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对内蒙古的误解,大得像蒙古包

你对内蒙古的误解,大得像蒙古包

新周刊 大部分人对内蒙古的错觉 , 还停留在逃离城市、诗和远方的境界 。 每次见到一个内蒙人 , 总想问问 , “你们出门是不是都骑马?你们天天都吃烤羊肉吗?喝酒是不是很厉害?” 。 李诞就曾在节目上笑称自己过年回内蒙 , 最喜欢的事情就是骑马自拍 , 然后发给上海的朋友 , 欣赏他们被骗到的样子 。

你对内蒙古的误解,大得像蒙古包

除了骗骗外省人 , 现在的内蒙人真的不怎么骑马 , 草原放牧绝对不是内蒙古的全部 。 因为内蒙古面积太大了 , 大概等于六个广东加一个江苏 , 还横跨了东北、华北、西北三个文化圈 。 如果要从内蒙古东部送个快递到西部 , 距离相当于要横跨南方五个省 , 要穿过林区、草原、湖泊直到荒漠地带 。 从最西边的火车站额济纳到最东边的火车站满洲里 , 哪怕不间断地坐绿皮火车 , 也要将近50个小时 , 时间够坐五趟京广高铁 。

你对内蒙古的误解,大得像蒙古包

△《航拍中国》截图 内蒙古与八个省接壤 , 方言文化互相渗透 , 加上走西口的历史背景 , 不同城市、地区都各有特点 , 不能一概而论 。 就像内蒙古的明星们 , 腾格尔、李诞、还有最近挺火的阿云嘎 , 看着未必知道是一个地方的人 。 呼伦贝尔的东北血统 在众多地区中 , 呼伦贝尔特别符合外省人对内蒙古的想象 。 这里的草原、森林、湖泊等都没有经历工业文明的洗礼 , 保持着原生态的自然风貌 。 呼伦贝尔大草原中一部分区域的旅游业 , 发展得特别成熟 。 几年前老艺术家到海拉尔南部草原过夜的时候 , 就被配有完整木地板、厕所、空调的蒙古包刷新了三观 。

你对内蒙古的误解,大得像蒙古包

△呼伦贝尔蒙古包/图虫 曾经幻想来草原就得大口吃肉、回归自然 , 到了呼伦贝尔后 , 老艺术家感概自己还是太天真了—— 尝试骑马的时候 , 马特别温顺还是全程大惊小怪;射箭游戏根本瞄不准靶;烤全羊吃了一点就觉得太饱 。 最令老艺术家惊讶的是 , 导游小哥哥说着一口大碴子味东北话 , 每晚都“给大家整点几口菜来” 。 吃饭的时候 , 桌面上除了牛羊肉 , 还摆着一些东北菜 , 像酸菜炖大骨头、炖粉条、汆白肉、锅包肉等等 。

你对内蒙古的误解,大得像蒙古包

如果把这屏保背景一样的草原移开 , 来呼伦贝尔有点像到了东北 。 老艺术家回头一查才发现 , 东北可不只有黑吉辽三省 , 内蒙东部四盟也曾属于东北 。 历史上 , 东北三省和蒙东地区一直都有紧密的联系 。 17世纪末 , 由于蒙东一部分地区靠近中俄边境 , 为了保证北疆安全 , 清朝就把这里直接归给了黑龙江将军管理 。 之后很长一段时间 , 蒙东地区都在东北三省直接或间接管理范围内 。 清朝末期随着沙俄的入侵 , 来自关内的汉族民众被政府允许进入东北开荒 , 然后再沿着黑龙江、嫩江和远河而上 , 通过山间谷地进入内蒙古东部进行屯垦谋生 。

你对内蒙古的误解,大得像蒙古包

△呼伦贝尔/图虫 当时呼伦贝尔草原等地接收了大量的汉族移民 。 截止1908年 , 从关内进入东北后进入内蒙东部的移民到达60万人之多 , 相当于当地蒙古族人口的一半 。 在这段“闯关东”的历史里 , 内蒙东部和东北三省一直都是汉族和当地蒙古族、满族等交流杂处的文化大熔炉 。 如今包括呼伦贝尔、锡林郭勒、赤峰、通辽等地仍保留着浓重的东北口音 。 从区域划分来说 , 民国时期 , 蒙东四盟和东北三省一直都是抱团属于“东北” , 而内蒙古其他地区属于“塞北” 。

你对内蒙古的误解,大得像蒙古包

△呼伦贝尔街上的人和狗/图虫 后来划分行政区的时候 , 蒙东地区在内蒙古和东北三省的版图里都待了一会儿 , 1979年才划回到内蒙古 。 结果自蒙东四盟的朋友 , 自我介绍时经常有点尴尬 。 看着沈阳和哈尔滨的朋友一句“老铁老铁”的称兄道弟 , 说自己是内蒙人 , 就被问东北话怎么说得这么溜了 。 说自己是东北的会被问东北哪里的 , 比如说是赤峰的 , 马上被怼一句 , “赤峰不是内蒙古的吗?” 。 久而久之 , 包括呼伦贝尔在内一带的人们不再纠结隐藏的东北标签 。 反正今天吃烤羊腿明天就吃锅包肉 , 岂不美哉 。 呼和浩特是山西的老乡 背靠大青山 , 南临河套地区 , 呼和浩特所在地本来正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里形容的敕勒川大草原 。 可是实际上 , 草原的代言已经被呼伦贝尔拿走 , 来到呼和浩特再愿意开车两小时去草原的人不多 。 呼伦贝尔代表着内蒙古的原生态风貌 , 呼和浩特就是内蒙的繁华大都市 。 作为自治区首府 , 呼和浩特自蒙古人建城以来就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