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vo:最后的手机公司?( 三 )

vivo:最后的手机公司?

日后 , 当线上渠道饱和、成本升高 , 品牌纷纷走向线下时 , vivo和OPPO曾经的固执 , 变成了优势 , 构成了两者最具优势的护城河 。 然而很多时候 , 一家企业的长处也可能会变成软肋 。 与诸多习惯于紧随市场趋势的公司相比 , vivo更倾向于我行我素 。 多年坚持打造音乐和拍照手机、坚持线下渠道、疯狂明星营销和猛打“科技牌” , vivo的几个方向大多与市场主流相悖 。 在过去的经历中 , OV也曾吃过“固执”的苦头:当功能机向智能机转型时 , 两家均因为反应迟缓 , 导致出现功能机库存过多的危机 , 一度濒临倒闭 。 “我们要开始关门倒计时了 , 关门与否 , 看库存消减和新产品的销售情况 , 现在开始倒计时6个月 。 ”2012年3月 , 沈炜召开全国省级代理商会议 , 向代理商们开诚布公 。 在那次危机中 , vivo通过与代理商的牢固关系转危为安 , 加强了在业内的声誉 , 反而成为一段美谈 。 但无论如何 , 从那时起 , vivo已经展现出一个特点:这家坚持“做自己认为对的事“的公司 , 在整个大环境转变时 , 往往不会冲在最前端 。 而在打造子品牌、IoT等行业趋势方面 , vivo同样体现了这一特点 。 例如 , 直到2019年 , vivo的线上子品牌iQOO才姗姗来迟;迄今为止 , vivo未将IoT布局提至公司战略层面——其他三家手机厂商均已宣布转型 。 商业运作并无绝对的对错之分 , 关键在于对未来趋势的判断 , vivo曾成于此 , 也曾败于此 。 站在当下 , 几乎所有人都已看到智能手机市场发展的天花板 , 也同样看到了IoT的广阔前景 。 很难准确预测 ,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手机市场中 , vivo略显固执的特色究竟是优是劣 。 或许这将成为vivo的致命伤 , 也或许 , 这只是使vivo在一众宣布转型的竞争对手中 , 显得有些尴尬 。 另一方面 , 正如vivo在以iQOO攻击小米的护城河一样 , 华为也在向vivo擅长的线下渠道进攻 。 有消息透露说 , 由于华为的价格保护工作更加严谨 , 对于许多零售商来说 , 其单机利润值已高于OV 。 而如今vivo向一二线核心商业圈的进攻 , 也非其原先擅长之处 。 2019年手机市场的种种竞争现象显示 , 许多企业的竞争壁垒都并非想象中的那样坚不可摧 。 这同样意味着 , 手机市场的格局 , 仍然可能发生变化 。 目前 , vivo尚未明确公布新一年的发展重点 , “科技牌”的战略是否会延续 , 面对各家对IoT的重视程度和布局 , vivo是否会有所转变 , 都尚未可知 。 2020年的竞争即将开始 , 作为5G手机普及的第一年 , 今年的市场将会走向何方?所有关注这个行业的人 , 都在拭目以待 。 来源:全天候科技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