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的手机厂商是怎么熬过非典疫情的( 二 )

当年的手机厂商是怎么熬过非典疫情的

另一方面 , 国产手机也利用价格等优势 , 早早建立了深入下沉市场的庞大渠道 。 在非典期间 , 北京、广州、上海等一线城市情况较为严重 , 卖场也纷纷响应要求暂停营业的同时 。 三四线城市却运作并没有受到较大影响 , 不少销售点仍在营业 。 在这样的反差之中 , 部分手机品牌甚至实现了销量的持续上升 , 国产手机市场份额开始超过国际手机品牌 。 低价、多功能、多渠道策略无疑是可行的 , 到了2003年底 , 国产手机获得了54%以上的市场 。 这年波导砸下2.58亿元市场营销费用 , 以近千万台的成绩成为了当年的市场份额第一的厂商 。 相对简单的手机行业门槛和销售模式 , 使得价格战屡试不爽 , 非典期间大幅下调售价并通过汽车等奖励刺激销售之后 , 2003年销量比排名第二的摩托罗拉多出200万台 。

当年的手机厂商是怎么熬过非典疫情的

当年的国产手机第二名TCL也有约750万的可怕销量 , 之后更是和法国手机品牌阿尔卡特达成合作 。 熊猫、夏新、科健等等手机厂商也交出了符合预期的答卷 , 国产手机看上去丝毫不受非典干扰 , 一时间风光无二 。 这之后却是一连串的下坡路:无论是波导还是其他厂商 , 都在接下来几年间销量大幅下滑 , 最终消失在市场 。 曾经被视作最大对手的国际厂商 , 倒是活到了下一个时代 。 国产手机度过了非典 , 却没有克服自身的问题 。 总的来说 , 疫情并没有对手机行业带来较为严重的影响 , 反倒是因为内部问题拉开了中国手机行业的第一次洗牌 。 选择用利润率换销量 , 但创新能力有限无法把销量转化为长期份额 , 质量问题也导致千万级别库存 , 推倒了多米诺的第一张牌 。 非典期间的表现看似辉煌 , 也藏不住第一批国产手机厂商外强中干的实质 , 直接引向了数年后几乎全数出局的结局 。 线上渠道大展拳脚 尽管当年落得一地鸡毛 , 我们也依然能找到一些风向 , 或许能成为现在的手机厂商平安度过新冠肺炎疫情的照明灯 。 销售渠道的力量不能忽视 , 实际购买用户数量下降并不可怕 , 可怕的是无法将产品触达到用户 。 曾经的国产厂商就是抓住了国际厂商无法有效进入下沉市场的机会 , 在疫情的逆风环境之中打出连招 , 成为更多消费者的选择 。 现在我们要关注的无疑是线上渠道 , 它将成为2020上半年手机销售的主力渠道 。 不仅是手机产品发布会开始纯线上进行 , 选购和支付的便捷 , 可无接触配送的优势也让线上渠道在这个时代能成为主流 。 新冠肺炎传播能力更强 , 需要采用更严格的隔离手段 , 再加上潜伏期两周的缘故 , 对手机销售的影响周期也可能更长 。 出门购物和开业都不方便 , 可能会使得线下销售渠道和网点受到较大冲击 , 也可能会促使原本重度依赖线下的厂商在线上大幅度发力 。 正因为疫情影响周期更长 , 手机厂商也投入更多精力去需要思考如何维持生存 。 设计、生产、销售、交付全环节所需的时间都变长 , 但各类成本和账单仍以原本的周期运行 , 很有可能造成不小资金压力 。 更何况 , 近两年进行5G相关研发已经耗费了各厂商大量预算 , 对规模相对较小的厂商尤其不乐观 。 好在经过多轮洗牌后 , 中国市场存活至今的手机厂商都具有较硬实力 , 因疫情导致的销量下滑而资金断裂出现可能性较小 。 5G即是压力也是机会 , 经过了去年一整年的预热和等待 , 市场正处于全面升级5G的关键节点 。 消费者群体中存在大量主客观需求 , 有望转化为市场表现;非典之后出现了领域的报复性消费 , 本次疫情结束后也可能再度重演 。 不过并不能过于乐观 , 非典后的可观市场表现离不开人口红利 , 而且离不开整个国家经济正处于上升期 。 现在中国手机市场已经转变为存量市场 , 不可和当年的大环境同日而语 。 吸取经验教训 , 寻找适合自己的定位和路线 , 才是各手机厂商平稳度过难关的合适方法 。 来源:钛媒体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