 。
尽管歌德等博学家智商确实远超常人 , 但好奇心对任何想要拓宽自己专业领域的人来说都不可或缺 。 (图片来源:Alamy) “异花授粉”的力量 当然 , 我们在追求多种兴趣爱好时可能会犹豫不决 , 这毫不奇怪 。 一来我们担心如果把精力投入到许多爱好上 , 可能会导致精力太过分散 。 三心二意的人无法在任何领域取得成功——只会博而不精 。 事实上 , 有证据表明 , 多样化发展能够激发创造力 , 提高生产力 。 因此 , 尽管追求第二或第三兴趣看起来会分散精力 , 但实际上却可以帮你在主要领域取得成功 。 正如大卫•爱泼斯坦(David Epstein)在新书《范围》(Range)中所说 , 与普通科学家相比 , 有成就的科学家拥有其他兴趣爱好的可能性更大 。 研究发现 , 与普通科学家相比 , 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爱好唱歌、跳舞或表演的可能性是前者的25倍 , 爱好视觉艺术创作的可能性是17倍 , 爱好写诗的可能性是12倍 , 成为音乐家的可能性是4倍 。 哈马德和该领域其他人士认为 , 这有点像异花授粉 , 一个领域的想法可以激发另一个领域的创新 。
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弗朗西丝•阿诺德(Frances Arnold)研究酶进化之余 , 还会弹钢琴、吉他和管风琴 例如 , 安太尔曾用同步自动钢琴配乐 。 受乐器机械装置启发 , 他和拉玛设计出了抗干扰装置 。 哈马德研究了历史上最伟大的博学家们的传记 , 同样发现了这一道理 。 “博学是通往创造力的最佳途径 , 因为它的本质要求你在经历和学习上多元化 , ”哈马德说 。 他认为 , 达•芬奇等人就是最好的例子——他的解剖学、数学和几何学知识提高了他绘画的准确性 , 视觉想象力激发了他在机械工程方面的创造力 。 “这些知识相辅相成 。 ”
达芬奇工程机械手稿 如何成为博学家? 如果你想过更加多元化的生活 , 哈马德建议你提高效率 , 为兴趣爱好腾出时间 。 现在 , 越来越多的人发现 , 长时间专注于一件复杂的事情 , 大脑会达到饱和状态 , 之后人的注意力可能会分散 , 此时工作事倍功半 。 但如果此时转而去做另外一件事 , 你会发现效率有所提高 。 因此 , 在不同类型任务之间切换可以提高整体效率 。 教育界对学术、体育、音乐等不同专业的学生展开了多项研究 , 结果表明在一段时间的练习或学习后 , 学生的效率会下降 。 因此 , 如果我们在不同技能或科目之间有规律地转换 , 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 针对解决问题方案的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如果你在做完全不同的事情后重新回到最开始的那件事情 , 你会想出更多的解决方法 , 而不是在同一个问题上耗时间 。
整体来看 , 在不同任务之间切换可以提高生产力 , 激发创造力 。 例如爱因斯坦用音乐激发了科学灵感(图片来源:Alamy) 如果你想成为博学家 , 也可以使用这一方法 , 在不同兴趣爱好之间切换——确保大脑始终高效运转 , 大脑饱和后不要在某一兴趣爱好上继续浪费时间 。 “开始时你的效率会很高 , 但大脑饱和后你需要切换任务 , 让大脑恢复最佳状态 , ”瓦卡斯•哈马德说 , “所以 , 如果我只是一个艺术家或画家 , 我的工作效率不会特别高 , 因为努力的回报会逐渐递减——我需要外界的其他刺激 , 才能恢复最佳状态 。 ”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除了物理学家的身份外 , 还是杰出的小提琴家、钢琴家 。 他如此多才多艺 , 显然是使用了这种方法 。 爱因斯坦的子女说 , 每当他遇到棘手的问题 , 他就会演奏音乐 , 通常演奏一会就突然说 , “我想到啦!” 。 这比继续对着数学、物理问题毫无结果地苦思冥想有用得多 。 培养博学家的最好时代 上述证据证明 , 博学家可能比我们预料得要多 。 比起一味追求狭隘的专业化 , 培养更多兴趣爱好 , 就算到不了达•芬奇那样的高度 , 我们也会从中受益 。 与过去的博学家相比 , 我们如今有许多优势 。 毕竟 , 现在网上到处都是各学科免费在线课程;即使与老师相距千里 , 通过各种软件沟通起来也很方便 。 “现在是培养博学家的最好时代——尤其是对那些不曾出过博学家的地方来说 , ”里约热内卢天主教大学博学家研究专家迈克尔•阿拉基(Michael Araki)说 。 哈马德认为 ,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拥有成为博学家的可能 。 他强调 , 当今世界最紧迫的挑战——如气候变化等问题——需要高度创新的跨领域解决方案 , 而博学家可能是找到这些解决方案的最佳人选 。 他说 , 许多人把博学家与历史上的文艺复兴式人物联系在一起 。 “但博学家和当今时代的联系 , 比以往都密切 。 ”
推荐阅读
- 「耒阳事」耒阳2名青年男子以网游装备诈骗,在宾馆被抓(含视频)
- 『渭南青年网』白水县退役军人服务中心:温情暖兵心
- 中国青年报■为拔穷根育良才
- [中国青年网]加装电梯起纠纷 谁该“让路”?
- [武汉广播电视台]建方舱、打蔬菜包 青年突击队又在工作之余献血
- [渭南青年网]华阴:“准爸爸”心系孕妻醉驾被查 代价惨重
- #共青团乐东县委#三月学雷锋,乐东县志愿者协会青年突击队在行动
- 中国青年网■提质增效 各地多举措服务春播春管
- 中国青年网■英国一女子在自家花园挖出500年前金币 价值2500英镑
- 「河北青年报」突发!三车相撞致11死5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