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贵强:不同患者感染程度与机体免疫状态密切相关

来源: 新华社 王贵强 ,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 ,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主任委员 。 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间 , 他作为国家级医疗专家 , 受国家卫健委调派 , 赴安徽等地指导危重患者的救治工作 , 并参与新冠肺炎诊疗方案第五版的修订工作 , 代表专家组参加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 。 15秒接触就染病说明新冠肺炎传染性特别强吗?为什么有轻症患者突然病情加重去世?为什么核酸检测“假阴性”现象频发?就这些问题 , 新华社采访人员2月10日专访王贵强主任 , 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王贵强:不同患者感染程度与机体免疫状态密切相关

问:最近出现15秒接触就导致感染新冠病毒的例子 , 说明新冠肺炎传染性特别强吗? 王贵强:这个病毒总体来说传染性是比较强的 , 15秒接触造成传播是完全可能的 。 如果没有防护 , 局部病毒量又很高 , 不在于多长时间 , 一句话工夫飞沫就可能到了 , 你就被感染了 。 别说15秒 , 2秒也会造成传染 , 所以防护很重要 。 问:什么是气溶胶传播 , 有什么特定条件? 王贵强:形象地说 , 气溶胶相当于阳光照射下 , 你看到房间里飘浮着的很小的一些尘埃 , 就是那种感觉 。 所以气溶胶传播在呼吸道传染病中 , 是很重要的一个传播方式 。 但是 , 气溶胶传播有特定条件 , 不是说有气溶胶的地方都传播 。 环境的大小很重要 , 单位体积里病毒的密度是决定性的 。 比如 , 病毒如果漂浮在大气中 , 在室外的环境 , 传染的概率是极低的 , 所以我们强调 , 在室外、大街上这些地方一般不会造成感染 。 如果在小环境里 , 譬如动物实验做培养的实验室空间 , 包括现在做核酸检测的空间 , 都可能形成气溶胶飘浮在空气中 , 保护不好就可能造成传播 。 在特定工作环境 , 空气不流通也会产生传播风险 。 譬如办公室不通风 , 有好几个人曾在里面办公 , 虽然这间办公室不再用了、没有人了 , 但可能仍然有气溶胶 , 进去后不防护就有可能被感染 。 电梯内这样的环境也是高风险的 。 在这种场合 , 建议大家做好防护 。 我们一直建议 , 身处不通风的小的区域里要戴口罩 , 这本身就是针对气溶胶传播的防护措施 。 目前 , 这个措施对气溶胶的防护是有效的 。 问:为什么有些患者病情危重 , 有些患者却能够居家自愈? 王贵强:同样一个病毒感染的患者 , 有的是轻型 , 有的是普通型 , 还有的是重型 , 这与个人的机体免疫状态密切相关 。 目前 , 新冠肺炎病死率比较高的患者主要是老年人和有基础病的这两类 。 原因是老年人抵抗力较差 , 免疫状态不那么好;有基础病的患者在感染新冠肺炎期间可能会加重基础病 。 譬如 , 患者有慢性支气管炎合并病毒感染后 , 会出现继发的细菌感染 , 病情就容易恶化 。 问:为什么有轻症患者突然病情加重去世? 王贵强:免疫是把双刃剑 , 机体免疫活化试图清除外来病原微生物时 , 会导致机体自身的伤害 。 如果病毒量大 , 免疫又很强 , 会出现比较剧烈的局部斗争 , 造成局部的炎症,细胞损害 , 就是所谓的炎症因子风暴 , 这个时候病情可能恶化 。 所以 , 有时候免疫越强,反而病情越重、进展越快 。 我们在诊疗方案里提到 , 有条件可以做细胞因子检测 。 如果有明显的炎症因子风暴 , 有大量炎症因子释放 , 就不要让它有过强的反应 , 可以用激素、丙种球蛋白等药物来解决炎症因子风暴问题 , 或者通过血液净化、血浆置换减少炎症因子 。 感染后出现炎症反应是必然的 , 这是一个正常免疫过程 , 但是过强的免疫反应对机体伤害较大 , 我们希望有所控制 , 有所抑制 。 问:武汉建设“方舱医院”的意义是什么? 王贵强:“方舱医院”在现有应急状态下是一种很好的手段 , 主要用来集中收治轻型确诊病例 。 这些病人不需要在大医院、综合医院进行系统治疗 , 把床位省下来给有可能变重的人群使用 , 能够进一步降低病死率;同时 , 又能解决轻型确诊病例需要进行隔离和照顾的问题 。 有些轻型病例可能会转成普通型甚至重型 , 在“方舱医院”有利于把这些病人及时甄别出来、及时转院 , 所以它也相当于一个中转站 。 现阶段“方舱医院”的意义非常大 , 达到了隔离病人、及时甄别病人并进行分流的目的 。 问:面对疑似病例 , 我们应该怎么做? 王贵强:所有疑似病例应该到定点医疗机构进行隔离和治疗 , 诊疗方案是这么写的 , 希望大家一定要落实 。 如果没做到 , 造成传播 , 是要承担责任的 。 对从湖北来的人要格外关注 , 因为确实有传播风险 。 这不是歧视 , 从传染病控制角度来说 , 对这一人群要格外地关注 。 问:为什么核酸检测“假阴性”现象频发? 王贵强:第一个因素是检测技术的敏感性问题 , 就是检测技术本身 。 一是检测手段的特异性、敏感性是不是足够好;二是操作过程中是不是非常规范 , 采集标本也是很有学问的 。 所以 , 在第五版诊疗方案里 , 我们建议改成鼻咽拭子 , 原来只是说咽拭子 。 目前 , 从呼吸道传染病看 , 鼻咽拭子的检测阳性率更高一些 , 包括甲流、乙流 , 都是以鼻咽拭子检测为主 。 第二因素是疾病本身 。 新冠肺炎是呼吸道的传染病 , 病毒大部分是通过呼吸道进入体内 , 所以上呼吸道的病毒量相对可能比较多 。 病情进展到一定程度后 , 主要感染肺 , 大量病毒在肺里繁殖释放 , 导致肺部炎症 。 这时上呼吸道的病毒量有可能就少了 , 因为呼吸道黏膜本身有一定的免疫状态 , 天然免疫发挥作用 , 上呼吸道检测有可能就是阴性 。 这个时候下呼吸道标本的检测 , 阳性率一定是高的 。 但是 , 刚得病时 , 下呼吸道不一定能检测出来 , 要等出现肺炎、咳嗽有痰 , 它的阳性率一定是高的 。 这是疾病本身特点决定的 。 问:目前基层在诊疗技术方面有哪些现实需要? 王贵强:现在核酸诊断普遍应用 , 试剂盒供应充足 。 在基层 , 客观地说 , PCR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还是有瓶颈的 。 它需要一个PCR实验室 , 还需要一定的防护级别 。 因此 , 在基层 , 可能开展起来困难 。 有些病人在基层 , 不能进行有效的核酸筛查 , 可能影响病情诊断和处理 。 简单易行的快速诊断技术是当务之急 , 科技部已经立项推进这个工作 。 问:目前抗病毒药的研发情况怎么样 , 出现特效药了吗? 王贵强:目前这几种药还没有数据出来 , 个案报告还不能下结论 , 只能说看到比较好的苗头而已 , 包括瑞德西韦、克力芝等 。 第五版诊疗方案还是说目前没有确切的抗病毒治疗药物 , 可以适用的就是干扰素喷雾、克力芝这些药物 , 还有很多药物在研究 , 像阿比多尔 , 这些都在做研究探索 , 目前还没有定论 。 问:返程高峰会对疫情造成怎样的影响? 王贵强:返程高峰有可能会出现一个疫情小的波动 。 有些病例不是很好甄别 , 他可能已经被感染了 , 成为隐性传染源 , 但这部分人群是少部分的 。 尽管返程高峰后可能有一个疫情的变化 , 或者是波动 , 或者是提高 , 如果防控不放松 , 不会出现疫情高峰 。 问:大家返程复工后 , 在吃饭方面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王贵强:外卖是不是百分之百安全 , 谁也不敢说 , 但总体来讲造成疾病传播的概率很低 。 尽管如此 , 也要特别注意 , 建议取外卖时不要在家里取 , 戴口罩出门到外面取 , 把外包装直接扔进垃圾桶 , 不要带回房间 。 进屋洗手后再取里面的餐食 , 再洗手后吃饭 。 吃饭时尽量保持距离 , 不要一群人在屋里边吃边聊天 。 最好自己吃自己的 , 不要说话 , 快速吃完OK 。 因为吃饭时必须脱口罩 , 一定要保证间隔一米以上的距离 。 问:疫情拐点大概什么时候能到来? 王贵强:疫情拐点要从两方面看 。 一方面看武汉、湖北地区的病人流动性是不是控制得很好 , 这是第一位的 。 另一方面是其他省份的病人是不是及时得到有效的诊断和隔离 。 如果这两方面都做得很好 , 我想很快就会看到所谓的拐点 。 目前 , 整个发病率有下降的趋势 , 增幅不那么大了 , 但还不能说拐点来了 。 可以说这是个好现象 , 预示着各地的防控力度在加大 。 问:如何理解全国各地医务人员驰援湖北的意义? 王贵强:医生在疫情面前冲在第一线 , 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 没有任何理由推脱 , 尤其是感染科医生 。 借此机会对全国感染科同仁道一声感谢 , 希望各位保护好自己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