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情绪,服务幼教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 , “教师的态度和管理方式应有助于形成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言行举止应成为幼儿学习的良好榜样 , ”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 , 幼儿教师的教育对象是有着不同发展水平并不断发展着的幼儿 , 每日面对性格气质各异、行为变化快且没有预测性的幼儿 , 要求幼儿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要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 , 一种积极、快乐、振奋的情绪状态 , 没有烦恼、焦虑等不良情绪 。 幼儿教师只有处于积极情绪状态才能感知敏锐 , 思维灵活 , 头脑清醒 , 判断准确 , 有助于内在潜能的展示;而不良情绪则会抑制、干扰教师的认知过程 , 使得教师的能力无法得到正常施展 , 更谈不上创造性地工作 。 为了保证教学的有效性或符合园所及社会环境对幼儿教师这一职业的情绪表现要求 , 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必须管理、监控、调节自己的情绪以达到教学的有效性 。 由此看来加强幼儿园教师情绪管理至关重要 。 要想管理好自己的情绪首先要认识自己的情绪 , 并且接纳、体察自己的情绪 。 积极心理是教师心理健康的基础 , 是幼儿心理健康的保障 。 当我们烦恼时 , 要尽快察觉自己真实的情绪 , 接受气愤情绪 , 深呼吸让自己平静下来 , 避开生气现场 。 详细了解自己的负面情绪 , 了解的越多 , 才能掌握它 , 而不被它控制 。 其次是要养成积极健康的情绪情感 。 当压力来时 , 压力是激励自我成长的原动力 , 但是压力过大时 , 有时会造成反效果 。 因此 , 除了寻求适当的管理疏解外 , 自己应检讨是否患得患失 , 有无事先计划、按部就班地执行 , 同时对于不可避免的压力就告诉自己:最糟糕的情况也不过如此 。 再次 , 幼儿教师应形成情绪转变的心理机制 。 在师幼交往中 , 情绪的敏感性和易传导性要求幼儿教师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宏观视角去认识和看待自己的情绪情感 , 并努力地调整、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 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走进教室后 , 能将一切烦恼暂时抛诸脑后 , 将那些引起自己情绪波动的记忆暂时忘却或抹掉 , 全身心投入教育活动 。 这种情绪转化既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 情绪具有情境性 , 幼儿教师将幼儿园视为特定环境 , 自觉规范和调节自己的情绪状态 , 久而久之 , 就会形成一种情绪转变的心理机制;情绪还具有可控性 , 优秀教师总是能够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状态 , 他们“从来不让自己有忧愁的神色和抑郁的面容 , 甚至有不愉快的事情 , 生病了 , 也不在儿童面前表现出来” 。 当一个教师经常做到只要是处在教育情景中、处在师幼交往中 , 就主动地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 , 自觉地实现情绪转变 , 以快乐、饱满和振奋的情绪去感染幼儿 , 长此以往 , 他就可能逐步形成一种特定的职业习惯 。 所以说 , 一个幼儿教师能否很好的认识管理自己的情绪直接关系着幼儿园教育的成功与否 , 直接关系着幼儿的认知和习惯 。 因为 , 幼儿园教育活动中 , 师幼交往不仅是一个认知过程 , 而且是一个情感交流过程 , 幼儿教师只有力求使认知因素与情感因素和谐统一起来 , 才有望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