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国家卫健委:建议“大青龙汤”

卫健委诊疗方案第三版的西医部分 , 获得了本人的信任 。 我认为这个方案积极 , 讲真话 , 办实事 。 是一个真实而进取的方案 。 特别是关于慎用抗生素的条款 , 更体现了实事求是 , 以人民生命财产为最高利益的精神 。 但是方案的中医部分 , 则深以为偏离正确的方向 , 有偏听偏信之嫌 。 基本上还没有能够清楚断定这次肺炎爆发属于伤寒 。 更有偏用温病学说来治疗伤寒之弊 。 且不说无法达到伤寒论所谓“一剂知 , 二剂已”的境界 , 恐怕十副八副吃下去 , 也没有明显效果 。 一、寒热之辨 且不要以为发热就是热证 , 太多的发热是标准的寒证 , 比如麻黄汤证 。 简单说 , 初病即热的 , 特别是健康人士(比如年轻力壮者)初病即热的 , 一定是寒证 。 此乃人体对于疾病的自然反应 , 而自然反应一定是逆着病的本质而来的 。 所谓免疫系统无非如此 。 或者可以解释为负反馈系统作用 。 其次 , 寒冬腊月能流行性爆发的 , 你说是因为热?不符合自然规律 。 一定是因为寒 。 反过来说 , 为什么这种所谓冠状病毒两次都是在十冬腊月爆发呢?为什么夏天就不爆发呢?难道是夏天人就不吃类似野生动物?肯定不是 。 原因只能是 , 以夏天人之热 , 胜于病毒之寒 , 所以夏天即使吃到病毒也无碍 。 即使有个别人感染 , 也不可能流行 。 而冬天人体普遍寒而虚 , 再加上寒性病毒 , 所以发作 , 这不是很好理解么? 也就是说 , 即使温病理论有道理 , 有疗效 。 也要看场合 , 在春夏流行起来的 , 你断定为温病 , 更有说服力 。 说只在大冬天才流行的病是温病 , 是因为热 , 断然无法服人 。 所以应果断判断该次肺炎是伤寒 , 而不是温病 。 二、大青龙汤应为正治 大青龙汤针对的就是外感或者流感引起的肺炎 , 所谓表寒里热 。 起于上呼吸道症状 , 如咽喉干 , 痒 , 痛 。 有黄色浓痰 。 经典认识是麻黄汤证外加烦躁(武汉肺炎是否该症状目前查不到) 。 根据当代伤寒论贤哲费维光先生的案例记载 , 其适应证不限于是否恶寒 , 是否有汗 , 是否发热 。 而强调是上呼吸道感染引起 。 而大青龙汤和麻杏石甘汤的区别是纳差 , 这一点让患者去决定 。 到底食欲是不是受到影响(可惜这一重要指标症状目前无法查到) , 如果是 , 则肯定是大青龙汤而不是麻杏石甘汤 。 我相信是 , 是基于对该病寒性的认识 。 当然胃口好的请继续服用麻杏石甘汤 。 (关于大青龙汤的所谓服用安全性 , 也请参见费维光先生的记载 , 现场可采取少量多次 , 见汗而止) 伤寒论专家倪海厦先生关于大青龙汤的诊断标准是:咽喉痒 , 咳嗽 , 口渴 , 黄浓痰 , 鼻塞 , 怕冷 。 他并且认为上次非典就是大青龙汤 。 大青龙汤热于麻杏石甘汤 , 本应是该次寒性流行病的主方 。 最少 , 不应该废大青龙汤而独主麻杏石甘汤 。 三、确立实践是检验唯一标准 药方的确立 , 应该严格以实践为检验的唯一标准 , 且不可偏听偏信 。 所有药方 , 如果三剂之内没有明显效果 , 请果断认定药证不符 , 果断换方 。 到底是大青龙汤还是麻杏石甘汤 , 让实践来检验 , 而不是以谁的信仰或者理论来左右抗疫大局 。 中医各学派 , 必须以用为主 。 平时要形成组织和体系 , 要有代表人物 , 有辅助组织系统 。 关键时候要能拉得出去 , 大疫当前 , 都必须拿到现场来检验 , 来发挥效力 。 不可在不经过实践检验的情况下私自偏废 , 特别不可对经过历史检验的伤寒论主要论述进行偏废 。 该次流感 , 伤寒家应该首先考虑的就是大青龙汤 , 而《方案》中却完全排除 , 所采尽是温病派思维 , 实为不妥 。 四、建议疫情发布包含中医症状 既然西医并无针对性疗法 , 故而西医的症状其实于治疗作用并不大 。 所以建议疫情发布要着重发布中医角度的症状统计 。 本次疫情如此 , 以后的所有疾病都应该如此 , 而且要建议联合国卫生组织也如此 。 比如中医关心的 , 有多少比例的人恶寒(恶热 , 恶风) , 多少人身痛 , 多少人口渴 , 多少人食欲减退等等 。 这些都是进行治疗判断的重要依据 。 均应该认真统计 , 严格发布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