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机构岂能成为秃鹫?

贵州43斤女大学生吴花燕最终去世 , 因身体虚弱始终未能达到手术条件 , 带着无比的遗憾离开了人间 。 自从她上新闻之后 , 得到了全国网友大量捐款 , 应该足够寻求最高水平的医疗条件 , 不知为何却至死未能离开贵阳? 这小小的疑惑很快变成了巨大的质疑 , 有爆料称 , 在名为“9958儿童紧急救助中心”的机构平台下 , 依靠新闻的爆炸性传播 , 募得了一百万元善款 , 而在吴花燕生前仅仅到账2万……昨日 , 公益人郑鹤红更实名举报9958主管王某 , 称此机构类似套路已重演多次 , 涉嫌把垂危患儿当做敛财工具 。 具体疑点有:不告知患者真实募捐情况 , 超额募款 , 重复募款 , 拖死患者以囤积捐款等……(凤凰网) 慈善平台是否会有牟利动力?根据9958西南执行团队回应 , 将收取筹款额的6%作为项目执行成本费用 , 其中包含一线核实评估、医疗渠道对接、医院治疗动态探访和反馈等用途(北青报) 。 虽然这6%是合法的 , 但是每个项目的相关成本其实是个相对固定的数额 , 如果善款金额特别大 , 其提取额度就会超过实际成本而成为盈利的可能 。 而如果募集来的善款未能用完 , 根据规定可由慈善平台继续协调支配 , 而暂未使用的积存善款 , 是允许进行理财的 , 理财所得可以不用于慈善资助 , 即可用来作为办公经费、发放奖金福利等其他目的 。 显然 , 这又是一个故意做大筹款额以提高存留理财收益的一个可能动力 。 2012年 , 中华儿慈会就曾曝出使用基金会理财收益 , 供10余名领导和内部成员出国考察 , 当时还引发一番争议 , 网友质疑“善款经过理财就不是善款了吗?”(人民网)——而9558正是中华儿慈会旗下重点项目之一 。 公益人郑鹤红及其由审计、财务、医生等成员组成的志愿者团队 , 分别发现了9958的很多违规行为 , 从一年半之前就开始举报了 。 他们从9958平台上万个案例中筛选出一二十个违法违规比较严重的 , 把材料递交到了民政部 , 但始终没有得到调查和处理 。 举报称这是9958的一贯套路 , 曾经在多名患儿身上重演 。 他们会专门挑选那些临近不治的重病患儿 , 最好是家里条件差、家属文化低、无法跟进捐款的……而父母双亡、弟弟还是精神病的吴花燕 , 完全符合上述条件 。 虽然吴花燕病很重 , 但是只要有条件手术 , 治疗费用是可以预估的 , 并达不到百万之巨 。 而且她有新农合医保和大病保险 , 住院费用可报销90%以上 , 且不用个人垫付 。 这些情况也是理当知情的 , 向公众募捐高额捐款就更无必要了 。 因此为了达到把募款额做大 , 前期可能涉及到一些新闻炒作、隐瞒真相等不轨行为 , 正在被网友一一揭露 。 公众踊跃捐款 , 是多么希望挽回这个可怜女孩的生命 , 如果平台方真是为救命所急所想 , 除了渲染悲情之外 , 还可以做得更多 。 譬如用募来的善款支持吴花燕转院到北京 , 寻求最好的医疗条件 , 而不是被拖死在贵阳某医院 。 花这么大精力两度募捐 , 仅仅拨付了2万 , 究竟为协调医疗做了多少事情?就这样消极的工作 , 对得起6%的“执行成本”吗? 利益链已经剥开 , 虽然它尚停留在外界的举报和质疑 , 但是一再重复的疑点个案 , 不能不令公众忧心 。 大家慷慨解囊是想要尽一切努力救命 , 而不是把钱交给等候死亡的秃鹫 , 结果因爱成害 。 这太恶劣 , 有关部门应尽快响应举报 , 介入调查 。 从慈善法律等制度层面也须跟进 , 包括执行成本和理财收益等补贴渠道 , 要避免成为牟利漏洞 。 建议执行成本要封顶 , 不能单纯按比例 。 理财收益要公开透明 , 提留适当管理费之后回归慈善基金 。 或者干脆就托管给第三方监管 , 莫让机构再围着这些积存善款打主意 。 慈善是个清贫的事业 , 想发财的请走开! 同时建议 , 我们的电子支付渠道已经很健全了 , 来去都是秒回 。 不必再像过去一锤子买卖 , 想退也没法退 。 建议所有众筹捐款项目必须建立退款机制 , 一旦发生善款未能用完等情形 , 余款按比例原路退回每一个捐助人 , 技术上没有问题 。 任何平台、机构 , 不完善退款机制不得开展任何项目 。 一次次的丑闻 , 慈善事业已经伤痕累累 , 多少机构都砸了招牌 , 整体信任度不断下跌 。 有关部门务必出重拳 , 挽救慈善 , 赶走秃鹫 。 作者:纸上建筑 2020年1月15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