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杀医案受害人真的是位完全无辜的白衣天使么?

2020年1月16日 , 北京杀医案犯罪嫌疑人孙文斌被判斩立决 。 法院说 , 孙文斌当着众多患者和医护人员的面持刀肆意杀人 , 请问 , 孙为什么杀了人不逃而是选择自首?既然是“肆意杀人”而且反正是死 , 为什么不多杀几个 , 而只杀一人? 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 正常情况下 , 一个人不可能会杀害为他母亲尽心治病的医生 , 他应该感谢这位医生才对 , 但遗憾的是 , 精神正常的孙文斌却杀医了 , 这无论如何都是说不通的 , 可见必有隐情 。 我认为不应判他死刑 , 因为孙文斌是位舍己救母的孝子 , 判他死刑解决不了医患冲突的根本问题 , 我们应该深入探讨孙文斌的杀人动机 , 找出背后的真实原因 。 据孙文斌之姐孙英说:他们和医院的两大矛盾之一 , 在于能否将母亲从急诊科转向住院治疗 , 但得到的回应是医院没床位 。 她说 , 在急诊治疗下去意味着无法使用医保而需要自费 , 但家里的经济情况不允许 。 据孙英介绍 , 随着母亲病情每况愈下 , 医疗费用不断增加 , 让孙文斌不满 。 患者家属与医院有另一个矛盾 , 也是最主要的矛盾 。 他们认为 , 是医院乱用药导致母亲昏迷的 。 孙英称 , 在来到民航总医院之前一段时间 , 魏某曾因“有些喘” , 在朝阳区小庄医院住院 , 出院时身体各项指标检查合格 。 后来母亲魏某因为食欲不振来到民航总医院就医 , 要求“输点营养液”补充点能量就行了 , 但魏某输完液后身体出现异常反应 , 病情迅速加重 , 出现了高烧不退、昏迷等情况 , “杨文医生输液给输坏了” 。 两造争端的焦点就在于输液 。 那究竟患者被输的是什么液呢?杨文医生除了给患者开了营养液之处 , 还开了醒脑静 。 “醒脑静”是什么东西?原来 , 是一种中成药注射液 。 醒脑静由人工麝香、栀子、郁金、冰片等多味中药熬制而成 , 过滤后直接注入人体静脉 。 中成药注射液不良反应高发 , 这不是什么秘密 。 官媒也多有披露(见附文) 。 至于为什么被有识之士纷纷诟病的“没有经过严格的科学实验 , 没有经过安全性有效性验证”的中药注射剂 , 不但没有退出市场 , 还占据了医疗的半壁江山?虎嗅网在《一年12万起不良反应 , 中药注射液一年仍能卖千亿?》一文中说“中药注射剂往往属于独家品种 , 在药品招标中享有单独定价权 , 利润空间很大 。 产品竞争较弱却有高回报 , 使得越来越多的药企盯上了“中药注射液”这块肥肉 。 围绕着中药注射液的是各方的利益均沾 , 自然是有更多的药企、医药代表、医药、医生愿意为中药注射剂的推广和使用 , 亮绿灯 , 开后门 。 作为普通人的你我 , 想不到的是 , 自己的健康竟然被当作金钱勾当的砝码 。 回到孙文斌事件 。 “性情温柔”的杨文医生给患者魏某开的“醒脑静” , 就属于不良反应极高的中成药注射液 。 现在回过头去看 , 杨文医生同事在社交媒体上散发的那篇文字里对病患者家属行为的恶意描画 , 是不是显得有些欲盖弥彰?在一个95岁、满身病痛、器官慢性衰竭的老年妇女身上 , 滥用充满争议、不良反应比例极高的中成药注射液 , 这个医生难道真的医德医术俱佳 , “性情温柔、全是好评” , 到了大家必须异口同声善颂善祷的地步么?这家医院真的是把治疗和护理病人摆在第一位么? 事情都是有因果的 。 在民航总医院杨医生被害案件中 , 尽管警方没有公布调查结果 , 但是通过媒体的挖掘 , 已经曝光出了很多相关信息 。 不敢说完全可以看到事件的“全貌”吧 , 至少可以对杨医生被杀的前因后果有基本的了解 。 然而 , 按照当下的舆论与社会情绪来说 , 斩立决孙文斌也会是“大快人心”的事情 。 不过 , 即就是孙文斌被执行死刑 , 甚至斩立决 , 难道说就能避免类似伤害医生的行为吗?我看很难 。 从家属的口中得知:“随着母亲病情每况愈下 , 医疗费用不断增加 , 让孙文斌不满” 。 他总是唠叨:“想住院又不让咱们进 , 医院就想置咱们于死地 , 让咱们把钱都花在这儿 , 倾家荡产” 。 总而言之 , 直接杀死杨医生的是孙文斌 , 而间接“伤害”杨医生的 , 至少还有医院管理部门和不合理的医保管理制度等等 , 当然 , 导火索就是中医注射液——即臭名昭著的“醒脑静” 。 正是此类诸多因素 , 导致了如今医患冲突频繁 , 导致了医生成了“牺牲者” , 也使得病患者或者家属以命相博 。 我断言:只有轻判杀死医生的孙文斌 , 医生们才能不敢胡作非为 。 若杀死孙文斌 , 以后医生们会更加有恃无恐 , 伤医案件还会频频发生 。 总之 , 第一 , 医院不能市场化 , 一旦市场化 , 医院就会脱离救死扶伤的本衷 , 为了利益 , 什么底线都会被他们丢弃!第二 , 更不能将没有任何科学依据的毒药直接注射到患者的血管里 , 说白了 , 就是中医中药必须废除! 附: 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发布的《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2017年)》指出:2017年中药不良反应/事件报告中 , 注射剂和口服制剂所占比例分别是54.6%和37.6%;2017年中药严重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按照给药途径分布 , 静脉注射给药占84.1% 。 根据《法治周末》的数据:2013年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为12.1万例次 , 其中严重报告占5.6% 。 与2012年相比 , 增长17.0% , 严重报告数量增长22.3% 。 2014年 , 不良反应报告为12.7万例次 , 其中严重报告占6.7% 。 与2013年相比 , 增长5.3%;严重报告数量增长26.0% 。 2015年不良反应报告同样为12.7万例次;不过 , 其中严重报告比例增加 , 为9798例次 , 占7.7% 。 (布楚改编)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