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法治守护生活安宁
文章原始标题为:以法治守护生活安宁
周珊珊
【    】以法治守护生活安宁。近日 , 民法典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 , 其中人格权编草案 , 将隐私的定义完善为:隐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 。 这意味着 , “私人生活安宁”成为隐私权的重要内涵 。 “安宁权”被纳入民法典 , 成为人们热议话题 。
从陶渊明笔下“阡陌交通 , 鸡犬相闻”的桃花源 , 到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描摹熟人社会图景 , 睦邻友好的安宁秩序一直是人们孜孜以求的生活图景 。 在互联网时代 , 私人生活的边界不断拓宽 , 除了线下的现实生活 , 更涵盖线上的虚拟社区 。 反过来说 , 私人疆域越来越宽 , 也意味着安宁被扰的可能性越来越大 。 尤其在网络空间中 , 私信评论里的垃圾广告、层出不穷的电信诈骗 , 伴随着个人信息的泄露;垃圾短信难以退订、骚扰电话频频响起 , 无视用户的自由选择权……某种程度上说 , 线上的侵权行为可能会比实体的“不可量物侵害”造成更严重的损害 , 同时也更难追责 。 民有所呼 , 法有所应 。 法律对此做出规定 , 正是对不良现象给出的有力回应 。
“安宁权”入法 , 不仅关系到判定相关事件是非曲直时是否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 更能促进公共空间中个人行为边界的确定 。 这一方面是明确哪些行为会触碰法律红线;另一方面则是呼吁建立更合理的行为规范 。 比如 , 一边是商家宣介商品的合理需求 , 一边是维护私人生活安宁的合法权益 , 两种诉求或可带来不同权利间的矛盾 。 我们每个人在捍卫权利的同时 , 也要敬畏和尊重各自的边界;在对他人提出要求的同时 , 也得严于律己 , 时刻查看自己的行为举止是否会对他人造成干扰 。
事实上 , 热议“安宁权”本身就折射出人们的需求 。 线上生活与线下生活的延长线 , 最终相交于人们的内心 。 相比法律对人身安全、财产安全等权利的规定 , “安宁权”更多着眼于人的精神层面 。 人是自然人 , 更是社会人 。 在与邻居、同事乃至陌生人的接触中 , 能否获得不被打扰的私人生活?答案并非是可有可无 。 尤其当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时 , 安宁愈发成为一种心灵的刚需 。
随着人工智能和5G技术的普及 , 人脸识别、AI等新场景也引发了新的讨论 。 未来 , “安宁权”的适用场景还将进一步扩大 , 侵权主体和侵权方式或将不断发生变化 , 这也为法律制度进一步细化、调整提供了空间 。 世上或许不存在绝对的安宁 , 但我们可以期待 , 法律不断织密私人空间的防护网 , 线上线下的多重生活环境将更加安全、宁静 。
【    】以法治守护生活安宁。《 人民日报 》( 2020年01月07日 05 版)
推荐阅读
- 小惠■80后男子8万元卖3岁亲生女儿 为给女主播送"游艇"
- #咖啡馆#Julien's咖啡馆品牌视觉设计
- 「国内」当我们谈"这辈子不可能打工男子”时,我们在谈什么
- 南方法治报:紧急救援!容桂一货车司机被横风吹落10米高桥底
- 「南方法治报」打脸!男子自称有“关系”能从看守所“捞人”,最后将自己送进牢房
- 『南方法治报』吓人!顺德一厂企办公室天花板上惊现1米长蛇
- 父母堂@保姆纵火案翻版:"高级育婴师"摔死9月大女婴,全身18处创伤
- #NBTV新闻中心#老骗局"升级",盯上年轻人!浙江已有多人中计
- 李晨■李晨被骂"渣男",提起上诉后被判败诉,现已申请二审
- 「法治常德」桃源发生一死一重伤惨烈车祸:肇事人正常上班毫无歉意;受害人儿子:天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