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强势复出胖五打赢“翻身仗”( 二 )
“当我们正要迈向更强的路上 , 被一盆冰水浇得‘透心凉’ 。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长征五号火箭总指挥王珏回忆当时的感觉 , 真有一种“天要塌了的想法” 。
“航天归零”——中国航天人应对众多复杂困难和挑战的法宝之一 , 就是“从头开始、重新再来” , 用严慎细实的态度和一丝不苟的作风面对困难和挫折 。
王珏告诉采访人员 , 在归零过程中 , 通过建立“故障树” , “胖五”研制团队对50多个可能造成推力下降的事件进行了逐一的排查 , 从长征五号第二发失利到第三发成功 , 累计进行了40余次、15000余秒关键技术试验 , 总计超过20000余次各种地面试验 , 只为磨砺出一枚更强壮、更健康的“胖五” 。
2019年4月4日 , 长征五号第三发火箭的总装工作进入到最后阶段 , 一台用于后续任务的芯一级氢氧发动机在试验数据分析过程中出现异常 。 研制人员通过“蛛丝马迹” , 顺藤摸瓜找到问题“症结” 。
发生这一情况后 ,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党委书记李明华临危受命 , 担任长征五号火箭“第一总指挥” 。 在中国航天史上 , 只有当任务面临巨大挑战时 , 才会增设这一岗位 。
李明华和同事们反复研究比较 , 最终选择进行局部改进 , 同时组织全国优势资源 , 大家齐心协力再攻关 。
问题少一个 , 胜算多一分 。 在文昌航天发射场 , “超越最高标准”成为发射场全线的质量新目标 。
与时间赛跑 , 十余万人“磨一箭”
「长征」强势复出胖五打赢“翻身仗”。 长征五号的浴火重生 , 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 , 更是一场十余万人共同的“马拉松” 。
“颗颗螺钉连着航天事业 , 小小细节决定任务成败 。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技术顾问、“人民科学家”叶培建院士曾直言 , 航天是一项“10000-1=0”的事业 , “万人一杆枪”是航天事业的真实写照 。
——是他们 , 始终坚持“把问题留在地面 , 把完美带上星空” 。
作为控制系统的“定海神针” , 长征五号控制系统主任设计师苏磊年纪轻轻 , 本应浓黑茂密的头发已变得稀疏 。 试验室里 , 各个环节他都状态清楚;测试判读 , 他不放过任何一个可疑的数据 。 型号队伍里的人开玩笑说:“别人是衣带渐宽终不悔 , 苏磊是华发不再也操劳 。 ”
——是他们 , 深爱火箭并把火箭看成生命的一部分 , 一批批报国者誓言无声 。
在厂房里 , 即使没有什么紧急的事 , 长征五号控制系统副总设计师李学锋也会围着火箭和仪器设备转 。 时而俯身看仪表 , 时而擦完检测工具又踮脚轻抚箭体 。 他总说:“一个型号只有十几年、几十年的生命周期 , 但我们的技术追求没有止境 。 ”
——是他们 , 对国家的事“锱铢必较” , 对家里的事总是“放放再说” 。
“孩子一百天了 , 你还能不能回来?”“到底是我重要 , 还是火箭重要?”……发射平台操作手于玉光面对妻子的一次次“通牒” , 总是一拖再拖 。 为确保厂房升降平台改造质量 , 于玉光驻厂监造持续4个月 , 爱人生产、孩子满月 , 他都不在 。 “我们干航天的 , 一条焊缝、一个钻孔都不能放过!”他坚定的回答终于换来了妻子的理解 , 孩子第106天时 , 他们一家人才第一次合上影……
寰宇任驰骋 , 航天“梦想号”启航
“胖五”第三次任务的成功 , 为中国航天开辟了新天地 。
此次“胖五”运送的“乘客”——实践二十号卫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这颗卫星是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抓总研制的一颗新技术试验验证卫星 , 将在轨验证我国自主研发的新一代大型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平台“东方红五号” , 是目前我国研制的地球同步轨道卫星中发射重量最重的一颗 , 总重超过8吨 。
推荐阅读
- 【武汉】武汉重启第一天,双胞胎早产儿康复出院离汉返家
- 『中国双拥杂志』福建新长征煎包员工 小小煎包暖了军属暖了边关
- 意大利首例新冠肺炎患者已康复出院
- 曾经胜敌, 如今赢病魔 91岁老兵康复出院
- 截至目前年龄最大新冠肺炎患者 104岁奶奶康复出院
- 长征七号改中型运载火箭发射任务失利
- 川普宣布国家紧急状态反而提振市场 美股强势反弹
- 美股暴跌熔断,A股强势收红!
- 武汉▲两家武汉方舱医院9日休舱 52名患者康复出院
- 武汉@武汉11家方舱医院休舱 大批患者康复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