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教父盛田昭夫:枪炮、电气和珍珠港( 二 )

索尼教父盛田昭夫:枪炮、电气和珍珠港

井深大和盛田昭夫 风华正茂和圈子哲学和现在很多青年创业者只注重产品 , 对人际经营不屑一顾不同 , 盛田昭夫从10多岁起 , 就被父亲刻意培养 , 参与聆听企业管理和决策会 , 他深知人脉对一个初创企业的重要性 。 因此 , 他和井深大邀请了前内阁成员前田多门先生 , 前宫内厅长官田岛道治先生作为他们的董事会成员 , 前三井银行的懂事长万代顺四郎先生担任公司董事长 , 他们俩则屈居其下 。 由于日本战后施行的国家计划的自由经济 , 通产省和大藏省通过指导银行的资金配置(贷款给谁 , 不给谁)来主导工业的发展 , 官商联络成了一个企业经营的生命线 , 从这里可以看到:盛田昭夫在风华正茂的年龄 , 就对日本战后经济模式和人际经营 , 有着敏锐的洞察 。 很快 , 他的圈子就发挥了作用 , 1945年 , 日本企业不被允许自行发行股票融资 , 只能到银行贷款 , 这时候作为前三井银行的懂事长的万代顺四郎大显身手了 。 作为前辈 , 万代顺四郎在银行界威望甚隆 , 他带着盛田昭夫一行去银行 , 几乎是用命令的口气说:我们公司决定增加股份融资 , 正好帮助你们买了一些 , 不要感谢我哦 。 而银行职员几乎是用奉若神明的口气答应了下来 , 这是日本等级分明的一个特有现象:一日是你长官 , 终身是你长官 , 如果你对前任长官有所忤逆 , 会为全社会所唾弃 。 很快 , 盛田昭夫又通过内阁关系 , 获得了为美军控制的日本广播公司提供设备的订单 , 并在其办公室里获得了一个重大发现 。

索尼教父盛田昭夫:枪炮、电气和珍珠港

索尼:技术驱动他们在美军办公室里看到了一个磁带录音机 , 相比当时日本流行的钢丝录音机 , 在技术上是一次彻底革新 , 盛田昭夫直觉到:录音机和收音机一样 , 是一个潜力巨大的蓝海市场 , 一旦他们抢先一步 , 就有可能超越日本财阀 , 成为一方产业诸侯 。 这时候 , 一个尖锐的问题放在了他们面前 , 作为一个技术落后于欧美的中等资本主义国家 , 他们是选择贸工技(组装驱动)还是技工贸(技术驱动)路线 , 这是关系到一个企业经营方向的战略问题 。 和联想的倪柳之争不同 , 盛田昭夫和井深大目标一致:生产高质量、高技术的日本产品 , 且两人合作密切 , 进行了很好的分工:井深大负责技术和产品 , 盛田昭夫负责营销和管理 , 即使公司成立的前几年内经营不顺 , 也没有改变他们的想法 。 为什么擅长营销的盛田昭夫赞成技工贸 , 而不像柳传志只要赚钱就行:一是因为盛田昭夫是富二代出身 , 对加工贸易然后赚取三瓜两枣不感兴趣;另一个就是盛田昭夫强烈的民族自尊心 , 战后初期 , 日本制造在欧美人眼中是粗劣、低价的代名词;欧洲的一次考察之行中 , 冰激凌侍者赠送他一个纸做的东洋小伞 , 并说:这是你们国家生产的 。 盛田昭夫大为羞愧 , 他觉得日本有能力造出更好的产品 。 所以 , 一旦确定生产磁带录音机品类 , 他们就从最核心的磁性材料研发 , 经历了如爱迪生般的成千上万次更换材料 , 一次次失败 , 一次一次的重燃希望 , 最后得到了“三氧化二铁+淸漆”的最佳配方 , 没想到这一认真 , 竟然成了磁带领域的NO.1 , 全球的订单纷至沓来 。 磁带方面虽然取得了成功 , 但整机销售却不太顺利 , 由于录音机是一个新品类 , 大众普遍不知道录音机是什么 , 教育成本非常高 , 再加上昂贵的售价 , 购买者寥寥 。 但盛田昭夫还是通过营销定位 , 将客户精准到法院、学校等刚需录音设备的行政单位 , 顺利的销售了出去 。 与此同时 , 盛田昭夫也感受到日本当时的市场太过狭小 , 消费者又普遍不富裕 , 想要制造高质量、高技术产品 , 就需要一个富裕发达的市场 , 当时作为中下等资本主义的日本还不满足这些条件 。 1958年 , 日本仅有1%家庭拥有电视机 , 电冰箱拥有率不超过0.2% 。 盛田昭夫决议开发美国市场!

索尼教父盛田昭夫:枪炮、电气和珍珠港

消费主义先声 让白种人爱上日本造1952年 , 井深大和盛田昭夫考察美国市场 , 无功而返 , 却但意外获得了贝尔实验室发明晶体管的重大消息 。 晶体管代替电子管 , 是电子技术上的又一次重大革新 , 井深大和盛田昭夫很敏锐的抓住了 , 他们立刻与西方电气公司签署了专利许可 , 并制定了激进的计划:生产晶体管收音机/录音机 。 经历了当初创造磁带材料一样的磨练 , 索尼的工程们发现授权的晶体管技术非常不成熟 , 他们重造了技术架构 , 探索出了独创的索尼电子管技术 。 1954年 , 索尼第一台晶体管收音机TR-55诞生 , 技术、质量完全不输美国产品 , 价格更具竞争力 。 1955年 , 盛田昭夫带着TR-55 , 再次去美国推销 , 步罗瓦公司非常喜欢 , 决定下单10万台 , 但只有一个要求 , 贴牌生产 。 面对这个天文数字 , 天上馅饼 , 盛田昭夫没经过董事会同意 , 拒绝了步罗瓦公司的要求 , 对于盛田昭夫来说 , 他进军美国 , 并不单纯为了赚钱 , 更是为了做自己的品牌 , 用高质量产品为日本制造正名 。 他坚信好产品 , 一定会有客户青睐 , 盛田昭夫很幸运 , 很快他就获得了另一家美国经销商的订单 , 不要求索尼贴牌 。 索尼在美国一炮而红 , 从此走上发展快车道 。 1957年 , 索尼推出了可放入口袋的迷你收音机 , 一经推出 , 狂销150万台 。 盛田昭夫经过深刻的洞察 , 认为随着战后美国经济的复苏 , 消费者对产品有了更个性化的需求 , 对于收音机来说 , 就是:人人都可以有一台自己收音机 , 而不必和别人抢台;人人都可以随时随地 , 在不同场景听收音机:公园、街头、山野... , 这就是盛田昭夫和井深大推出口袋式收音机的初衷 。 在21世纪 , 这种产品方法论有一个很高大的名字:场景革命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