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朋友赵忠祥”
“我的朋友赵忠祥” 著名播音艺术家赵忠祥驾鹤西去 , 许多人都以各种形式发声发文 , 纪念逝者 , 缅怀友谊 。 这里边有新朋老友 , 多年故交 , 昔日同事 , 无不感情真挚 , 令人感怀 。 但也有些“疑似”朋友 , 真真假假 , 虚虚实实地讲述和逝者的友谊 , 绘声绘色 , 却令人生疑 。 据说赵先生生前朋友并不多 , 没想到身后一下子冒出了那么多“朋友” 。 但凡有名气很大的人物去世 , 一定会有大批纪念文章面世 , 似乎已成定例 。 其中固有真情实意的怀念 , 栩栩如生的回忆 , 也有不少伪纪念文章 。 有的只与逝者见过一面 , 就说是相识多年的老友;有的从来没与逝者有过交集 , 但也能把纪念文章写得文采飞扬 , 好像与逝者有多熟 , 有八拜之交似的 。 好在逝者不能开口 , 就由着他瞎说去了 , 编得那么热闹 , 也不怕牛皮吹破 。 这就叫谬托知己 。 鲁迅就在《忆韦素园君》一文中很辛辣地讽刺道:“文人的遭殃 , 不在生前的被攻击和冷落 , 一瞑之后 , 言行两亡 , 于是无聊之徒 , 谬托知己 。 ”为什么要干这些无聊事 , 追根究底 , 无非是为了刷存在感 , 满足虚荣心 , 凑个热闹 , 炫耀与他们的关系多少能给自己脸上增光 。 喜欢谬托知己 , 是国人陋习之一 。 “谬托知己” , 指本与某人不熟或不认识 , 却对人谎称是自己的知心朋友 。 当然 , 被谬托的对象都是名流大家 。 不幸的是 , 鲁迅去世后 , 照样有不少谬托知己者吹嘘自己与鲁迅如何如何 , 关系怎么铁 , 友谊如何深 , 不少都发表在报纸上 , 说的有鼻子有眼 , 让人真假难辨 。 一般来说 , 名气越大 , 影响越广 , 被谬托知己的概率也就越大 。 民国时期 , 胡适红得发紫 , 名扬中外 , 许多人都以结识胡适为荣 , 不管认识与否 , 都每每把“我的朋友胡适之”挂在嘴边 , 以至于这句话成了当时的流行语 。 好在胡适脾气不错 , 即便听到有人谬托知己 , 也从不揭穿 , 只是宽厚一笑 , 用今天的话来说 , 胡适成了老少咸宜的“国民朋友” 。 谬托知己者 , 大都因自己分量太轻 , 名望太低 , 虚荣心又太强 , 就想借助炫耀与名人的关系来抬高自己 , 往脸上贴金 , 拉大旗作虎皮 。 而那些真正有底蕴、有实力、有格调的人 , 是绝不会干这种弄虚作假自吹自擂的丑事的 。 他们即便有资格来谈与名流的知己友谊 , 也会不愿沾有谬托知己之嫌 , 或出于自尊自重 , 反而刻意淡化与那些名流的知己之情 , 或干脆避而不谈 。 陈寅恪与鲁迅是很早就认识的朋友 , 当初二人同去日本 , 同在一所学校补习日语 , 住同一宿舍 , 朝夕相处 , 感情甚笃 。 可是当鲁迅声名鹊起后 , 陈寅恪就与鲁迅再也没有主动联系过 , 也从不提及与鲁迅交往的旧事 , 鲁迅去世后 , 他也没写忆旧文章 。 直到晚年 , 陈寅恪才言及此事 。 他说 , 因为鲁迅的名气越来越大 , 成为万众瞩目的文坛领袖 , 人人都以结识鲁迅为荣 , 他怕讲出自己与鲁迅当年的同窗之谊 , 会被人误认为自己也是“谬托知己”的无聊之徒 。 然后“是非蜂起 , 既以自炫 , 又以卖钱……” 。 还有钱钟书 , 他几乎与所有同时代的文化名人都有交往 , 知己也不少 , 但矜持清高的他 , 却几乎从来不谈论这些人事来往 , 也不写忆旧怀念文字 , 不是他不重友情 , 而是他觉得无聊掉价 。 钱君所为 , 固不必照搬 , 但可资鉴戒一二 , 人自重者 , 他人重之 。 其实 , 我和赵老师也很熟 , 买过他的书 , 关注他的每一条新闻 , 他的《动物世界》我每集都看 , 特别欣赏他那磁性的声音:春天到了 , 万物复苏 , 动物们开始谈情说爱……但我仍不想对人自夸“我的朋友赵忠祥” , 因为他的“朋友”太多了 。
推荐阅读
- 日子过得是心情,幸福来源于心态
- 共享口罩计划
- 我的朋友圈
- 追悼会成追星现场 新京报:请让赵忠祥体面离开
- 赵忠祥尸骨未寒,福字大幅降价抛售,5000千变成200
- 贾冀豫_赵忠祥为何没有被提拔当官?
- 贾冀豫_饶颖要房不成公布隐私小人也
- 杨连宁:赵忠祥们凭啥能家喻户晓?
- 为什么要揭露名人的丑闻?
- 看起来"仁义礼智信"的赵忠祥先生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