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研发进展怎样?重症救治有何良方?
新华社北京2月15日电 题:药物研发进展怎样?重症救治有何良方?——科技部门权威回应新冠肺炎科研攻关新进展 新华社采访人员罗沙、姜琳、董瑞丰 有效药物是防控疫情的制胜武器 , 重症救治是降低病亡率的关键 。 采访人员从2月15日举行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 , 已经有7个诊断检测试剂获批上市 , 部分药物筛选与治疗方案、疫苗研发、动物模型构建等取得阶段性进展 。 疫苗研发进展如何?部分品种已进入动物实验阶段 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的研发对疫情的防控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 进展备受关注 。 从新冠肺炎疫情伊始 , 我国已第一时间启动疫苗研发工作 。 组建团队、启动专项、分离毒株……科研人员正以分秒必争的状态 , 全力以赴开展科研攻关 。 1月7日 , 中国科研人员就从样本中分离出新型冠状病毒并检测出病毒全基因组序列 , 并及时向全世界公开全部信息 , 为疫苗研发奠定基础 , 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高度好评 。 “实行挂图作战 , 每个工作节点精确到天 。 当前部分疫苗品种已经进入动物实验阶段 。 ”科技部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主任张新民15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说 。 新冠病毒是一种人类首次面对的新型病原体 , 研发疫苗的难度和周期可想而知 。 同时 , 疫苗作为一种直接用于健康人的医疗产品 , 必须具有可靠的安全性 。 目前 , 世界上多个国家的研究人员也已投入对新冠病毒疫苗的研发 。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11日在日内瓦表示 , 疫苗有望在18个月内准备就绪 。 “我们积极倡导国际合作 。 ”张新民表示 , 疫苗研发必须遵循科学规律以及严格的管理规范 , 需要给科研人员一定的时间来开发出安全、有效的疫苗产品 。 他表示 , 为确保疫苗尽早研发成功 , 我国并行安排多条技术路线 , 灭活疫苗、mRNA疫苗、重组蛋白疫苗、病毒载体疫苗、DNA疫苗等并行推进 。 “这是一次不寻常的疫苗研发 。 科技部、中科院等单位全程跟踪 , 一线科研人员夜以继日 , 多个品种、多种实验齐头并进 。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严景华在发布会上说 , 团队承担的是重组蛋白疫苗的研发 , 将严格遵循科学规律 , 全力加快研发速度的同时把安全性放在第一位 , 力争让疫苗早日上市 。 药物研发进展如何?“部分药物初步显示临床疗效” 在武汉十余家医疗机构 , 一种名为“瑞德西韦”的新药正进行临床试验 。 科研人员密切关注和记录着已入组的168例重症患者 , 17例轻型、普通型患者的康复状况 。 位于武汉江夏大花山户外运动中心的中医方舱医院门外 , 运载着新冠肺炎患者的救护车陆续到达 。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疗救治专家组的临床观察 , 通过中西医结合 , 轻症患者恢复快 , 重症患者治疗周期缩短 。 在多轮筛选的基础上 ,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科研攻关组聚焦到磷酸氯喹、瑞德西韦、法匹拉韦等一批药物并开展临床试验 。 “目前部分药物已初步显示出临床疗效 , 部分临床救治建议已经纳入诊疗方案 。 ”张新民说 。 应对新冠肺炎的药物研发还能再快一点吗? 对于公众的期盼 , 中国科学院副秘书长周琪院士解释说:我们都期待一个新药的出现 , 但新药出现有客观限制 , 也有时间要求 。 科学的事情不能降低标准 , 一定还要按照药物研发流程把它做完 。 他表示 , 现在比较难的问题是如何作出更加科学的判断 , 尤其是在确定部分可能有效的“老药”来拓展适应症的环节 , 以及在找到潜在化合物完成细胞水平评价走向动物模型评价的环节等 。 “通过更科学的判断 , 让这些药物和治疗手段尽快通过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 , 尽快在各部门支持下走上临床救治的一线 。 这可能是全国人民期待的 , 也是所有科学家和医生们期盼的 。 ”周琪说 。 重症患者怎么救?更多新技术显现效果 中日友好医院的呼吸与危重症医学团队整建制搬到武汉 , 从2月1日到现在 , 半个月来团队已能开展几乎所有的对呼吸衰竭的诊治技术 。 在武汉部分医院 , 独立院区被开辟出来 , 作为专门收治重症和危重患者的定点医院 。 各地驰援的医疗队队员覆盖了ICU、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心内科、消化内科等多个科室 , 携手全力救治患者 。 在总结救治经验的基础上 , 医疗专家还专门形成重症和危重症患者诊疗的方案 , 提出了加强使用有创呼吸机等一系列方法 。 有的新冠肺炎轻症患者突然转为重症和危重症 , 被认为是体内突然出现“炎症风暴” , 即人体免疫系统过度反应 , 造成对自身的伤害 。 能否及时阻断“风暴”?一些潜在药物开始临床试验 。 “正在筛选一些老药 。 ”周琪说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已经做了14例重症和危重症病人的临床试验 , 目前正进行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 , 大概有100余位病人入组 。 眼下还有哪些管用的新技术?张新民介绍了两项目前临床效果良好的研究:一是采集治愈患者恢复期血浆 , 用于重症患者治疗;二是开展干细胞技术在重症救治方面的临床研究 。 “处于恢复期患者的血浆中存在大量保护性抗体 。 ”张新民说 , 截至目前 , 武汉市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武汉金银潭医院等多家医院对11位重症患者进行这一治疗后 , 临床症状明显改善 。 张新民说 , 经过严格的临床前安全性、有效性评价 , 以及严格的质量检定 , 干细胞产品在遵照相关规定的前提下对若干重症患者进行了治疗 , 也初步显示安全有效 。
推荐阅读
- [索比光伏网]中国首批光热发电示范项目进展情况一览
- #北京双桥#北京康惠园学校最新进展:教学楼大门位置基本确定
- 国务院▲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境外输入压力持续较大 科技研发取得重大突破
- 「污染物」伊春鹿鸣矿业尾矿砂泄漏事件处理进展:特征污染物钼已得到有效控制
- 「小麦」我国科学家在攻克小麦赤霉病上取得新进展
- 『光明网』西大“清江生物群”发现入选2019年度中国古生物学十大进展
- 北京头条客户端@世卫组织驻华代表:世界在研究药物、疫苗开发过程中需要团结
- 『Google』Google vs. Foundem案件新进展:让SEO专家介入或放弃提交算法文件
- 『科技工程』我国一批重大科技工程进展提速
- 「口罩」中关村研发出新型石墨烯口罩 目前日产 20 万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