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阳:年风年俗 年味渐浓

江苏龙网:

  春节是中国最为隆重的节日 , 不同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 , 在发展与传承中 , 已经形成一些较为固定的习俗 , 辛苦劳作一年的人们 , 在过年前后这段时间里 , 通过会各种方式来庆祝佳节期盼好运 , 表达美好祝愿 。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街小巷 , 提前感受一下年味 。

  在射阳县人流最为密集的恒隆广场 , 不少商铺门前已经挂起了大红灯笼 , 贴上了象征好运的剪纸窗花 , 浓烈的中国红格外引人注目 。 民以食为天 , 新春佳节自然是少不了美味佳肴的衬托 , 家家户户都在为此忙碌的准备着食材 , 在县城东园菜场 , 不少市民在这里购买海产品准备过节 。

  水产行老板 周晓芹:射阳这边生产海鲜 , 大家伙都买海鲜送给亲朋好友 。

  除了生鲜水产 , 蔬菜和肉制品也是市民采购的重头戏 。 采访人员发现 , 在一家店铺门前 , 市民们在排队等候灌香肠 。

  市民 唐国富:早上七点多钟就来了 , 到现在还没结束 。 马上要过年了 , 家家都蛮热闹的现在 。

  和灌香肠一样 , 蒸包子也是射阳老百姓的过年习俗 。 徐辉辉和陈莉夫妻俩在县城经营着一家包子铺 , 临近春节 , 夫妻俩格外忙碌 , 每天工作近17个小时 , 每人需要做100多斤面 , 为的就是及时交付客户的订单 。

  包子铺老板 陈莉:大概进入腊月之后就开始(忙) , 腊月二十左右(结束) 。 高峰期大概是在腊月初十到腊月二十左右这段时间 。 (顾客主要来自)这附近的小区邻居或者是以前的老顾客 , 就是这些人群 。

  今年是夫妻俩开店的第四年 , 两个人分工明确 , 在看似重复的工作中 , 早已练出了默契的配合 , 看似简单的蒸包子实际上也是技术活 。

  包子铺老板 徐辉辉:今天一共估计蒸了有300笼 。 (每一户)正常应该在40笼左右 。 (顾客偏爱)麻菜跟萝卜 , 还有肉(馅) 。

  市民陈明华告诉采访人员 , 每到过年的时候都会蒸包子 , 以前是自己做 , 现在都是找人加工 。 蒸包子对他来说 , 包含着许多美好回忆 。

  市民 陈明华:蒸10斤面今年 , 麻菜馅、萝卜馅都有 。 对啊 , (蒸包子是)每年的习惯 , 家里人多嘛 。 (小时候)蒸包子蛮热闹的 , 每年都蒸 , 自己家蒸 , 现在都来加工 。

  包子铺师傅 易厦林:也许就是(因为)生活条件好了 , 好比说像今年的猪肉价格这么高 , 每家每户(使用的)馅(量)还是和往年一样 。

  市民侍大爷退休在家 , 临近春节 , 作为大家长的他也是为子女准备好了不同口味的包子 , 等待在外工作的孩子春节团聚 。

  市民 侍广平:小孩子都在外面工作 , 我们年纪大的特地弄些点心 , 准备分给小孩子 。 每家替他们带百来个包子 , 让他们过好一个春节 , 也(是)替他们准备春节的一个年货吧 。 每年都是这样的 。

  年俗是说不完的故事 , 道不尽的的风情 , 无论是灌香肠 , 蒸包子 , 还是贴对联都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歌颂向往与寄托 , 一定程度上也是中华文化 , 地方文化的浓缩与反映 , 总而言之 , 希望大家在即将到来的新年里工作 , 生活蒸蒸日上 , 红红火火 。   (来源:盐城广电全媒体新闻中心 编辑/俞思琼)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