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遗恨:幽怨面首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 后不见来者 。 念天地之悠悠 , 独怆然而泣下 。 一一陈子昂:《登幽州台歌》说起来十分可怜 。 以面首二字冠之 , 似于陈子昂先生的意气才华不公 。 皇帝治下文人的自荐 , 好一个伏维顿首、痛哭流涕 , 几乎如丧考妣;仿佛不从眼鼻口中排泄一点液体出来 , 就无法体现忠诚:吾皇圣明啊 , 吾皇圣明;真的是太圣明了 。 朝堂文武 , 对皇帝更是如此 , 甚至杀头也在所不惜 , 谓之:武死战 , 文死谏 。 倘是女皇帝 , 就多少有点斩不断、理还乱的面首情结 。 文前所引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 , 就是典型代表作;实质就是哭丧式发泄心中不平 , 以求自荐 。 后世含蓄地称为:怀才不遇 。 陈子昂 , 四川射洪人氏 , 少年老成 , 意气风发;才华横溢 , 风流俊朗 。 仕初曾力挺武则天称帝 , 深得垂怜 , 授麟台正字、右拾遗 。 他于任上的建议 , 常被破格采纳 。 甚是得意 。 但陈子昂为人过于自负张扬 , 学术见解虽有特长 , 但不够精深 , 半拉子一个 。 后来失宠、贬谪和亡命 , 皆与之有关 。 被贬出朝 , 派他去北塞从军 , 助武攸宜大军平乱 。 期间屡受军中权贵打击压制 , 颇不得志 。 余暇之际游览冀北幽州台 , 写下这首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牛诗 。 幽州台 , 战国时期燕昭王招贤纳士所建的黄金台 。 先秦史上的燕昭王颇具贤君之风 , 重用乐毅东征西讨 , 连克齐国七十余城 , 后来国力渐强 , 史称燕国盛世 。 陈子昂作此诗表面是怀古 , 其实是面对自己的失宠落魄 , 在怀念当初被武氏宠幸之际的得意狂热 。 故而 , 他自做聪明 , 一边拍着武氏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马屁;一边哭天悯地悠悠伤感 , 独怆然而泣下 。 后世士大夫顾影自怜 , 多解释为诗人思图报国无门而徒生伤悲 。 仕初的陈子昂 , 为当时大唐朝廷庶族少壮派骨干 , 力挺武氏称帝 。 从情感推断 , 陈子昂这首十分类似面首情结的马屁诗 , 目的就是吹拍武氏示怜邀宠 , 以期被破格任用重沐圣恩 , 好再潇洒一回 。 但正是这首才情不凡的马屁诗 , 最终要了他的命 。 平乱回朝 , 陈子昂的自荐并未如愿 。 武氏虽已垂暮 , 但她天生丽质又深谙养生之法 , 身边该有多少风流英俊 。 半拉子水平的陈子昂焉能如意?只得靠边站 。 面对朝中权贵的排挤构陷 , 陈子昂终日幽怨难平 。 不久回乡 , 在为亡父守孝居家期间又嘴巴不牢;加之性情孤傲轻漫 , 总是向人炫耀被宠幸之日的得意 , 并以此凌人 。 后被地方侦探上报 , 以致龙颜大怒 。 雌老虎骤然翻脸 , 要吃人了 。 究其根 , 陈子昂的倒楣 , 皆因过于自负而恶心了美梦中的主子所致 。 其与李义府、韦小宝之死何其神似 。 对付陈子昂屑小之流 , 武氏无须明示 , 鹰犬们一根手指头即可摆平 。 他们在陈氏家乡基层任上 , 指示、勾结县令做了小手脚 。 射洪地方酷吏 , 即以莫须有罪名呜呼了这个多才、多情又舔功不凡的老乡 。 一代颇具侠义衷肠的风流才子陈子昂 , 继而一命归西 , 英年早逝 。 陈子昂命案中 , 川人互害之无耻、鄙仄与阴暗 , 可见一斑 。 本案还有一说:当时武氏老迈 , 朝堂李氏逐渐得势 。 太平睿宗一派 , 担心武氏之流复辟 , 便对武氏中坚暗中作法 , 离间打击 。 陈子昂平时总是表达怨恨之情 , 会被武氏一党误判倒戈 , 提前下手除之 。 总之 , 陈子昂之死是大唐武周时代这段特殊时期 , 武、李两家权力争锋的牺牲品 。 后世文人 , 照顾陈子昂先生的才情 , 或痛心其悲惨命运 , 顾影自怜不愿言明 。 虎狼主子多下鳄鱼之泪 , 只提惜才一辙 , 解说此诗多循悲悯之情 。 前面说过:陈子昂的学术政见虽有特点 , 但不够精深;并且深层次的逻辑混乱 , 矛盾重重 。 一百多年之后 , 他主张的诛且旌政治学术论调 , 被晚唐大师柳宗元驳得体无完肤 。 观陈子昂一生起伏殒命 , 似如专制权力场上几闪的萤光 。 其或上或下的命运 , 皆在武氏打哈欠时乐不乐意的一念之间 。 皇帝极权治下的文人仕途命运 , 大抵如此而已 。 陈子昂这首以幽怨和悲悯情结为主要基调的妙诗 , 即有他怀念当初曾如昙花一现般的得意时光;又有对极权顶峰武氏老媚娘表现的因示忠乞怜不遂而若即若离、难分难舍的无限酸楚 。 古中国皇帝治下 , 士大夫乞怜表忠的奴才相与面首情结一览无余 。 鲁迅先生谓之:做奴才而不得 。 陈氏被害而死两年之后 , 武皇归天 。 以陈子昂等人为首的初唐少壮派 , 当初竭尽全力拥立的大周王朝 , 又开始姓李了哈 。 唐都浪子《诗解大唐》:陈子昂的面首情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