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杉树:中国唯一的巨树,“植物恐龙”京城落户记( 三 )

到了移植水杉的时候 , 却让张佐双先生犯了难 。 他说:“那时我们勘察了现场后发现黄土下面是‘白泥’ , 而‘白泥’不利于植物生长 。 我们尽量往下挖 , 将20到30公分厚的的‘白泥’穿了过去 。 这样确保树在生长时 , 坑内能渗水 。 我们1973年播种 , 1974年种到靠樱桃沟里一些 , 1975年又种了一部分 , 快栽到水塘边上了 。 种上以后不用老浇水 , 因为樱桃沟生态环境好 , 水源充足 , 水杉长势很好 。 ”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园林学家、植物分类学家俞德浚先生 , 曾陪英国皇家植物园邱园主任到北植访问 , 那时俞先生说:“北京植物园在引种驯化上最成功的案例就是水杉 。 ”俞德浚于1953年从事植物分类学研究和北京植物园的建园工作 , 并被任命为北京植物园主任 。 张佐双先生谈及他无不动容:“俞德浚是中国科学院植物园系统唯一院士 , 胡先骕非常喜欢他 , 他曾经去云南采集了很多植物 。 后来 , 他受到英国皇家植物园的资助 , 于1947年至1950年 , 在英国爱丁堡皇家植物园和邱园做研究员 , 按现在来说就是教授 。 他在蔷薇分类方面在英国很有名 , 世界植物园主席曾说‘俞德浚是世界知名的植物分类学家 。 ’新中国成立以后 , 他历经千辛回到祖国 , 将毕生精力奉献给祖国的植物科学事业 。 他回国的时候 , 英国政府设下了重重障碍阻挠他回国 。 因为在蔷薇科分类上 , 他是世界一流 。 虽然当时他在英国拿很多英镑 , 中国的工作环境条件相对艰苦 , 收入也并不多 , 但他非常爱国 , 毅然回到了祖国 。 所以 , 我在北师大园林讲堂讲课时 , 常提起水杉 。 很多时候讲水杉 , 是致敬前辈 。 中国植物分类学的奠基人胡先骕先生曾在京师大学堂预科学习、北植老主任俞德浚先生曾就读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 , 所以我要把水杉的事讲给北师大的学生听 。 ”也是源于对俞德浚前辈的敬仰之情 , 能够得到俞先生对于水杉引种驯化的高度肯定 , 张佐双感到非常的高兴和欣慰 。


水杉树:中国唯一的巨树,“植物恐龙”京城落户记

北京植物园首任主任俞德浚院士

在张佐双看来 , 水杉能够在北植成功引种驯化 , 最主要的是能够选择在樱桃沟进行栽植 , 土壤、空气湿度都具备 , 符合生态优先的条件 。 他说:“当时挖了500多个坑 , 我自己亲手挖了十多个坑 。 挖坑60到80公分 , 穿透了黏土层 , 确保根系能扎进去 。 我们注重在土壤上下功夫 , 谨遵毛主席、周总理提出的‘土、肥、水、种、密、保、管、工’的农业‘八字方针’ , 做好土壤管理 , 改良土壤 , 为水杉的成活创造良好的条件 。 樱桃沟又有泉水 , 确保了引种驯化的成功 。 当时成活了500余棵水杉 , 现在还有180余棵 , 已实属不易 。 后来樱桃沟的水量小了 , 出现水源不足 , 这也是我们最担心的事情 。 为此 , 我们及时开展了樱桃沟自然保护工程和保护招鸟工程 。 当时我们不再给樱桃沟的植物打药 , 采取了很多物理、生物措施 , 以最佳状态保护好自然景观风貌 。 同时 , 为了确保水源充足 , 我们重新铺了管子 , 想办法充分吸水到水源头 。 中国园林是山水园林 , 老百姓喜欢水 , 水是植物的命脉、景观的眼睛 。 水流动起来 , 负氧离子增多 , 空气也会更好 。 当时我们向市里写了有关‘关于解决北京植物园缺水的问题’相关材料 , 想打隧道引京密运河上的水入北植 , 但因为资金问题没有实现 。 后来市发改委特批 , 准许公园打深井 。 我们自己动手挖井 , 其中有很多艰难曲折的事情 , 我们都排除万难克服了 , 最终解决了樱桃沟水量不足的问题 。 ”

如今北京植物园的水杉是中国北方种植水杉最好的区域 , 这根源于北植对樱桃沟景区持之以恒的保护 。 北植在做好保护水杉林的同时 , 更讲究景区园林、生态、景观、文化四结合 , 于近些年对樱桃沟按照“生态、绿色、低耗、保护、原真”的原则进行了景观提升 。 尤其是以水杉为核心区设置的全长约200米的人工造雾景观 , 得到很多游客的喜爱 。 喷雾系统采用了现代造雾技术 , 既满足了水杉的生长需要 , 也为四周植被创造了良好的生长环境 。 游客夏日漫步栈道 , 可见树木葱郁、流水潺潺 , 山谷中雾气缭绕 , 让人宛若置身仙境;秋日游览 , 亦有满目璀璨金黄的水杉林盛景可赏 。 如今的樱桃沟不仅是北京植物园的重要景区 , 也是北京野生植被资源丰富区和自然地理气候条件优越的自然保护区 , 同时也是北京地区著名的人文景区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 成为科普展示、传承历史文化和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宣传阵地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