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暴者变身反家暴志愿者:我现在连蚂蚁都不敢伤害( 二 )

  热线接听者提供了三个参考建议:1。试着找到自己情绪爆发的“临界点”;2。当想要打人的时候,立即抽离现场环境;3。培养其他合理的兴趣爱好。对方并没有简单指责,把他当成“坏人”“打老婆的变态者”,而是给予了尊重。这一点让顾伟消除担忧,此后每周二晚上,都会拨打白丝带热线电话,每次沟通约一个半小时左右。

  “白丝带终止性别暴力男性热线(4000110391)”是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心理学系副教授方刚在2010年成立,到今年已近十年。近十年间,接听来电超6000次,其中男性咨询者占到15%左右。

  因400电话的严格管理,目前白丝带热线只有5人接听,皆为具有专业认证的资深心理咨询师。但基于热线电话的伦理要求,咨询师不能留下对方的姓名、电话,更不能回拨号码。

  咨询师会根据来电者不同情况给予指导和建议。针对受暴者,热线会分析暴力危险度、接纳情绪体验、评估暴力等级、提供法律知识信息、疗愈心理创伤、制定安全计划,为如何应对暴力提供多元选项。

  针对施暴者,热线会首先赞赏对方的求助行为,肯定求助者摆脱暴力行为的愿望,而后帮助施暴者“去权”,认识到法律威慑性,帮助其分析当前暴力和婚姻状况,指导其一步步放弃暴力。

  “如今的我,连一只蚂蚁都不敢伤害”

  2015年9月,法院二审判决顾伟与妻子离婚。不久,他申请加入到中国白丝带志愿者网络项目中,成为一个反对家庭暴力的志愿者。

  中国白丝带志愿者网络项目同样由方刚发起,2013年在联合国人口基金支持下进行活动。白丝带志愿者提倡“不使用暴力,并对暴力不保持沉默”,只要作出承诺者都可成为志愿者,目前全国登记志愿者4000余人。

  由于只是一个项目而非社会组织,全国各地的白丝带志愿者活动并没有经费支持。国际上公认的最成熟有效的帮助施暴者的方式,方刚曾组织施暴者团体辅导小组活动,顾伟曾经想要参加,但针对施暴者一次完整的团辅需要至少20次,每周一次,这意味着顾伟要至少20次从老家往返北京,即使时间上能安排,路费也要近两万元。

  每个志愿者都有自己的职业,除了志愿服务工作与自己的本职工作高度吻合,例如心理咨询师、律师等,一般参与度高的志愿者持续时间也就在一至两年时间。

  顾伟算个例外,已经做了近四年志愿者。平时他会在当地心理协会的组织下,到学校、社区进行预防暴力的宣传倡导活动;若有媒体发出采访要求,他也会同意。“也是对自己的一种约束和监督”。作为一名暴力习得者,从小家庭环境的熏染,让他明白:改心换性,并不那么简单。只有持续地接受行为辅导与心理矫治,暴力行为才有可能被改变。

  “离婚4年多,我暂时不考虑去找另一半。”顾伟说,担心自己没有彻底改好,会再次给对方带来伤害,“如今的我,连一只蚂蚁都不敢伤害。”

  如今儿子已经8岁,顾伟也担心孩子曾目睹过暴力冲突场面而受影响。他会坦诚地告诉孩子,爸爸伤害了妈妈,妈妈为了保护自己,选择离开,她是对的,爸爸错了。其间,也会带孩子参加一些行为习惯及心理成长建设的社教班,为的是避免孩子将来产生跟自己一样的暴力行为。

  方刚介绍,家暴的重点其实在于预防,明年他研究的性教育相关课题将出版13本绘本,其中3本与家暴话题相关,要从孩子便开始抓家庭暴力的预防。

  家庭暴力的情况有没有可能改变?方刚认为,家暴的根源是权益和控制,通过控制彰显权益,不平等的社会性别制度是家暴根源,而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为施暴者“去权”和为受暴者“增权”,颠覆原有权益关系。

  “施暴者”不是一个标签,每个人都有可能在明天成为施暴者。施暴者的改变,依赖本人强烈改变的愿望,以及专业心理辅导,两者缺一不可。而根本解决这一问题,方刚仍然相信有可能,“这是一个系统而漫长的工程,或许需要几百年时间,是我们现在这些工作者看不到那一天的漫长工作。”

  ●我国近90%的家暴受害者为妇女

  ●平均每7.4秒就有一位女性遭家暴

  ●平均在遭受35次家暴后才会报警

  ——据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统计数据

  ●2017年,全球三分之一的女性遭受过身体或性暴力

  ●仅有不到10%的女性报过警

  ——据世卫组织数据显示

  ●我国约有30%的家庭存在家庭暴力

  ——据全国妇联和联合国妇女基金会统计

  ●全国共有40152万户家庭、平均每户3.1人计算,施暴者约有1.2亿

  ——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