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郎卖的炊饼究竟是什么?

解密水浒传64:武大郎卖的炊饼究竟是什么? “武大郎 , 身不满五尺 , 面目丑陋 , 头脑可笑 , 清河县人见他生得短矮 , 起他一个诨名 , 叫做三寸丁谷树皮 。 ”如上所述 , 武大郎其实有着很好的先天条件 , 只可惜在春晚小品还没有出现的北宋 , 武大郎浑身笑点的谐星天赋被生生掩埋 , 武大郎若是活在当代 , 相信潘长江一定会倍感压力地感慨:“既生江 , 何生植(武大郎名植)?” 武大郎既然走不通演艺这条路 , 但也总得生活呀 , 于是武大郎和潘金莲一番切磋 , 便有了后来赫赫有名的武大郎炊饼 , 并且一火就是一千多年 , 到现在也是余温不减 。 时常便会在街头看到穿着古装 , 插着“武大郎炊饼”小旗的小贩沿街叫卖 , 还有一些店铺打着嫡系传人、老字号的招牌 , 雇上几个小矮人在各大景点兜售武大郎炊饼 , 美其名曰是武大郎亲传 。 更有甚者竟然推出了“潘金莲烧饼”、“潘金莲咸菜” , 把武大郎仅有的一点家底都公之于众了 。 武大郎若是地下有知 , 一定后悔当初没有申请个专利 , 搞得现在盗版满天飞 , 连媳妇也被卷入其中了! 武大郎所卖的炊饼 , 有人以为便是烧饼 , 其实不然 。 烧饼是烘熟的 , 炊饼却是蒸熟的 , 所以做炊饼要说做几扇笼 , “假如你每日卖十扇笼炊饼 , 你从明日为始 , 只做五扇笼出去卖——第二十三回 王婆贪贿说风情 郓哥不忿闹茶肆” 。 宋吴处厚《青箱杂记》卷二说:“仁宗庙讳祯 , 语讹近蒸 , 今内庭上下皆呼蒸饼为炊饼 。 ”周密《齐东野语》卷四“避讳”条亦云:“昔仁宗时 , 宫殡谓正月为初月 , 饼之蒸者为炊 。 ”《辞源》里面也明确说:“宋仁宗赵祯时 , 因蒸与祯音近 , 时人避讳 , 呼蒸饼为炊饼 。 ”说来说去 , 炊饼其实就是一种现在叫做馒头的蒸制面食 , 经过武大郎善于揉搓的小手反复地揉搓 , 最终变成了白白的、大大的、圆圆的、软软的、绵弹可口的武大郎炊饼 。 “馒头”一词在《水浒传》中多次出现 , 但古今以及南北对“馒头”的称呼却是大相径庭 。 馒头起源于三国时期 , 是一种把面粉加水、糖等调匀 , 发酵后蒸熟而成的食品 。 古人将有馅的、没馅的都统称为馒头 , 而今人特别是北方人则明确地将有馅的称为包子 , 没馅的称为馒头 。 知道了武大郎炊饼即是馒头 , 也就知道了街头所谓的“武大郎炊饼”和“潘金莲烧饼”都是以讹传讹的假货 , 完全是借着武大郎和潘金莲的明星效应大发横财 。 这种连起码的功课也没有做好 , 就仓促上阵的行为 , 不但亵渎了《水浒传》 , 也极大地误导了大众的认知观 , 长此以往 , 世人将只知武大郎烧饼 , 而不知武大郎馒头了 。 武大郎不但炊饼做得好 , 卖炊饼也是十分敬业的 , 风里来雨里去 , 日复一日 , 年复一年 , 从不间断 , 在阳谷县那是小有名气 。 武大郎爱饼如命 , 而且颇为好笑的是武大郎居然还拿炊饼来收买郓哥:“好兄弟 , 你对我说是兀谁 , 我把十个炊饼送你 。 ”武大郎的滑稽可爱顿时跃然纸上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