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第一性原理思维方式分析现代穿甲弹原理
2000多年前 , 亚里士多德提出第一性原理:在每一系统的探索中 , 存在第一原理 , 是一个最基本的命题或假设 , 不能被省略或删除 , 也不能被违反 。 其他都是建立在这个原理之上的 。 这是一个哲学原理 , 具体到现实中的各种理论 ,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方式 。 根据我对这个哲学原理的理解 , 把它应用到我感兴趣的具体事物上 , 看一看第一性原理对思维的意义 。 传统的穿甲弹原理和现代穿甲弹的原理 , 本质上都是一样的 , 动能是这个系统中不可违反的部分 。 穿甲消耗的动能和装甲的尺寸 , 还有强度密度以及各种物理性质密不可分 。 穿甲弹的动能由穿甲弹的质量和速度决定 , 在密度和速度 , 一定的时候 , 质量越大动能越大 , 尺寸也越大 。 穿甲弹尺寸的增长 , 使穿甲弹的能量以立方形式增加 , 需要破坏的面积增长以平方形式增加 。 这就得出一个结论 , 火炮的口径越大 , 穿甲弹质量越大 , 其他条件不变穿甲能力越强 。 穿甲弹的强度 , 决定着穿甲过程中能量消耗是破坏穿甲弹本身 , 还是破坏装甲消耗能量 。 虽然只要提高火炮的口径 , 就可以提高穿甲能力 , 但重量的增加使得作战人员不可接受【T-54坦克100毫米坦克炮的穿甲弹重量重达29公斤比现代穿甲炮弹还重】 。 只能从提高穿甲弹的密度 , 和长径比 , 以及速度着手 , 这些方法就是提高单位面积上的动能 , 来增加穿透能力 。 这就造成穿甲弹的直径 , 远小于装甲的厚度 。 因为装甲是一个整体 , 金属也会因为挤压而被压缩 , 金属的延展性也使得他像流体一样 , 会因为速度的增加造成阻力的快速增加 。 带来的结果就是穿甲弹需要很高的强度 , 才能击穿装甲 , 另外长径比的增加 , 也需要穿甲弹更高的弹体强度 , 才能避免断裂【尤其是攻击倾斜装甲时】 。 当时即使是强度最高的碳化钨 , 强度也不能满足需要 , 所以二战结束后相当长的时间 , 传统穿甲弹仍然是主流 。
推荐阅读
- 熵增原理推翻了,理论物理哭爹喊娘
- 中医方舱至今“零复阳” 专家详解用药原理
- 价值投资的数学原理
- 群体免疫的伦理问题
- 李跃华苯酚治疗新冠肺炎的正确原理和改进
- 治疗新型冠状病毒原理并不复杂
- 「消毒」口罩防病毒原理大揭秘:别再“土法消毒”了!
- 物物交换的基本原理
- 室温超导和超光伏材料原理及制作(修定))
- NASA回应立扫把挑战:只不过是物理学原理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