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待“吹哨人”,武汉疫情中难得一见的好文!

善待“吹哨人” , 武汉疫情中难得一见的好文! 武汉疫情爆发以后 , 网络上有关疫情的话题可谓汗牛充栋 , 但笔者认为真正有价值的文章却不算多 。 其中有很大一部分观点认为当初发布疫情消息的8个武汉公民受到了不公平的对待;还有一部分认为武汉当局执政能力不高 , 没有及时采取必要措施 , 因而延误了战机 。 这些文章有的义愤填膺 , 有的苦口婆心 , 都是杠杠的正能量 。 对万众一心抗击肺炎 , 尽快战胜病魔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 其中有一篇财新网的【火线评论】《善待“吹哨人”才能守望相助》 , 特别让笔者感到“难能可贵” 。 借此推荐之际 , 也谈谈自己的一己之见 。 首先 , 笔者想谈谈“吹哨人”这个名词 。 对于武汉被处理的8名“造谣、传谣者” , 民众几乎一边倒的给以支持 。 有人赞他们是先知先觉 , 有人赞他们是良心医生 。 笔者认为“先知先觉”这顶桂冠有过誉之嫌 。 说他们是先知是对的 , 因为他们来自于一线 , 但他们不是先觉 , 因为刚刚开始 , 他们也不知道这个事件将会发展到什么地步 。 所以当警察“训诫”他们的时候 , 他们一个个老老实实的接受了训诫 , 也没有敢拒绝“造谣、传谣”的罪名 。 就算疫情并没有发生 , 但这样对待他们显然是极不公平的 。 因为他们没有丝毫的恶意 , 而且动机是善意 。 等到疫情爆发了 , 人们这才意识到他们发声的重要意义 。 但到底应该给他们一个什么头衔?怎样恰如其分的赋予他们一个评价?笔者觉得十分为难 。 正在困惑之中的时候 , 笔者读到了财新网的这篇文章《善待“吹哨人”才能守望相助》 。 于是恍然大悟 , 说他们是“吹哨人”再恰当不过了 。 什么是“吹哨人” , 该文是这样说的:【“吹哨人”(Whistleblower)起源于英国警察发现有罪案发生时吹哨子以引起同僚和民众注意 。 由此延伸 , 目前使用的“吹哨人”概念 , 往往是指发现危机预兆后 , 基于公共利益考量 , 第一时间发出预警信号 , 以期待引起政府、社会或者他人从“不知不觉”中迅速警惕 , 并采取积极应对行动的职业群体 。 】 看了这个解释 , 笔者觉得吹哨人这个概念应该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就是“发现有罪案发生时吹哨子以引起同僚和民众注意 。 ”广义的解释就是“发现危机预兆后 , 基于公共利益考量 , 第一时间发出预警信号 , 以期待引起政府、社会或者他人从“不知不觉”中迅速警惕 , 并采取积极应对行动的职业群体 。 ” 该文进一步说 , 【现实中的“吹哨人”、知情者角色不仅包括新闻从业者 , 还包括医生、警察、军队、消防救援以及其他各行各业的专业人士等 。 平时他们并不显山露水 , 和你我一样 , 就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 。 一旦风险与危机来临 , 他们就能够凭借其专业知识和经验发出预警 , 迅速从社会生活的幕后走向台前 , 并亲自参与到危机应对中 , 从而成为守望社会的“逆行者” 。 】 ” 综上所述 , 笔者觉得“吹哨人”就是发现危机发出警惕之声的人 。 财新网这篇文章不但提出了“吹哨人”这个大家不为人知的名词 , 还发出了善待吹哨人的呼吁【善待“吹哨人” , 需要专门的制度设计 。 因为其所肩负的社会职责之重大 , 有必要从法律上明确“吹哨人”的权利优先、保障优先 , 鼓励他们一旦发现危机端倪而敢于“吹哨”、善于“吹哨”;不能让他们动辄“因言获罪” , 因“吹哨”而承担过重、过苛的责任 , 要从顶层设计层面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 才能确保社会危机应对的及时有效 , 确保安定有序的社会生活不因危机而过于减损 。 】 拜读全文后 , 笔者认为这篇文章虽然谈到武汉疫情 , 但并非专对武汉疫情而作 。 它要强调的是吹哨人的重要意义和怎样从根本上保障吹哨人权益的大问题 , 甚至提出通过“顶层设计”来保障吹哨人权益 , 鼓励他们【敢于“吹哨”、善于“吹哨”;不能让他们动辄“因言获罪”】 就目前来说 , 这是关于武汉疫情最积极的探讨 。 读懂这篇文章 , 无疑是抗击武汉疫情战斗最有意义的收获之一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