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海辛:导读——康德的一篇短文
导读——康德《答复这个问题:“什么是启蒙运动?”》 文/范海辛 康德这篇文章写于1784年他60岁的时候 。 我现在用的是商务印书馆出的《历史理性批判文集》(何兆武译 , 1990年11月版) 。 康德的文章都比较长 , 而且语句也长 , 一句话几百字是常态 , 中国人读起来吃力难懂 。 这篇文章是这个历史理性文集中最短的一篇 , 共10页(P.23-32),凡15个自然段 。 下面我逐字逐句引用原文 , 然后并讲解(康德原文放在【】里) , 用这种笨办法来导读 。 第一段【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 。 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 , 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 。 当其原因不在于缺乏理智 , 而在于不经别人的引导就缺乏勇气与决心去加以运用时 , 那么这种不成熟状态就是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了(下划线是作者所加的黑点着重号 , 下同——引者) 。 】开宗明义 , 康德对启蒙做了定义 。 与其他人的定义不同 , 他的定义独树一帜 , 别出一格 。 一般像法国启蒙运动的学者都会强调 , 启蒙就是把教会和君主加之于人们的蒙蔽去掉 , 使人们看到真实的情况和真实的道理 , 而康德这里回避了教会和君主的权威 , 把造成人们蒙蔽的原因归结为自身 , 归结为自己的“不成熟” 。 我以为这既点出了蒙蔽的本质 , 也巧妙避开了教会和君主的愤怒(康德那个时代 , 有很大的权威 , 就是地方诸侯也惧怕他们) 。 归之于自身的不成熟 , 这就是“内因论” , 与我一直强调的文化决定论有关 。 所以你不能把愚昧的责任外推 , 要自己挖掘自己内部的原因 。 【Sapere aude!】这是一句拉丁文 , 意思是“要敢于认识!”译者的注解你们自己看 。 【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 。 】康德对这句拉丁文的翻译比汉译者的要好 。 这一段是对什么是启蒙的定义 , 康德给出的定义就是“独立思考” 。 当然你也可以说是不要迷信任何权威 , 但比较下来 , 康德的“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更震撼人心 。 第二段【懒惰和怯懦乃是何以有如此之大量的人 , 当大自然早已把他们从外界的引导之下释放出来了以后(naturaliter naiorennes) , 却仍然愿意终身处于不成熟的状态之中 , 以及别人何以那么轻而易举地就俨然以他们的保护人自居的原因之所在 。 】这一句话是康德对人们之所以不敢运用自己理智的原因的解释 , 这个原因有两点 , 第一点是懒惰 , 第二点是怯懦 。 所谓”大自然早已把他们从外界的引导之下释放出来了以后” , 是指人类离开了动物状态 , 产生了理性 , 开始摆脱自然界对人的控制之后 。 动物是被自然决定的 , 被自己的欲望和基因决定的 , 人不是这样 , 人因为理性而获得了能力 , 逐渐有了摆脱自然决定的自由 。 在圣经里面 , 是指人吃了智慧果获得理性后产生的能力 。 注意 , 人因为理智、理性而能摆脱被自然决定的命运 , 但自然仍然对人起着作用 , 这个作用不叫决定 , 叫制约 , 我们要注意二者的区别、二者作用程度的差别 。 括号里的那句拉丁文的汉译是“由于自然方式而成熟” 。 【处于不成熟状态是那么地安逸 。 如果我有一本书能替我有理解 , 有一位牧师能替我有良心 , 有一位医生能替我规定食谱 , 等等;那么我自己就用不着操心了 。 只要能对我合算 , 我就无需去思想;自有别人会替我去做这类伤脑筋的事 。 】这里通过三个排比句来描述思想懒汉的心理 , 这三个排比句是认知、道德和健康三个侧面 , 涵盖了人生的主要方面 。 这一段主要分析了懒惰这个原因 。 汉译者这句话“对我合算”最好改为“对我有益” 。 第三段【绝大部分的人(其中包括全部的女性)都把步入成熟状态认为除了是非常艰辛而外并且还是非常之危险的;这一点老早就被每一个一片好心在从事监护他们的保护人关注到了 。 】这一段是分析造成愚昧蒙蔽的第二个原因 , 怯懦 。 康德那个年代还是歧视女性的 , 这是时代的局限性所致 , 我们不能苛求 。 但是另外一面 , 女性的理性确实要比男性低一些 , 所以女人的动物性要比男人强 , 也更容易为专制者利用 。 【保护人首先是使他们的牲口愚蠢 , 并且小心提防着这些温顺的畜牲不要竟敢冒险从锁着他们的摇车里迈出一步;然后就向他们指出他们企图单独行走时会威胁他们的那种危险 。 】这是对专制主义驭民术的描写 。 摇车是什么 , 我不清楚 , 可能是一种装运畜牲的车辆 。 古代驭民靠暴力和欺骗 , 当然现在也一样 。 【可是这种危险实际上并不那么大 , 因为他们跌过几跤之后就终于能学会走路的;然而只要有过一次这类事例 , 就会使人心惊胆战并且往往吓得完全不敢再去尝试了】 。 这一句很浅显 , 不用解释 。 康德可能不知道后来的极权统治 , 极权者会吓唬民众 , 外面有大灰狼 。 第四段【任何一个人要从几乎已经成为自己天性的那种不成熟状态之中奋斗出来 , 都是很艰难的 。 他甚至于已经爱好它了 , 并且确实暂时还不能运用他自己的理智 , 因为人们从来都不允许他去做这样的尝试 。 】两句 。 前面一句“奋斗” , 用得好 。 后面一句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斯德哥尔摩综合征” 。 注意“人们” , 这里指的不是保护者 , 而是大众 , 尤其是年长的一辈 。 【条件和公式这类他那天分的合理运用 , 或者不如说是误用的机械产物 , 就是对终古长存的不成熟状态的一副脚镣 。 】这一句比较难理解 。 ”公式”的汉译不太好 , 我宁愿将之译为“规则” 。 ”天分的合理运用”实际不是自己理智的合理运用 , 而是对现实规则的机械运用 , 也是下一句所指的“误用” 。 “机械产物”有教条主义产物的意思 。 关键是你运用统治者所定下的逻辑来思考 , 得到的只能是脚镣 。 【谁要是抛开它 , 也就不过是在极狭窄的沟渠上做了一次不可靠的跳跃而已 , 因为他并不习惯于这类自由的运动 。 】抛开统治者的思维镣铐 , 运用自己的理智 , 不过是跳跃沟渠 。 【因此就只有很少数的人才能通过自己的精神奋斗而摆脱不成熟的状态 , 并且从而迈出切实的步伐来 。 】知难行易还是知易行难?我认为是前者 。 知易行难指的是克服私欲、克服陋习 。 但是最难的还是认知 。 所以真理总是由少数人首先发现 , 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 。 摆脱不成熟状态是超越 , 这是人类最稀缺的资源 。 你们不要迷信实践 , 以为实践出真知 。 实践不是什么稀缺资源 , 几百几千个相同的实践者 , 能产生真知的不会超过一两个 。 这是英雄史观的立论基础 。 第五段【然而公众要启蒙自己 , 却是很可能的;只要允许他们自由 , 这还确实是无可避免的 。 因为哪怕是在为广大人群所设置的保护者们中间 , 也总会发见一些有独立思想的人;他们自己在抛开了不成熟状态的羁绊之后 , 就会传播合理地估计自己的价值以及每个人的本分就在于思想其自身的那种精神 。 】前面说了公众难以自我启蒙 , 现在又反过来说 , 是不是自相矛盾?不是的 , 这里有个条件 , 就是“只要允许他们自由” 。 为什么允许公众自由 , 他们就会自我启蒙?因为在官吏中(尤其是底层的) , 会有“有独立思想的人” , 这种人会传播一种合理的应然价值(指个人独立思想) 。 【这里面特别值得注意的是 , 公众本来是被他们套上了这种羁绊的 , 但当他们的保护者(其本身是不可能有任何启蒙的)中竟有一些人鼓动他们的时候 , 随后却强迫保护者们自己也身处其中了;种下偏见是那么有害 , 因为他们终于报复了本来是他们的教唆者或者是他们教唆者的先行者的那些人 。 】只要有了自由 , 官吏队伍中会有人来鼓动、煽动大众 , 结果整个官吏阶层也被民众裹挟了 。 这些官吏过去传播的偏见和谬论 , 现在也开始报复官吏自己了 。 这似乎是说一种民粹运动因为个别官吏的鼓动而发生的情况 。 【因而公众只能是很缓慢地获得启蒙 。 通过一场革命或许很可以实现推翻个人专制以及贪婪心和权势欲的压迫 , 但却绝不可能实现思想方式的真正改革;而新的偏见也正如旧的一样 , 将会成为驾驭缺少思想的广大人群的圈套 。 】也可以说启蒙运动是曲折的 。 缺乏正确理性指导的民粹革命 , 会形成新的偏见 , 新的偏见同样是一种蒙蔽和愚昧 。 对此 , 亚洲一些国家的民众深有体会 。 第六段【然而 , 这一启蒙运动除了自由而外并不需要任何别的东西 , 而且还确乎是一切可以称之为自由的东西之中最无害的东西 , 那就是在一切事情上都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 。 (此处译注:此处“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即指言论自由;康德在这个问题上曾和当时普鲁士官方的检查制度发生冲突 。 可参看本书《论通常的说法:这在理论上可能是正确的 , 但在实践上是行不通的》 。 )】自由不是全部有益的 , 这是常识 。 譬如没有法律保障和限制的自由会使社会陷于无政府的丛林状态 , 但康德认为言论自由是最无害的 。 【可是我却听到从四面八方都发出这样的叫喊:不许争辩!军官说:不许争辩 , 只许操练!税吏说:不许争辩 , 只许纳税 。 神甫说:不许争辩 , 只许信仰 。 (举世只有一位君主说:可以争辩 , 随便争多少 , 随便争什么 , 但是要听话!)到处都有对自由的限制 。 】康德那个时代 , 德国还处于封建专制统治 , 康德因此在言论上受到的钳制 , 所以他的愤怒也十分合理 。 这里提醒一下 , 康德所受的专制压迫 , 后来的政治学家名为威权专制 , 与希特勒极权专制还不一样 。 极权之下 , 不是不许争辩的问题 , 而是稍有不服 , 那就是犯罪 , 会受到严厉镇压的 。 第七段【然而 , 哪些限制是有碍启蒙的 , 哪些不是的 , 反而是足以促进它的呢?——我回答说:必须永远要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 , 并且惟有它才能带来人类的启蒙 。 私下运用自己的理性往往会被限制得很狭隘 , 虽则不致因此而特别妨碍启蒙运动的进步 。 而我所理解的对自己理性的公开运用 , 则是指任何人作为学者在全部听众面前所能做出的那种运用 。 一个人在其所受任的一定公职岗位或者职务上所能运用的自己的理性 , 我就称之为私下的运用 。 】这一段对于我们今人理解康德独树一帜的启蒙理念很重要 。 这里要着重理解公开和私下运用自己理性的区别 。 第二个重点是“任何人作为学者” 。 中国人有非常强烈的身份意识 , 学者(英语:scholar;德语:schuler)不是任何人都能当的 。 康德那个时候也讲身份 , 但我估计还不如现代中国那么严格 , 这可能是因为基督教的因素 。 所以康德认为 , 人人皆可为学者(德国宗教改革时期 , 马丁.路德首先提出 , “人人皆可为牧师”) 。 作为学者的条件不是要读多少书 , 而是能够“公开运用自己的理性” , 或说是独立思考 , 大胆言说 。 有人也许会说 , 只要独立思考就可以了 , 公开言说不重要 。 那么康德为何强调要公开呢?我认为思想不公开 , 谈不上什么思考和理性 。 因为你一个人的种种想法未经与他人的交流 , 往往是不成熟、不彻底、不全面的 。 公开言说 , 在经历质问、争辩后 , 这个思考才能最终形成 , 否则只是半成品 。 什么是私下运用理性 , 后面作者还会进一步解释 。 第八段【就涉及共同体利益的许多事物而言 , 则我们必须有一定的机器 , 共同体的一些成员必须靠它来保持纯粹的消极态度 , 以便他们由于一种人为的一致性而被政府引向公共的目的 , 或者至少也是防止破坏这一目的 。 在这上面确实是不容许有争辩的;而是人们必须服从 。 】这两句都是用来解释前面所说的私下运用理性的问题 。 ”一定的机器” , 我们现在用机制来代替 。 人民与统治者处于一个叫社会的共同体之中 , 所以必须要有一定的秩序 , 否则这个共同体会崩溃 , 大家都倒霉 。 政府引向的目的 , 就是公共秩序 , 为此作为共同体的一员必须要服从 , 消极态度指的是服从 , 教会里说的是”顺从权柄” 。 【但是就该机器的这一部分同时也作为整个共同体的乃至于作为世界公民社会的成员而论 , 从而也就是以一个学者的资格通过著作面向严格意义上的公众时 , 则他是绝对可以争辩的 , 而不致因此就有损于他作为一个消极的成员所从事的那种事业 。 】这里是说 , 作为一个共同体的成员 , 固然应该遵守秩序、服从法律 , 但是也应该有自己公开言说、争辩的自由 , 这个自由的限度是不损害公共秩序和他的职业要求 。 他在遵守秩序时是消极的 , 在公开运用自己理性时是积极的 。 【因此 , 一个服役的军官在接受他的上级交下某项命令时 , 竟然抗声争辩这项命令的合目的性或者有用性 , 那是非常之坏事;他必须服从 。 但是他作为学者而对军事业务上的错误进行评论并把它提交给公众来做判断时 , 就不能公开地加以禁止了 。 】作者在这里说的是一个正常社会的常识 , 但是对于有着民粹与革命情结的中国人来说 , 有些难以理解 。 我们的思维是 , 要么革命推翻旧制度 , 要么令行禁止服从新制度 。 康德的这种态度 , 我们过去批评说是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 我们希望的的法国大革命卢梭和雅各宾派的人民公意和彻底启蒙 。 康德的意见是一种具有和理性与可行性的主张 。 【公民不能拒绝缴纳规定与他的税额;对所加给他的这类赋税惹是生非地擅行责难 , 甚至可以当做诽谤(这可能引起普遍的反抗)而加以惩处 。 然而这同一个人作为一个学者公开发表自己的见解 , 抗议这种课税的不适宜与不正当则不一样 , 他的行动并没有违背公民的义务 。 】这两句句与上两句句叙述军官的义务和自由权利一样 。 【同样地 , 一个牧师也有义务按照他所服务的那个教会的教义向他的教义问答班上的学生和他的会众们作报告 , 因为他是根据这一条件才被批准的 。 但是作为一个学者 , 他却有充分自由、甚至于有责任 , 把他经过深思熟虑有关那种教义的缺点的全部善意的意见以及关于更好地组织宗教团体和教会团体的建议传达给公众 。 】这两句与军官和纳税人的义务权利一样 , 说的是这两个方面的平衡 。 【因为他把作为一个教会工作者由于自己职务的关系而讲授的东西 , 当作是某种他自己并没有自由的权力可以按照自己的心意进行讲授的东西;他是在受命根据别人的指示并以别人的名义进行讲述的 。 他将要说:我们的教会教导这些或那些;这里就是他所引用的论据 。 】这是对作为牧师履行其职责的进一步解释 。 【于是 , 他就从他自己不会以完全的信服而赞同、虽则他很可以使自己负责进行宣讲的那些条文中——因为并非是完全不可能其中也隐藏着真理 , 而且无论如何至少其中不会发见有任何与内心宗教相违背的东西 , ——为他的听众引绎出全部的实用价值来 。 】解释一下这个长的复合句 。 两个波折号之间的是修饰那个宣讲条文的 。 这位牧师不完全信服自己所宣讲的条文 , 但还是要按照聘用他的教会的要求照本宣科并为听众引绎出这些条文的实用价值(日常遇到具体问题的道德行为) , 因为这些条文中可能包含宗教真理 , 而且还不会违背这位牧师内心的宗教见解 。 【如果他相信其中可以发见任何与内心宗教相违背的东西 , 那么他就不能根据良心而尽自己的职务了 , 他就必须辞职 。 一个就任的宣教师之向他的会众运用自己的理性 , 纯粹是一种私下的运用;因为那往往只是一种家庭式的聚会 , 不管是多大的聚会;因而在这方面他作为一个牧师是并不自由的 , 而且也不能是自由的 , 因为他是在传达别人的委任 。 反之 , 作为一个学者通过自己的著作而向真正的公众亦即向全世界讲话时 , 则牧师在公开运用他的理性上便享有无限的自由可以使用他自己的理性 , 并以他自己本人的名义发言 。 】这里有三句话 , 都是在深化作者所言的私下运用与公开运用的解释 。 前面康德说了 , 牧师在教堂内的宣教是理性的私下运用 , 那么为何在家庭聚会也不能自由运用自己的理性呢?我认为 , 这就是牧师在遵守自己的职业规范和义务 , 因为他的身份是教会授予的 , 之所以他能在家庭聚会上宣教 , 是因为有这个身份 。 当他撇开这个身份 , 以一个面对世界公众的学者身份行使自己的权利著书立说时 , 他才是自由、自主地公开运用自己的理性的 。 康德所说的公开言说 , 与我们中国人传统所言的“文章乃公器”(”文章者 , 天下之公器”——[清]李渔《闲情偶寄》)大同小异 , 也是卡尔.波普尔所言的“世界3” 。 【因为人民(在精神事务上)的保护者而其本身居然也不成熟 , 那便可以归结为一种荒谬性、一种永世长存的荒谬性了 。 】为何牧师需要撇开自己的职务身份而以学者身份著书立说以进行启蒙呢?就因为教会神职官员(在精神事务上的人民保护者)本身不成熟这种荒谬性的存在 。 凡是在需要启蒙的地方 , 这种荒谬性都程度不等地存在着 。 (未完待续)
推荐阅读
- 大兴安岭广播电视台■《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精髓要点 重点导读
- 钦州交警@覆车之戒 | 钦州高速连发两起事故,都是因为……
- #家庭医生杂志#女儿用斧头砍了父母81下,被无罪释放
- 司机按了一下喇叭结果赔了17万
- 试试这几招,在线变身连接顾客的“超级个体”
- 去过中国医院后,深刻体会到美国医疗体制的腐败
- 正是孤独让你出众
- 范海辛:爱产生文化
- 【公司】3月10日资本市场预警信息
- 必须正视庭审之外的长期压迫和不平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