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面绝境,难觅生路:白鲟消失前经历了什么( 三 )

四面绝境,难觅生路:白鲟消失前经历了什么

被誉为“长江女神”的白鱀豚 。 2002年 , 人工饲养下的最后一头白𬶨豚琪琪 , 在中科院水生所白𬶨豚馆中去世 。 丨IUCN red list

四面绝境,难觅生路:白鲟消失前经历了什么

鯮的头骨 。 丨少侠小黄鸡 不加节制透支环境的恶果还远远不止这些 。 据调查显示 , 就连长江里最为常见的四大家鱼繁殖数量都下降了多达90% 。 若再不采取行动 , 用不了多久长江就将无鱼可捕 。 在过去几十年快速、粗放的经济发展模式下 , 长江付出沉重的环境代价 。 越来越多的人采取“电毒炸”、“绝户网”等非法作业方式竭泽而渔 , 最终形成“资源越捕越少 , 生态越捕越糟 , 渔民越捕越穷”的恶性循环 , 长江生物完整性指数已经到了最差的“无鱼”等级 。 为此 , 著名鱼类学家、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的曹文宣院士建议:改当前的阶段性休渔为全面休渔十年 , “抢救性保护”我国最大的水生生物资源库 , 恢复长江生态 。 为什么要十年禁渔? 1. 酷捕滥捞是淡水鱼资源大幅衰减的主要原因之一 , 而且它不仅削减渔业资源的“存量” , 还严重破坏“增量” 。 譬如 , 在与长江相通的洞庭湖 , 以“迷魂阵”等违法捕捞方式捕到的渔获物中 , 91%都是50克以下的幼鱼 , 重量超过100克的鱼仅占捕捞总量的2% 。 2. 江豚、中华鲟等大型珍稀水生动物都是以鱼为食的 , 长江“无鱼” , 最直接伤害的就是这些处于食物链顶端的物种 。 若再不采取措施 , 它们或许都会在15年后消失 。 3. 长江是“四大家鱼”的天然种质资源库 , 可为人工繁殖和育种提供优质亲鱼 。 恢复长江野生鱼类的自然生态系统 , 关系到淡水养殖业的发展和未来 。 4. 现行的禁渔期制度存在天然缺陷 。 2002年起实施的每年3~4个月的禁渔期制度 , 对渔业资源保护起到了一定的效果 。 然而 , 长江鱼类自然繁衍的后代往往还来不及长大 , 就在3个月解禁后被捕捞上岸 。 鱼类生长链被打断 , 现行禁渔期制度的初衷难以实现 。 此外 , 目前开展的人工增殖放流活动 , 往往形式大于内容 , 放流的鱼苗不久就可能被捕捞 , 实际效果大打折扣 。 况且 , 部分社会群体的增殖放流还存在着影响或改变鱼类种群遗传结构的风险 。 这十年会不会影响到老百姓们吃鱼?渔民又该何去何从呢? 1. 长江主要的经济鱼类 , 以四大家鱼为例 , 它们的性成熟年龄一般为3~5年 , 连续10年禁渔 , 有2-3个世代的繁衍 , 这样有助于长江水生生物资源数量成倍恢复 。 2. 根据国家渔业部门的统计数据 , 2011年 , 我国淡水水产品产量为2695.16万吨 , 而长江流域的捕捞产量仅129万吨 。 如果只统计长江干流的话 , 目前天然捕捞量已降至10万吨左右 , 甚至不及总产量的0.5% 。 3. 随着捕捞收入逐年下降 , 捕捞业已难以支撑沿江渔民的基本生活 , 渔民另谋出路、转产转业已是大势所趋 。 国家针对退渔转产后的渔民生活保障、经济补贴、技能培训等亦有相关政策予以扶持 。 白鲟是否真如论文所说的灭绝了?或许是 , 又或许不是 , 毕竟被宣布灭绝后又被重新发现的物种也有先例 , 何况水域环境复杂 , 统计模型也只是估算未必准确 。 尽管大家都清楚白鲟早已在绝路之上 , 但出于个人情感 , 我虽然相信白鲟已经灭绝 , 却又希望在某些水域之下 , 还潜藏有几尾苟延残喘的个体会出来打我的脸 。 十年禁渔又是否真如计划的那般有效?我也不知道 , 一切问题的答案都需要我们满怀希望 , 拭目以待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