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中产,为何爱借钱?
年轻人越来越习惯借钱 , 习惯地理所当然;人们痛惜年轻人爱借钱 , 也痛惜地理所当然 。 人们讲 , 是消费主义误导了年轻人 , 是网络贷款毁坏了年轻人 , 可年轻人 , 因为年轻 , 就这么容易被误导、被毁坏吗?如果年轻人是被误导了、被毁坏了 , 是否监管强力纠偏后 , 消费金融行业的美好前景就要歇菜了? 中国有4亿中产 , 4亿30岁以下的年轻人 , 这两个4亿 , 是中国之所以为经济大国的最大底气 , 更是消费金融行业未来发展的根本依托 。 新中产、年轻人为何爱借钱?在刻板印象里 , 我们归结为冲动和不理性 , 但这只是一种想当然 , 年轻并不是鲁莽的代名词 。 我们要发掘一些更深层次的原因 , 以此来更好地理解他们 , 更好地理解行业未来的发展 。 这代年轻人不一样 借钱的本质是“花未来的钱、办今天的事” , 在我们老祖宗的观念里 , 也可称之为寅吃卯粮 。 寅吃卯粮 , “今年吃明年的粮 , 明年无粮可吃” , 是个负面信号非常强烈的词汇 。 传统文化不鼓励寅吃卯粮 , 自然也不认为借钱消费值得提倡 。 何以如此呢?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 , 战乱、饥荒连绵不断 , 深深融入我们祖先的记忆里 , 成为民族文化基因的一部分 。 最典型的是我们的饮食文化 , 花鸟鱼虫什么都能搬上餐桌 , 一块猪肉更是衍生出无数吃法 , 是闲的吗?是饿的 。 我们都知道杜甫有句千古名言“朱门酒肉臭 , 路有冻死骨” , “冻死骨”这三个字里 , 不仅有路旁的饿殍 , 更有杜甫的幼子 , 就在同一首诗里 , 杜甫写道“入门闻号咷 , 幼子饥已卒 。 ……所愧为人父 , 无食致夭折 。 ” 对饥饿的恐惧一直在我们文化血液里流淌 , 于是 , 越是对未来缺乏安全感 , 越是追求稳定和保障 。 想一想 , 中国的家长为何如此注重教育 。 不仅自己费尽心力 , 连孩子也不得休息 , 千辛万苦、一切都割舍 , 只为考个好大学 。 因为考个好大学 , 才能找个稳定工作 , 工作稳定了 , 家长才放心了 。 一如美国学者傅高义在《日本新中产阶级》一书中总结的: “对城市居民来说 , 在一个大公司工作带来的安全感 , 有些类似于土地与地方社区的归属感带给农民的安全感——能够提供他所需要的保障 。 ” 在这种文化的浸染下 , 谁又敢放心大胆地借钱消费、寅吃卯粮呢? 不过 , 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物质供给的持续丰富 , 总归在一点一滴消减我们的饥饿感、提升我们的安全感 。 拿70后、80后、90后来说 , 一代比一代生活富足 , 一代比一代思想解放 , 一代比一代敢于直面不确定性 。 就拿公务员考试来说 , 70后和80后热衷追逐的国考 , 到了90后这里 , 便开始急速降温 。 数据上看 , 2014年 , 也就是最年长的90后硕士毕业的第一年 , 公务员对年轻人的吸引力就开始显著下滑 。 以考试人数/招录人数来衡量国考热度 , 2015-2018年 , 国考热度跌入历史低谷(2019年的回升或与经济形势和就业形势有关) , 背后反映了年轻人的心态变化——不再盲目追求保障与安定 , 更愿意拥抱变化的人生 。
这种心态 , 源于对未来生活的强大自信 , 换个角度看 , 这种自信也让年轻人敢于把债务扛在肩上 。 日益提升的安全感 当然 , 自信不是凭空而来 , 自信背后是日益提升的安全感 。 一是长达几十年的经济持续高增长 , 消解了年轻人的物质焦虑 。 童年时期富足而幸福的生活体验 , 让90后对物质和享受有了不同的感受 。 同时 , 伴随着他们成长过程中的经济持续高增长 , 也培养了他们的文化自豪感、对社会的认同感 。 新一代年轻人对周遭和未来均充满自信 , 对物质的忧虑几近消失 。 人类是个奇怪的生物 , 不会满足 , 衣食无忧后 , 便开始追问生活和生命的意义 。 生命的意义当然不止于囤积财富 , 此时 , 勤勉工作、储蓄理财等生存模式下的优点不再被奉为圭臬 , 年轻人开始强调工作与生活的平衡 , 开始追逐多样人生 。 当年轻人可以轻松看待物质、看待收入和储蓄时 , 也自然可以轻松看待借贷 。 借贷不再是未来某日终将把人压垮的洪水猛兽 , 只不过是能更好地满足当下需求的金融工具 。 70后、80后畏惧触碰的工具 , 到了这一代手里 , 已经不是问题 , 需要用时 , 用就是了 。 二是成功路径日益多元化 , 年轻人敢于拥抱不确定性 。 经济快速增长 , 行业加速更迭 , 新模式、新产业层出不穷 , 阶层跃迁路径日益多元化 。 年轻人依旧渴望成功 , 但衡量成功的标准却不再是约定俗成的那把尺子 。 以高考来说 , 千军万马仍在挤独木桥 , 但那些被挤下来的 , 有了更多选择;985的学历依旧重要 , 但没有名校的光环 , 依旧有很多路通往有意义的人生 。 当成功可以自定义 , 对失败的容忍度也大幅提升 。 这个时候 , 年轻人更容易自我认同 , 更敢于面对借贷背后的不确定性 。 三是有恒产者有恒心 , 房子带来终极安全感 。 房价持续上涨 , 让70后身家倍增 , 让80后负重前行 , 让90后轻松上阵 。 70后 , 要么福利分房 , 要么早早上车 , 一路享受上涨福利;80后们 , 只能六个钱包(男方爸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三个钱包+女方爸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三个钱包)凑钱买房;90后尤其是00后(70后的孩子) , 身上则背着六套房 。 有房产傍身 , 驱动年轻人拼命工作的理由 , 不再靠压力要看兴趣 。 年轻人不再强求工作的稳定性 , 跳槽成了家常便饭 , 不想干了就裸辞旅行 , 大不了回家“啃老” , 小康生活总不是问题 。 这个时候 , 借钱消费 , 哪还有什么心理障碍呢? 日益健全的金钱观 物质的充裕 , 一定程度上还在重塑年轻人的金钱观 。 在商品社会大潮中 , 我们担心被金钱奴役 , 实际上 , 很多人也的确被金钱奴役 。 而当年轻人摆脱了物质的困窘后 , 开始重新看待金钱的意义 , 培育起更为健康的金钱观 。 金钱不再是目的本身 , 金钱越来越像工具 , 为美好生活服务的工具 。 既然是工具 , 便不必视之为神秘 , 用之即来、挥之即去——需要的时候就用 , 自己的也好 , 借的也罢;不需要的时候 , 可以存起来 , 也愿意慷慨借人 。 年轻人金钱观的改变 , “月光”大概是最显著的标志 。 之所以把钱花光 , 不宜再简单地理解为“今朝有酒今朝醉”的缺乏规划、得过且过 , 而是金钱的保障意味在下降 , 开始更多地表现为资源聚散的载体——人们开始更多地看重金钱流转带来的资源分配效应 , 而非金钱本身 。 另外 , 仅就借贷而言 , 仍有一些借款人是“套路贷”和过度贷款的受害者 , 但也不必否认 , 大多数年轻人正拥有更好的借贷观 。 (1)拥抱免息债务 在统计口径里 , 账单期内的免息负债也算负债;在很多金融消费者眼里 , 免息负债是不算负债的 , 每多借一分 , 便觉多占一分便宜 。 据尼尔森近期发布的《中国年轻人负债状况报告》(基于3000个样本的在线调研)数据 , 49%的借款人都会选择在免息期内还清贷款 。 而从信用卡数据看 , 通常付息循环贷款的占比在25%以下 , 约75%的持卡人会在账单到期日全额还款 , 以避免支付利息 。 花呗、任性付等带有免息期的消费贷产品越来越受欢迎 , 6期免息券、12期免息券愈发成为电商平台促进销售的营销武器 , ……大多数金融消费者 , 一直都很精明 。 (2)借钱投资未来 , 借得其所 分析借贷结构 , 我们能欣喜地发现 , 借钱消费的人很多 , 借钱充电的人也越来越多 。 最典型的是教育分期 , 虽然暴露出不少问题 , 但就广泛情况来看 , 教育贷款在助力年轻人进步成长方面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 就国内的劳动力供给结构看 , 我们常讨论大学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 , 其实商业模式日新月异 , 学校教育也很难不与实际脱节 。 这种背景下 , 第三方培训机构俨然崛起为朝阳产业 , 而追求上进的年轻人 , 从金融机构筹措学费 , 投入自己的周末为自己充电 。 在这个过程中 , 借钱转化为一种自我投资 。 另外 ,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借钱做小生意 。 微商也罢 , 小店也罢 , 成功也罢 , 失败也罢 , 我想 , 这就是普惠贷款应有的意义 。 辩证看待高负债 当然 , 也无需讳言部分年轻人的高负债 。 如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2019年6月份所言 , “我国一些城市的住户部门杠杆率急速攀升 , 相当大比例的居民家庭负债率达到难以持续的水平 。 ” 剖析原因 , 从个案角度看 , 非常复杂 。 如一些人是因为贷款买房 , 连首付都是东凑西借 , 每月还款现金流超过工资 , 压力山大;一些人被不良嗜好拖下水 , 很多人年轻人因博彩陷入借借借的困局 , 总想着翻本 , 却越陷越深;一些人则是被套路贷、超利贷所累 , 债务滚雪球 , 压力越来越大;还有一些人 , 可能纯粹是生意失败 , 现金流断裂 , 背上了百万负债;也有一些人 , 铁了心做老赖 , 借一笔是一笔 , 借钱成了收入来源;…… 从行业角度看 , 个人信息保护不健全、从业机构鱼龙混杂也是重要原因 , 甚至不乏个别机构明知申请人无力还款 , 仍痛快放贷 , 想通过暴力催收榨取借款人背后的家庭资源 。 我们还可从社会文化角度挖一些原因 。 年轻人固然不再为物质焦虑 , 但当物质失去了作为目标的吸引力 , 普适性的新目标又未出现时 , 空虚就会趁虚而入 。 一些人陷入迷茫 , 一些人随波逐流 , 在这个过程中 , 消费贷款成为一些人填补空虚的工具 , 既迎来了自己的繁荣 , 也培育了自身的反动 。 以校园贷为例进行说明 。 当前的教育体制下 , 人们一生中的大部分竞争被压缩至初高中阶段 , 紧绷生活十几年 , 一旦进入大学 , 高考指挥棒消失了 , 很多年轻人失去生活重心 , 轻易被消费主义、追星文化、网络游戏等新潮流俘获 。 在这样的环境下 , 现金贷走入校园 , 俘获了大学生的心 , 很多人从借贷走到过度借贷 , 反受其害 。 是缺乏自制力吗?可能是缺乏目标 。 总之 , 过度负债的背后 , 对应着一系列问题 。 这些问题的解决 , 需要监管、行业、社会、舆论、经侦甚至教育体系综合发挥合力 。 当前 , 我们已经看到了一些好的迹象 , 如大数据清查、催收严监管、非法放贷入刑、从业机构整治等等 。 事情正在朝好的方向发展 , 反过来 , 也为行业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 。 给未来一点信心 历史上 , 经济危机大多都是债务危机 。 债务高到难以为继时 , 经济体会丧失活力 , 唯有通过崩盘来完成新陈代谢——企业以破产为代价 , 把旧有的债务一笔勾销 , 新的企业涌现出来 , 轻装上阵 , 经济体再次走向繁荣 。 企业可以破产 , 个人怎么办呢?背着巨大的债务过一生 , 想想都压力山大 , 不得不让我们心生警惕 。 其实 , 也不必悲观 。 在非法放贷入刑的背景下 , 非法放贷产生的债务自然不受法律保护 , 不能对债务人构成实质性压力;持牌机构在严监管下 , 也在调整放贷策略 , 收敛过度放贷倾向 , 这部分债务可慢慢消化 , 大不了 , 还有个人破产作为最后的保障 。 消费贷款是受监管业务 , 我们要相信监管机构有的是办法来消除风险隐患 。 严监管 , 站在金融机构视角 , 是让行业从无序走向有序;站在借款人视角 , 则在帮助借款人剥离超负荷债务 , 让年轻人再次轻装上阵 。 所以 , 就我而言 , 并不担心风险 , 更愿意憧憬光明的一面——年轻一代拥有更大的安全感 , 越来越愿意借钱 , 未来也会借更多地钱 。 消费金融机构 , 要努力熬过这一两年 , 好日子才刚刚起步 。 作者:薛洪言
推荐阅读
- 「见证」《见证》完整版来了!中国战“疫”英雄影像档案这样诞生
- 『中国新闻网』长庆油田细化页岩油开采技术 撬开效益开发“阀门”
- 『境外投资』境外投资者净增持我国债券167亿美元 中国股票价值投资前景非常好
- 「中国」微视频:别带着偏见看中国……“老外”们这样讲述中国抗疫时刻
- #中国消防TB#一把火损毁90辆车的教训,他没记住
- 「运营商段子手」联通圆了5G下井中国梦!全国首个“5G智慧矿山”项目合同签约
- [中国山东网]男子酒后驾车见交警就停 扣分罚款降级得不偿失
- 「中国山东网」威海:醉驾巧遇交警夜查 被取保候审等待判决
- 中国经济■一季度中国经济,你最关心的10个问题!
- [美妙玄幻之旅]中国“奇葩”城市:拥有17座火车站,站名中几乎没有城市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