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头号财主苏州为何毫无地位?( 二 )

江苏头号财主苏州为何毫无地位?

虽说上海架空了苏州 , 但在经济发展层面上两者的关系又十分“暧昧” 。 苏州经济之所以能长期不强劲 , 和上海强大的经济影响密不可分 。 纵观从计划经济到改革开放的发展史 , 苏州的发展历程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上海发展历程的映射 , 当然苏州在上海的崛起中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 近半个世纪以来 , 两座城市一直“眉来眼去” , 甚至还传出了“上海合并苏州”这样的都市传说 。 “千丝万缕”的上海与苏州经济 ﹀

江苏头号财主苏州为何毫无地位?

失去的转折 改革开放以后 , 为了促进沿海城市的开放并深入推进经济改革 , 不少城市获得了更高的政策支持和权限 , 并在政治地位上获得了提高 。 但是苏州却不在此列 。 九十年代 , 各地如火如荼地参加计划单列市的评选(计划单列市享有省一级的经济管理权限 , 计划单列市的收支直接与中央挂钩 , 由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两分 , 而无须上缴省级财政 。 出任这一行政区官员的品级为副省级) , 不论从最初的十四个计划单列市 , 还是到现在的深圳、大连、青岛、厦门、宁波五个计划单列市 , 苏州从来没有占得一席之地 。 最初的十四个计划单列市 ﹀

江苏头号财主苏州为何毫无地位?

单单就落选计划单列市本身而言 , 当时的苏州经济尚处于蹒跚起步阶段 , 甚至还比不上无锡(从苏B是无锡就能看出来) , “苏南模式”尚在萌芽 , 没有评选上计划单列市也并不是什么不能接受的事 。 上世纪九十年代“蹒跚起步”的苏州 ﹀

江苏头号财主苏州为何毫无地位?

更重要的是 , 计划单列市本身带有极强的政治色彩 。 宁波受到了以包玉刚为代表的民间企业家的恩泽 , 大连、青岛负责对接日韩 , 深圳负责对接香港 , 而厦门更是属于面向台湾的窗口城市 。

江苏头号财主苏州为何毫无地位?

虽然苏州作为主要的工业城市 , 有着外贸发达 , 但却没有优良的港口和机场 , 而不论厦门还是青岛 , 都有优良的对外港口 , 并且海关直属于国家 , 每年向国家贡献大量的税收 。 青岛港 ﹀

江苏头号财主苏州为何毫无地位?

不但如此 , 宁波和青岛还分别是东海舰队和北海舰队司令部的所在地 , 大连和厦门也是北海舰队和东海舰队的重要军港 。 而苏州虽处长江沿岸 , 但本身算不上海上军事要地 , 这样一来 , 苏州又少了一个优势 。 在技术层面上 , 将苏州列为计划单列市也不太现实 。 计划单列市有着无须上缴省级财政的特权 , 苏州作为江苏省的主要财政收入来源之一 , 如果单列 , 省内财政的一大部分就要直接归中央 , 江苏财政难免捉襟见肘 。 在苏北转移支付的压力下 , 不将苏州单列也有考虑到防止虹吸效应 , 降低区域差异的考量 。 苏州?“苏州市”? 除了上述原因 , 苏州发展模式也有自身的缺陷 。 首先是尾大不掉的县域 。 作为一个行政市 , 苏州居然有4个县级市 , 这也造就了苏州特有的县域经济 , 所以我们说苏州这个城市如何如何的时候 , 万万不可脱离它管辖的县级市 , 因为这里涉及到一个县级市财政和市辖区财政的区别问题 。 苏州行政区 ﹀

江苏头号财主苏州为何毫无地位?

我国的县级市 , 在行政上归省直辖 , 地级市只是负责代管 。 这一点在财政上尤为分明 , 相较于市辖区 , 县级市只需将一小部分财政上交市里 。 在2018年全国百强县的排名中 , 前十名江苏省占了六个 , 并且包揽了前四名 , 而这前四名里 , 有三个属于苏州 。 这三个县加上排名第十的太仓 , 大概占了苏州GDP的60% , 这60%带来的税收全部上交省级财政单位 , 这导致了苏州对下面的县级市的控制力不强 , 城市向心力基本为零 。 比如号称“中国第一县级市”的昆山市 , 虽然隶属苏州 , 但是一直积极融入上海 , 而偏离苏州市区 。 “中国第一县级市”昆山 ﹀

江苏头号财主苏州为何毫无地位?

一般大城市都是城区强大 , 越往外围越弱 , 但是苏州却呈现相反态势 , 即城区较弱 , 越往外围越强 , 所以某种意义上来说 , 苏州只能说是一个富裕的城市群 , 因此造成如今苏州的GDP总量和苏州市(区)的城市建设、科教文卫并不在一个水平线上 。 其次从经济结构上看 , 自改革开放以来的引领苏州经济崛起的“苏南模式” , 其本质是依靠乡镇企业实现工业化发展道路 。 但“苏南模式”主要进行的是来料加工 , 产业链短 , 附加值低;对外资依赖程度大 , 大部分利润都被外资转移 , 为之配套的民营企业又沦为配角;以中小企业为主的经济模式缺乏宏观规划和统筹安排;代工为主的产业模式导致同质化加剧……种种产业上的缺陷让苏州在全国城市竞争上很难得到政策上的机会 。 迷雾之中的苏州工业园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