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城乡差别

今年春节期间 , 就像格林童话中的睡美人故事 , 大家都被施了魔法禁止住了 。 童话中说的 , 厨房里的火苗停止燃烧 , 一个仆役举手打一个孩子 , 手举在半空没落下 。 这好像也想现在的我们 , 除了医院在忙碌 , 一切都静止了 。 我家在乡下 , 虽然被告诫不许串门 , 不能外出 。 但对我们这里的人影响不大 。 反正过年之前也囤了一些吃的用的 , 蔬菜地里还有 , 不出去没多大影响 。 农村人没有固定工资 , 不指望工资 , 也没有房贷的压力 。 加上现在没有进入真正的春天 , 也不耽误农事 , 被禁止外出 , 只要不停电 , 生活没多大影响 。 即使不许外出充液化气 , 还可以烧土灶 , 尽管现在家家都有液化气 , 但土灶还存在 。 城市不许外出 , 就只能呆在室内“坐月子” , 被禁闭在一百平方左右的空间里 , 开窗喘口气 , 还怕空气中有病毒 。 农村不一样 , 不许外出 , 可以去田地里干活 , 去山上砍柴 , 去茶园管理茶叶 。 女人可以去河里洗衣服 , 晚上还可以在公路上散步 。 也不用天天消毒 , 出门戴口罩 , 回家换衣服 。 从疫情发展的情况看 , 发病多的都是城市 , 并且是省会城市多于其他城市 。 细想来 , 也不奇怪 , 越是发达的城市 , 那里的人口越密集 , 平时外出 , 坐公交、地铁要排队;在车上人挤人 , 人挨人;在菜市场 , 超市里 , 也是人挤人 。 城市随处都会有排队现象 , 这样最容易感染 。 自己戴口罩 , 后面人没戴 , 呼出的气都能透过口罩传给前面的人 。 就是回家 , 也要经过封闭的电梯 , 人与人之间靠的近 , 不传染肺炎 , 也容易传染其他毛病 。 城市人总嫌弃农村人不干净 , 作为农村人 , 我还真受不了人挤人时 , 别人身上发出的异味 。 但是乡下就不同 , 乡下地广人稀 , 除非外出去乡银行办事需要排队 , 那也不过是几十人而已 , 如果下午去就宽松多了 。 其他情况下 , 很少需要排队 。 再密集的村子 , 人与人之间也不会直接接触 , 每家每户都有自己的广阔空间 。 农村家庭和城市不同 , 城市人进门就将门关上 , 这样带回家的病菌都不会随空气散发 。 农村人只要家中有一个人 , 就会四门大开 , 窗户也开着通风 , 所以家里空气流动快 。 农村人白天很少去卧室 , 也没有午睡的习惯 。 只要不下雨 , 都喜欢呆在门外屋檐下 , 在屋檐下休息 , 在屋檐下吃早饭、晚饭 。 来人串门也喜欢坐在门外 , 这样更自由 。 因为空间大 , 传染的几率小 。 因为一个村庄的人都熟悉 , 外来人进村 , 所有人都会注意 , 如果不是村里人的亲戚朋友 , 大家都会互相监视、防备 , 怕来人是骗子、小偷 。 所以再精明的小偷 , 到了乡下村庄里 , 也难施展自己的技艺 。 因此很多偏远的乡村 , 至今保持路不拾遗的风俗 。 做庄稼活的 , 农具丢在田地里 , 在山上干活的 , 笨重的工具丢在山上;连在河里洗衣服 , 丢下的肥皂 , 衣刷 , 或者遗忘的毛巾 , 第二天还可以找回 。 因为大家熟悉 , 看一眼就知道是谁的 。 如果顺路就带回去 , 不顺路就放那里 。 我们家因为阴雨天多 , 洗好的衣服鞋子没晒干 , 晚上就一直挂在屋檐下 , 鞋子放在窗台上 。 无论是不值钱的旧衣服 , 还是几百元买来的羽绒服、羊毛衫 , 都享受这样的待遇 。 甚至几千买来的摩托车 , 也放在屋檐下 。 可笑城里家家有防盗门 , 结果还是防不胜防 。 就因为互相熟悉 , 在这非常时期 , 如果有陌生面孔出现 , 所有人都会关注 。 在过去 , 疫情发生 , 常常是农村受害严重 。 我们安徽宣城地区的宁国、广德两地 , 在清朝的时候 , 先是被太平天国血洗了一次 , 人员死伤严重;太平天国之后 , 瘟疫流行 。 当地人死的只剩下百分之十 , 清政府发动河南、湖北人移民至此 。 所以今天的宁国人都说湖北话 , 宁国方言差不多没落 。 但现在的乡村不同了 , 大家有电视 , 有手机 , 对疫情敏感得很 。 我们这里有个在湖北工作的女婿 , 大年三十来村里吃年夜饭 , 因为开着“鄂A”牌照的车 , 一进村就被人举报 , 村干部赶来将他们劝离 。 而政府号召不许外出 , 要封村是在大年初三 。 封村后 , 大家自觉不外出 , 也不串门 , 还自发在路口站岗 , 劝说外人不要进村 。 这次疫情的发生 , 是不是提示我国的城镇化进程步伐不要那么急?乡村也有自身的优势 , 有些工作者完全可以来乡下长住 , 像那些在网上工作的自由职业者 , 可以去乡下 , 只要有网络 , 不会妨碍他们工作 。 如果需要外出 , 自己有车也方便 , 乡下没有堵车现象 , 自己的房前屋后可以停五六辆车 , 还不用缴费 。 如今 , 在外打拼的青年一代 , 也感觉到乡村的可贵 。 村里修路之类的公益活动 , 都是在外的青年在积极倡导 。 2020.2.17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