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与崔颢争雄比比《登高》与《黄鹤楼》( 二 )
二、关于杜甫的《登高》 1、第一的由来 研究杜诗的人一定会推崇杜甫的《秋兴八首》 , 但是杜诗的研究专家胡应麟却把《登高》评为“古今七律第一”;他的原话是:“此章五十六字 , 如海底珊瑚 , 瘦劲难移 , 沉深莫测 , 而精光万丈 , 力量万钧 。 通章章法、句法、字法 , 前无昔人 , 后无来学 。 此篇当为古今七言律第一 , 不必为唐人七言律第一也 。 ” 同样用了“第一”这个词的还有清朝的杨伦 , 他在自己的《杜诗镜铨》中专门点评了这首诗 , 不过他说的含蓄一些 , 他认为《登高》是:“杜集七言律诗第一” 。 2、集大成者 一般人认为 , 格律诗是到了杜甫手里才真正的完全成熟起来 。 无论是律体的绝句、长篇的排律还是八句的五、七律 , 杜甫都留下了大量的超一流作品 。 加上他古体诗也是唐朝的最高水准 , 因此杜甫被认为“各体兼工” , 是唯一的“集大成者”的诗人 。
3、《登高》是一首标准的律诗 杜甫这一首是标准的格律诗 , 平仄、黏连、对仗、押韵无一不严谨 。 七言律诗中间二联对仗即可 , 这首诗通篇对偶(尾联词性宽对、首联平仄宽对) , 另外还有不少句中对(风急天高、渚清沙白、悲秋作客、多病登台) 。 对于诗人来说 , 四联都对的话不难 , 难的是如何避免雕琢痕迹 。 例如杜甫的“两个黄鹂鸣翠柳 , 一行白鹭上青天 。 ”因为四句都对仗 , 影响了感情的抒发 , 成了单纯的白描景物的一首诗 。
4、其他的评价 古人关于登高的评价也多不胜数 , 从章法上说 , 与《黄鹤楼》不同 , 《登高》是前四句写景 , 后四句抒情 。 特别是“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意境开阔 , 出神入化 , 得到无数的赞誉 , 这是真正的盛唐气象 。 前四句通过增添感情色彩的物象描写(如风急、猿哀)” , 为后四句的感情表达做了铺垫 , 抒发了自己年老体衰、他乡漂泊、穷困潦倒的哀伤情绪 。 整体色调悲壮阔大但是结尾暗淡气势减弱 。
其他的评价就不说了 , 有一个评价说这首诗“形、声、色、态兼备”确实很到位 。 另外全诗不用典故纯以意象运用取胜 , 《登高》是一首技巧发挥到极致的七言律诗 。
三、《登高》与《黄鹤楼》 谁的更好一些 我觉得单纯评诗的话 , 不要看作者与其写作背景 , 去掉其他的光环只看作品 , 只看一首诗本身所展现和表达出来东西 , 可能会更客观一些 。 杜甫诗里的家国情怀是其作品主要特点之一 , 但是如果把《登高》看做无名作者的作品 , 只能看到一个诗人的对于自身遭遇的哀伤之情 。 古人评画有“神品 , 妙品 , 能品”之说 。 我以为《黄鹤楼》是神品 , 《登高》是妙品 。 通俗一点说 , 黄鹤楼是梅西神级的表现 , 登高是内马尔绝妙的发挥 。
原因呢?首先《黄鹤楼》的艺术价值如同《兰亭集序》一样不可复制 。 我在上文评价《黄鹤楼》的第2、3的内容是胜出的理由 。 “无边落木”与“不尽长江”宏大阔远而气势磅礴 。 这种气势用意象表达 , 与《黄鹤楼》前四句通过技巧表示出来不同 。 另外黄鹤楼虽然有一点羁旅思想的哀愁 , 但是整体却因上半首给人以希望和想象 。 《登高》相对来说阳光更少一些 , 写诗写愁苦易 , 写欢乐难 , 写愁苦中的欢乐也往往被压抑 , 比如:醉卧沙场君莫笑 。
结语 我们写诗还是学《登高》而不是学《黄鹤楼》 , 如同学书法从楷书学起 , 当然您一定要从甲骨文大小篆学起也无可厚非 。 一开始就学黄鹤楼就如同学李白一样 , 容易画虎不成反类犬 。 所以学杜成为创作旧体诗的主要功课之一 。 以上个人的一点浅薄见识 , 各位读者不必当真 , 还是也古今各位大家的论述为准 , 谢谢赏读!
推荐阅读
- 如果杜甫,薛蟠和范进成为文友
- 亩产十万斤与扔下一亿美元转身就跑
- 打击格律诗的软肋,杜甫是穷死的
- 斩首伊朗将军 川普执行了诗圣杜甫的战略
- 即日起收回赠予郑爽的诗
- 经过天府广场杜甫草堂宽窄巷子!2019成都马拉松周日开跑
- 杜甫作诗的地方,如今是成都中心城区唯一“天府旅游名县”
- 杜甫草堂牵手肯德基!首家吃着炸鸡赏杜诗的诗歌文化餐厅来袭
- 人日游草堂 杜甫诗歌精神和天府文化融为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