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和华”在1660年之前不存在( 四 )

“耶和华”在1660年之前不存在

图9:《坤舆万国全图》西班牙之上未抹掉文字 从图9看出 , 这一小段被抹掉的文字是“天主上帝” 。 天主降生、天主耶稣、天主上帝 , 这三者称呼的顺序是怎么样的?传达出来的含义是什么?揭示了基督教史的什么信息?天主、耶稣、上帝 , 到底是什么关系?根据李兆良对《坤舆万国全图》的考证可知 , 天主早于天主耶稣 , 天主耶稣早于天主上帝 , 即:1430年的“天主”→1623年的“天主耶稣”→18世纪初的“天主上帝”→20世纪的“耶稣系上帝之子” 。 对于这些混乱的局面 , 西方给出的解释难以自圆其说 。 【“一场相当激烈的争论是有关‘God’的中文翻译 。 虽然许多传教士感到‘God’对应的中文术语 , 如‘上帝’和‘天’存在问题——因为它们在基督诞生前的古代文本中就被使用了 , 耶稣会却特意使用这些传统术语使基督教能够适应中国文化 。 尽管需要调整这些术语的涵义以符合基督教的准确内涵 , 但这些术语的应用表明基督教和中国文化并非格格不入 。 最终 , 作为一种可接受的、没有歧义的变通 , 一个新词语——天主被耶稣会士创造出来了 。 ”(孟德卫 , 《1500-1800中西方的伟大相遇》 , 江文君译 , 新星出版社 , 2007年 , 第119页)】显然 , 孟德卫的解释是错误的 , 他所依凭的只是伪史而已 , “天主”一词在传教士来华之前就已经存在了 。 早期(17世纪)传教士在中国传教并遭遇挑战之后不断修改完善 , 直至基督教基本教义的内在逻辑成熟 , 但是 , 这个过程在中国文献中留痕下来 , 后期(19世纪)传教士在中国典籍中发现问题 , 试图进行掩盖性解释 , 并把这种解释当作历史“事实”本身 , 乃至不惜伪造文献来进一步掩盖真相 。 要知道 , 西方在这方面是有前科的 , 希腊曾经被奥斯曼帝国殖民几百年 , 而今天在希腊已经很难见到奥斯曼曾经的统治遗迹 。 如上所述 , 《坤舆万国全图》中 , 既有“天主”、“天主降生”的称呼 , 也有“天主上帝”的称呼 , 代表着两种完全不同的认知状态 , 这是非常明显的矛盾 。 后者与我们今天的认知较一致 , 前者明显与我们今天的认知相矛盾 , 但“天主上帝”的称呼还是存在问题 , 同时 , “耶稣”的称呼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呢?不得而知 。 早期基督教把耶稣当作天主 , 传教士来华传教受到明朝人的诘问 , 就像东汉末年的《理惑论》所载佛教刚刚传入中国时受到诘问一样 , 之后 , “耶稣”由天主降格为天主之子 , 同时 , 中国概念的“上帝”取得天主称号 , 西方基督教概念的“耶稣”矮化而成了中国概念的“上帝”之子 。 这一认知变化太大 , 与今天的认知严重不符 , 乃至太颠覆了 , 却很可能就是历史事实 。 更值得琢磨的是 , 这个变化的因由和过程 。 显然 , 我们不能真的把基督教想象成千年不变的“顽石” , 这不科学 。 God、天主、上帝、耶稣 , 它们是什么关系?怎么解释呢?可能存在如下三种解释: 1.西方所谓“礼仪之争”之中关于“上帝”的翻译问题 , 难以解释 , 存在较多问题 , 如“天主降生”、“天主耶稣”、“天主上帝” , 存在难以调和的矛盾 , 还有孟德卫所谓“天主”一词较“上帝”晚出 , 与事实不符合 。 显示出 , 西方很多的说法并非基于实录 , 而是出于研究性的事后解释 。 2.郑和时代的伊斯兰教说法和利玛窦时代的基督教说法之间存在的矛盾 , 但即使如此 , 《职方外纪》中“天主耶稣”的说法还是存在问题 。 3.鉴于《圣经》成书于1623年之后 , 因此 , 可以合理推理 , 直到1623年 , 今天熟知的基本基督教教义还未成熟定型 , 甚至基督教教义是在明代中国遭受诘问之后而成熟定型的 , 包括经院哲学 。 本文把“耶稣是天主之子”的基督教称之为现代基督教 , 而把此前“天主=耶稣”的基督教称为古代基督教 。 既然如此 , 那么 , 所谓上帝造人就是抄袭中国的女娲造人了 。 中国古籍中最早明面提出女娲造人故事的是《风俗通义》 , 该书系东汉泰山太守应劭所著 。 既然如此 , 所谓基督教、伊斯兰教、犹太教的“三教合一” , 很可能是来华传教士受中国“大一统”历史和思想的感悟而建构的“宗教大一统”;所谓“三教合一” , 很可能是西方来华传教士为了平息大宛以西的宗教纷争而建构出来的东西;所谓“三教合一” , 很可能是来华传教士受到中国“道生一 , 一生二 , 二生三”启发 , 然后建构出来的东西 。 当然 , 这个结论可能略显依据不足 , 但是 , 下面这一点却是确定无疑的 , 即:直到1623年 , 基督教还未成熟 , 天主、耶稣、上帝之间的关系还相当混乱 , 同时 , 可以肯定的是 , 这绝不是翻译产生的问题 , 如翻译本身问题和翻译出错 , 而是真实意思的表达 。 或许 , 我们可以说 , 现代基督教是来华传教士于1623年之后在中国受到诘问之后才孕育成熟的 , 或换个说法 , 保守地说 , 现代基督教诞生于1623年之后的中国 , 而所谓“三教合一” , 乃至“三位一体” , 则更在此之后了 。 结论综上所述 , 本文可以作出如下颠覆性结论: 1.《圣经》成书于1623年之后 。 2.“天主降生”、“天主耶稣”、“天主上帝”的说法存在着难以调和的矛盾 , 显示直到1623年 , 基督教教义还未成熟定型 。 中国概念的“上帝”取代西方基督教概念的“耶稣”获得了天主的地位 , 同时 , 西方基督教概念的“耶稣”从天主的头衔降格成为中国概念的“上帝”之子 。 3.所谓上帝造人就是抄袭中国的女娲造人了 。 4.现代基督教诞生于1623年之后的中国 。 5.所谓“三教合一”的宗教大一统 , 很可能是受中国“大一统”的政治思想和哲学思想启发才建构出来 , 非常晚出 , 不早于1623年 。 相关阅读二:现代基督教在中国诞生记 作者:文行先生 来源:文行先生 最近拙文《现代基督教诞生于1623年之后的中国(2.0)》发表 , 引发一些争议 , 因为与日常耳熟能详的基督教认知太不一样了 , 乃至太颠覆 , 但只要相信证据和逻辑 , 就能轻易接受 , 关键在于 , 是否敢于坚持科学精神、实事求是 。 今天我制作一张表格进行详细说明 。 另外要说明的是 , 本文将在一定的事实基础上进行纯理论推理 。 说明: ①1430年代 , 在《坤舆万国全图》中 , 有“天主”之称 , 且竟是“天主降生”之说 , 没提及“耶稣” , 但并不能因此说这时候不存在耶稣 。 ②1623年 , 在《职方外纪》中 , 出现“天主耶稣”的说法 , 与“天主降生”遥相呼应 , 提示此时天主即耶稣 。 ③约1700年 , 在《坤舆万国全图》中出现“天主上帝”之说 , 中国概念的“上帝”取代西方基督教概念的“耶稣”获得天主地位 , “上帝”成为天主在中国的名字 , 同时 , “耶稣”成为中国概念“上帝”之子 。 那么 , 基督教的概念“耶稣”降格成为“上帝之子” , 西方基督教“天主”叫什么名字呢?于是 , “耶和华”横空出世在西方成为天主的名字 。 至于 , 什么时候“耶和华”横空出世 , 目前不得而知 。 但是 , 这意味着“耶和华”成为“God”的名字要比“上帝”晚出 , 因为 , 在西方既有宗教观念下很难凭空作出如此重大的改变 , 只有是在中国受到士大夫诘问并合乎逻辑地修正成为自洽的现代基督教体系之后 , 再回传西方才易为西方基督教所接受 。 也就是说 , 来华之前的古代基督教只是无脑的不成体系的说教 , 到了中国之后受到士大夫的诘问才演变成内部自洽的现代基督教逻辑体系 。 或者说 , 西方传教士学会并运用中国人的思维模式和世俗理念 , 对基督教进行改造、丰富、完善 , 包括“三位一体”和“经院哲学”相关理论 , 乃至借用了中国“大一统”的政治思想和哲学思想建构了大宛以西的宗教大一统——“三教合一” , 都是在明末清初的中国完成的 , 然后再西传欧洲改造古代基督教 , 使其转变为现代基督教 。 总之 , 之后 , “耶稣”从“天主”降格成为了“上帝之子” , 至于具体是什么时候发生的 , 目前还不得而知 , 还有待于后来人的研究 。 基督教来华的这个过程的研究可以参考《理惑论》——佛教的中国化 。 ④20世纪上半叶 , 西方概念的“耶和华”取代中国概念“上帝”成为God的名字 , 中国概念的“上帝”取代“天主”成为God的类称 。 ⑤20世纪晚期 , “神”又取代“上帝”成为God的类称 。 当今中国大陆版的《圣经》中不见任何“上帝”的字样 。 总而言之 , 基督教基本名称和教义在中国的变化丰富的过程 , 基本特点是西方的“God耶稣”到中国之后变成“上帝之子” , 这其中不仅仅涉及到翻译问题 , 更涉及到西方基督教基本名称和教义早期(16世纪末)传入中国之后受到明朝士大夫的诘问而产生的变化、变迁、丰富、完善、成熟、定型 , 以及回传到西方对旧式的、不成熟的、充满矛盾的古代基督教进行革新 , 成为现代基督教 , 之后再回到中国改变之前的翻译 , 以翻译之说进行解释 , 妄图抹掉基督教在中国发生变迁的历史痕迹 。 来源:李晓鹏博士 •作者:文行先生 http://www.cwzg.cn/history/202001/54189.html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