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庆存」走近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 三 )
然而 , 曾庆存从小就有一股子不服输的劲头 , 越是难“啃”的硬骨头越要好好“啃” 。
那个年代 , 计算机在苏联也很稀缺 。 曾庆存每天只有10个小时的上机时间 , 而且还只能在深夜 。 于是 , 他白天用纸算 , 晚上带着纸条去计算机房 , 一万多行程序 , 一条条验证 。
经过夜以继日的努力 , 1961年 , 曾庆存首创出“半隐式差分法”数值预报 。 这项成果立即在莫斯科世界气象中心应用 , 预报准确率前所未有地提升到了60%以上 。 自此 , 数值预报成为天气预报的主要方法 。
国家需求始终排第一
曾庆存的学术清单 , 始终按国家需求排序 。
“我出生于广东阳江贫苦农家 , 小时候最大的梦想就是中学毕业当个乡村教师 , 赚钱贴补家用 。 ”曾庆存说 , “如果不是新中国成立 , 上大学是想也不敢想的事 。 我衷心感激党和国家的恩情 , 所以党和国家的需要 , 就是我的第一选择 。 ”
1952年 , 曾庆存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 , 服从国家需要学习气象专业 。
曾庆存说:“当时 , 学校提出让我们一部分学生改学气象专业 , 我毫不犹豫就答应了 。 一是因为当时新中国刚成立不久 , 急需气象科学人才;二是因为幼时家贫 , 对人民群众生活和农业生产受天气和气候影响有深切感受 。 ”
1970年 , 曾庆存又一次服从国家发展需要 , 开始从事当时在国际上兴起、中国尚是空白的气象卫星和大气遥感相关研究工作 。
曾庆存说:“当时做卫星没有经验可参考 , 资料也很少 。 但因为是国家需要的 , 所以不管怎么样都要把它搞出来!”
凭着那股子“钻”劲儿 , 曾庆存带领团队最终解决了卫星大气红外遥感的基础理论等问题 , 其中的一些理论直到现在 , 都在中国和世界气象卫星遥感与资料应用中被广泛使用 。
“卫星是发现灾害性天气最主要、最重要的手段 , 自从我们有了气象卫星之后 , 中国大陆的台风监测一个都没漏掉 。 ”曾庆存很欣慰 。
激励后来者继续攀登
1984年 , 年仅49岁的曾庆存挑起了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所长的重任 。 然而 , 刚一上任 , 迎接他的就是巨大的困难和挑战 。
上世纪80年代初期 , 我国基础研究正处于极其困窘的境地:科研投入少 , 人们也没意识到基础研究的重要性 。 大气所缺少科研经费 , 科研设施极其简陋 , 人心涣散 。
曾庆存看在眼里 , 急在心上 。
中国科学院原党组副书记郭传杰至今都还记得 , 32年前他到大气所调研时 , 曾庆存为基础研究和大气所发展奋力疾呼的场景 。 “他说 , 大气研究是对国家安全、民生等非常重要的领域 , 希望国家能够重视基础研究 , 让科研人员有一个安心的环境来工作 。 ”
此后 , 在他的带领下 , 大气所上下一心 , 到达了一个新的高度 。
同时 , 曾庆存还不忘言传身教 , 他的学生都有过这种经历:曾先生修改后的论文草稿都是密密麻麻的 , 需认真思考才能读懂 。
在曾庆存的悉心指导下 , 很多他带过的学生如今正一步步成长为科研骨干 , 不断在国内外气象领域崭露头角 。
「曾庆存」走近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谈及中国大气科学的未来 , 耄耋之年的曾庆存充满信心 , 并寄予厚望 。 “真诚地希望年轻人勇于攀登大气科学的珠峰 , 直达无限风光的顶峰 。 ”曾庆存说 。
推荐阅读
- [国际寄递]国家邮政局:尽最大努力确保国际邮件快件能够收得进来、运得出去
- #中欧班列#国家邮政局:开行中欧班列邮包专列 保障跨境寄递渠道畅通
- 邮件▲国家邮政局:一季度国际和港澳台邮件快件累计完成3.2亿件 实现逆势增长
- 「确诊病例」国家卫生健康委:及时有效处置聚集性疫情 防止疫情进一步扩散蔓延
- 『消费日报网』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抽查表明 湖南飘香食品屡次上黑榜
- 【一季度】国家统计局公布2020年一季度GDP初步核算结果
- 【张家口新闻在线】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在康保县获救
- 『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中国市场潜力巨大 始终欢迎外来投资
- 「经常账户」国家外汇管理局:疫情不会改变经常账户运行基本平衡格局
- 外交部■外交部:中方将继续在力所能及范围内支持非洲国家和人民抗疫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