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晋世界首富,野到要统治全球奢侈大牌的包工头( 二 )

新晋世界首富,野到要统治全球奢侈大牌的包工头

无奈天有不测风云 , 巴萨克经营不善 , 旗下迪奥被迫卖给W集团 。 不巧W集团也于1981年遭遇破产 , 迪奥再次面临财务危机 。 法国有公有制传统 , 但一连串公司破产让法国政府意识到私有化或许是解决之道 。 政府开始帮其寻找买家 , 但前提是保留员工权利 , 不能裁撤核心岗位 。 当时收购方估价达一亿美元 , 而阿尔诺只有1500万资金 。 何况这家经营不善的公司和阿尔诺的本行南辕北辙 , 外人很难看好这次交易 , 近乎于赌博 。 但阿尔诺还是去赌了 。 1984年 , 阿尔诺凭借家族财富的1500万美元 , 加上投行拉扎德公司提供的剩下8000万美元 , 以及他对法国政府的许诺 , 最终完成了这起收购 。 入主迪奥母公司W集团之后 , 阿尔诺用来扭亏为盈的方法也简单粗暴: W集团原来机构冗余 , 于是阿尔诺裁员9000名;W集团非核心业务亏损严重 , 但有几个产线颇为亮眼 , 阿尔诺于是大肆出售资产 , 仅保留迪奥在内的几个核心资产 , 集中力量办大事 。 尽管法国政府多次敦促阿尔诺遵守协议 , 但资本家就是这样 , 羊入虎口 , 哪管民怨滔天 。 这一仗 , 阿尔诺以6倍杠杆轻松获取10倍收益 , 一战成名 。 只是苦了那9000名员工 , 又要重复一个世纪前《悲惨世界》中发生的故事了 。 • 其次是恶意收购对标毒丸计划 也许是以小博大让阿尔诺吃到了甜头 , 于是在十几年之后 , 面对GUCCI(古驰)这个尤物 , 阿尔诺再次动起了心思 。 1999年 , 当时的古驰是一家不折不扣的家族企业 , 和家天下的古代皇族一样把股票像土地一样分封出去 。 这样的结果是经过几代子孙繁衍之后 , 股权被零散地分散到了各个子嗣手里 。 市场年景好大家分红倒也舒服 , 一旦市场不好 , 就会招致内斗 。 古驰也不能免俗 。 90年代 , 随着一些国际奢侈品商完成了从家族企业向国际化公司的转变 , 竞争力大增 , 导致如古驰这样的传统家族企业遭遇危机 , 继而导致内斗 。 偏偏古驰家族不争气 , 外斗外行 , 内斗内行 。 不得已 , 最后贱卖给中东巴林主权基金 。 巴林基金一入手 , 就对古驰的家族管理方式进行了国际化改革 , 替换了CEO和创意总监 , 让古驰起死回生 , 成为阿尔诺和他的驴美轩的劲敌 。 但古驰股权分散的毛病并未改观 , 这给了阿尔诺机会 。 阿尔诺开始在股市悄悄收购古驰零散的股份 。 当时阿尔诺并没有足够的资金全盘收购古驰 , 他只是想获取控股地位 。 当时法国规定 , 收购股权超过5%需要报备 , 而报备相当于公示 , 会引发股市动荡 。 为了规避监管 , 他买了古驰4.99%的股票 。 这个股比在维持了一段时间后 , 阿尔诺把阴谋变成阳谋 , 突然增持古驰 , 同时向古驰大股东抛出橄榄枝 , 高价回收股票 , 短短时间拿到了古驰34%的股份 , 令古驰措手不及 。 但 , 古驰对于恶意收购有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 , 令阿尔诺当年在迪奥、纪梵希等品牌上使用的抄底策略遭遇了滑铁卢 。 古驰判断阿尔诺并没有足够资金全资收购古驰 , 只是想控股 , 于是采取了一个吃货策略 , 向阿尔诺发起全盘收购要约: 你既然要吃我 , 那就撑死算了 。 阿尔诺当即表示拒绝 , 由此古驰便触发了反恶意收购:毒丸计划 。 毒丸计划全称股权摊薄反收购措施 , 就是让除了阿尔诺这个野蛮人以外的所有股东 , 能够用超低的价格买到新股 , 然后把恶意收购者的股权稀释掉 , 增加它的收购成本 。 你阿尔诺恶意收购股权 , 我古驰恶意增发股票 , 让管理层和员工购买 。 没有钱买没关系 , 公司借给你钱让你买 , 还不收利息 。 简单讲 , 就是古驰自己对自己的股票实行了通货膨胀 。 大量新股发行让阿尔诺持股比例从34%骤降到20% 。 阿尔诺收购失败 , 于是选择向市场监管部门告状 , 抗议其做法有违公平性原则 。 由此 , 双方展开了漫长的诉讼和反诉讼之战 。 阿尔诺家大业大 , 准备打持久战 。 古驰这边坐立不安 , 俗话说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 , 古驰不能任由阿尔诺打乱自己的步伐 。 几年后 , 古驰勾搭上另一家奢侈品巨头开云集团 。 古驰向开云集团定向增发新股 , 进一步稀释阿尔诺和驴美轩的股份 , 这才保住这家年营收80亿美元的企业能够独立运营 。 • 最后是对赌资本面临法律制裁 可以看出 , 阿尔诺长期的收购历史中 , 形成了一定的套路: 专挑企业内外矛盾加剧的时候乘虚而入 , 低价抄底 , 恶意收购 , 往往还会踩着监管的红线来回试探 , 一步一步做大做强 。 在收购之后往往血洗管理层和原股东 , 裁员重组淡化品牌 。 在阿尔诺这六十余次并购中 , 唯有宝格丽等极少数品牌管理层被保留 , 其余全被换血 。 也的确 , 这是品牌国际化的必由之路 。 国际化需要的是同一标准的全球商品 , 不需要太多特立独行 。 如果说奢侈品是日常用品的极致 , 那么爱马仕便是奢侈品的极致 。 阿尔诺要建立一个奢侈品帝国 , 爱马仕这颗明珠必须要拿下 。 爱马仕在19世纪靠马具出名 。 马车被汽车取代后 , 爱马仕没去做汽车脚垫 , 转而去做皮包 。 由于质量过硬故事好听产量极低 , 生生把自己从一个日用品卖成了奢侈品 。 爱马仕 , 在奢侈品国际化战车碾过的传统企业中 , 为数不多幸存的家族企业 , 这让阿尔诺很不高兴 。 阿尔诺向三家投资银行签署了对赌协议 , 让后者帮他收购爱马仕的股票 。 双方约定 , 在未来某一时间爱马仕股票能涨到多少 , 到了 , 阿尔诺就向投行购买股票;没有到 , 阿尔诺向对方支付违约金 。 在此之前 , 阿尔诺会每天支付利息 。 也就是说 , 无论输赢 , 投行都能拿到钱 , 自然乐意 。 而阿尔诺眼里只有爱马仕的股权 , 其他 , 概不重要 。 他是看准了奢侈品的未来只有国际化 , 家族化没有前途 。 这一操作在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也出现过 。 投资经理迈克尔贝瑞向多家机构对赌 , 赌美国房地产会大跌 , 房贷基金会崩盘 。 他看准了房地产基金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 但所有人都在掩盖 , 以为永远不会跌 。 结果可想而知 , 迈克尔和少数对赌人士成了次贷危机中唯一赚钱的几位 。 所以大鳄索罗斯才说 , 空头其实是金融体系的啄木鸟 , 苍蝇不叮无缝的蛋 。 回过头来看阿尔诺 。 2008年 , 他偷偷买入了4.9%的爱马仕股票 。 2010年12月24日 , 三家股票对赌协议到期 , 标的为17%的、由投行买入的爱马仕股票顺利被阿尔诺买走 , 合22%股份 , 成为爱马仕第一大股东 。 爱马仕家族和古驰家族情况相似 , 股权极度分散 。 所不同的是 , 爱马仕没有古驰背后的爸爸 , 只能联合自家200位家族股东自己成立一家基金 。 风在吼 , 马在叫 , 保卫爱马仕 。 成功制止了阿尔诺恶意收购之后 , 爱马仕决定走法律渠道维护自己的权益 。 在漫长的起诉和反诉过程后 , 双方达成和解: 阿尔诺将股份从22%降到8% , 同时支付800万美金罚金 。 不过此前阿尔诺已通过爱马仕的股份获利38亿元之多 , 这笔钱是不用还的 。 某种程度上 , 阿尔诺刺激了这家古板的家族化企业引入了双层管理模式 , 积极拓展品类和推进国际化战略 , 也算是利好了爱马仕 。 3 从建筑商到奢侈品商 , 阿尔诺的并购计划还没有停止 。 进入2020年 , LVMH还在开始发力 。 上周 , 其美容孵化器Kendo收购了Kat Von D的同名美妆品牌其余的股权 。 本周三(1月15日) , LVMH还从Lucara Diamond Corp购置了一枚网球大小、1758克拉的粗钻石 , 尺寸为有史以来第2大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