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声音]为管轶教授正名( 三 )

[一种声音]为管轶教授正名

管轶作为吹哨人 , 让国内成功避免了2004年SARS的再次爆发 , 功不可没 。 而这段秘辛 , 一直以来 , 都很少人知道 。 善于总结反思 , 是管轶一直以来的学术精神 。 「希望所有的人 , 公众、科学家和官员都能扪心自问 , 哪些地方我们做错了 , 哪些地方还有改善空间?」 「这些年传染病防控上的确有了很大的进步 , 但是另一方面 , 学界研究上的一些阻碍依然存在 。 」 「其实传染病并不可怕 , 怕的是做研究的人平时不用功 , 临时才攻关 。 」 所以 , 如果把SARS病毒消失的原因 , 全部推给夏天高温 , 那是在抹杀背后所有医护人员、研究人员的防疫功劳 。 病毒哪有什么无缘无故消失 , 那是因为背后总有这么一群人 , 在冒着危险去认真做事而已 。 此后中国每一次流感 , 他几乎都参与过 , 每一次疫情爆发 , 他都在一线研究过 , 经历过禽流感、SARS、甲流H5N1、猪瘟等 。 可以说 , 他为中国的流感预防 , 做出了很大贡献 。 五、对于H5N1禽流感 , 管轶一直都保持警惕 今年2月1日 , 湖南省邵阳市就发生一起H5N1禽流感疫情 , 养殖户存栏肉鸡7850只 , 发病死亡4500只 。

[一种声音]为管轶教授正名

在以往 , 我们也经常听到「H5N1禽流感病毒」这个词 。 实际上 , 它是一种RNA病毒 , 很容易感染人 , 且致死率高 , 可以达到50%以上 , 比非典严重多了 。 从2003年开始 , H5N1病毒就蔓延到全球超过60个国家 。 几乎每一年 , 全世界都有H5N1禽流感的爆发事件 。 是的 , H5N1有常规的家禽疫苗 , 我们无需担忧 。 但万一发生大规模扩散 , 让病毒得以突变 , 演变成在人与人之间轻易传播 , 那后果不堪设想 。 野生动物我们可以隔绝 , 但生活中有太多活禽和猪了 , 我们很难隔离 。 所以管轶在接受《中国青年报》采访时表示: 「我们国家受到H5N1影响的灾害是最重的 , 这个病毒最早发现就在广东佛山 , 它传播了十几年 , 从来没有离开过中国 。 」 「研究者们真正着急的事情 , 不是与反对者进行针锋相对的争论 , 而是与病毒斗争的争分夺秒 。 」 我们需要提前做好准备 , 而不是放松警惕 。 在生死面前 , 我们再怎么小题大做 , 再怎么夸张预测 , 都不为过 。 六、管轶的实验室被查处 , 也将他推上舆论高峰 。 事情源于2005年7月 , 汕头大学医学院发表了一篇名为《禽流感:H5N1病毒在迁徙水禽中爆发》的论文 , 被《Nature》收录 。 里面描述了我国青海湖发生的水禽感染流感病毒的情况 。 这篇文章发表后 , 研究中心就被停止禽流感研究 。

[一种声音]为管轶教授正名

时任农业部兽医局局长贾幼陵说: 对于三类、四类病原微生物的研究 , 任何政府都不允许科研人员脱离政府的监管 。 换句话说 , 对P3和P4级实验室 , 允许研究的科研微生物不存在着独立的不受政府监管的科学家 , 全世界都是这样的 。 中国工程院院士袁国勇有不同看法 , 他认为管轶的实验室达到了生物安全性要求 , 其实验也没有构成生物安全威胁 。 由于管轶从健康鸡分离得到H5N1并对其测了序——这一实验在技术上已经超出了法令规定 , 因为他并未获得有可能造成大规模疾病的病菌的许可 。 我们只是从表观健康的鸡和其它家禽中收集样品 , 而且理论上这些动物并不会感染禽流感 , 我们并没有收集会引起大规模爆发疾病的病菌病毒 。 他们应该看到我们在Nature上报道的事实 , 基因序列和发展过程 , 而不是仅仅讨论谁对谁错 。 袁国勇说:「我们都希望能在汕头继续这一重要的研究 。 」 幸好 , 后续实验中心重新运作 。 八年后 , 2013年的3月31日 , 国家卫计委和疾控中心在全世界公布:中国已发现三例H7N9病例 。 为了赶在病毒全面爆发前遏制疫情 , 管轶迅速拿到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病毒样本 。 仅用了三周时间 , 他就完成病毒测序和风险实验 , 比美国疾控中心早了近半个月 。 为什么这么赶? 管轶用灭火的例子来说明: 「你控制这个疾病爆发 , 是把源头扑灭 , 就像你救火一样 , 要把火源扑灭 , 才可以扑灭大火 。 所以 , 我们工作争分夺秒 。 」 「我们早一天告诉国家 , 这个病毒藏在哪里 , 那么就可以早一分钟扑灭源头 。 」 正因为一直以来的努力 , 管轶和李兰娟、袁国勇等人 , 荣获了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 。 项目是:「以防控人感染H7N9禽流感为代表的新发传染病防治体系重大创新和技术突破」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