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上班的全职爸爸:女主外男主内 一切为了孩子

小编提示您:本篇文章标题是《不上班的全职爸爸:女主外男主内 一切为了孩子》,来源是:中国青年报。//本文由热心网友[兜里有糖糖] 投稿。

不上班的全职爸爸:女主外男主内 一切为了孩子.www.jiangsulong.com//本文由热心网友[人事科长文] 投稿。


不上班的全职爸爸:女主外男主内 一切为了孩子//www.jiangsulong.com//本文由热心网友[今晚打老虎] 投稿。来源是:中国青年报

不上班的全职爸爸:女主外男主内 一切为了孩子

不上班的全职爸爸:女主外男主内 一切为了孩子//www.jiangsulong.com//本文由热心网友[今晚打老虎] 投稿。来源是:中国青年报

不上班的全职爸爸:女主外男主内 一切为了孩子

  爸爸不上班

  在北京市顺义区,罗世伟绝对是家长中的异类。这里以出产专注带孩子的“顺义妈妈”出名。儿子上学这几年,他在家长里从未见过同类。他猜测那些爸爸“都忙着赚大钱去了”。

  中国家庭的一个传统是“男主外、女主内”:一天开启之时,父亲们推开家门走向工作和社交。

  但这不是罗世伟的早晨——他的角色是全职爸爸。早上7点,他的首要任务是把上小学的大儿子喂饱、穿戴停当,送上校车。儿子蹦蹦跳跳的身影消失在黄色校车门后,刚过3岁的三胞胎女儿的清晨战役又开始了。

  4个孩子的家里,随时都可能发生破坏或建设。积木搭建成城堡;友谊突变为争端;一餐饭完结又要准备下一餐饭;刚刚收拾过的房间,不一会儿仿佛又经历了一场爆炸。

  父亲的角色外延正在扩展。他已经不必是刻板印象中养家糊口的人。一个父亲般的意象甚至不必与性别和血缘相关。现代神经认知科学显示,父亲激发的情感反应能在孩子的脑电图和核磁共振图上显示出来。

  而在顺义的这个家庭里,这个男人正在努力摸索作为父亲的内核。

  选择

  这是罗世伟舍弃全职工作的第三年。除了每周有一两天需要处理和自己创业项目有关的事情,他的时间属于家庭。

  罗世伟说,自己没有什么“伟大的牺牲”,“普通人嘛,每一步都在找当下最划算的选择,被生活推着走,转头才发现自己到了现在的地方。”

  三胞胎的到来带来了第一个选择。罗世伟接到妻子短信时正在上课,他报了北京大学的一个在职研修课程。短信开头是“你不要紧张”,跟着是一张B超图片,没尾巴小蝌蚪似的3个小家伙挤在一处。那是他的女儿们,个个都健康。

  他在未名湖边坐了一中午,孩子带来爱,也带走钱和时间,他不知道怎么选。医生建议实在为难可以只留下一个,他问:哪一个呢?

  分散在祖国各地的大家庭成员加入了讨论。最终,90岁高龄的祖母的喜悦给了罗世伟夫妻决心。听说三胞胎重孙女的消息,老人从躺椅上跳了起来,挥舞双手,高声唱起了少年时代学习过的《儿童团团歌》。

  3个女孩出生后近一年,一名家长留在家中照料的需求变得格外迫切。

  罗世伟夫妇几乎没有太多讨论就达成了共识:在国际学校分校做中层的妻子保留工作,罗世伟暂停自己的创业项目照顾家庭。

  他们已经算好:教育的机会比收入要有价值。教师家属能享受学费的折扣福利,入学也有优先权。4个孩子都没有北京户口,妻子就职的国际学校是他们面前最有吸引力的教育选项。

  在“一切为了孩子”的方针指导下,罗世伟的父母和岳母从四川和浙江老家来到北京,每人负责一个女孩的具体起居。出于管理方便和女孩们感情的因素,3位负责人互相不调换任务。罗世伟主抓儿子的学习,充当了家庭团队有序运转的主轴。

  罗世伟决定回归家庭的那一年,更多家庭作出了与他不太一样的选择。当年,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儿童国际夏令营”中国总部等联合发布的《中国家庭教育现状》白皮书称,父亲主导孩子教育的中国家庭不到两成,父亲介入家庭事务的比例也远远低于母亲。同时,有相当数量的孩子在经历隔代养育。

  每天早晨,罗世伟带3个女儿去公园,附加3个小书包,3个水壶,干湿纸巾、零食、玩具若干。3个小孩叽叽喳喳,整体前进的同时围绕他做天体运动,他则不时将脱离轨道的某个拉回来。外出后是室内项目,唱歌跳舞——中文歌英文歌均有,读绘本,玩玩具,然后才到午餐时间。

  他不喜欢让三胞胎有一样的穿戴,“她们是3个不同的个体”。很多时候,这个家长克制地做着儿童世界的见证者,而非主导者,让小孩自己解决问题。一架蓝色玩具飞机曾引发大姐和二姐的激烈矛盾,她们一个暴躁,一个敏感。大姐不耐烦,率先放弃,而没人与自己抢夺显然也削减了二姐的兴趣。作壁上观的小妹适时入局,成为小飞机最终的主人。

  客居他乡充当育儿劳动力,父母辈碰撞在同一屋檐下。罗世伟的爸妈出身农村,而岳父母家久居城市,双方都在磨合生活习惯。他需要两边说好话。老人最易愧疚,小孩偶有磕碰都让他们自责,也总担心自己跟不上当前的育儿新理念。他又不时要做他们的鼓励师。

  最麻烦的是和孩子生活相关的无数个选择题。他长驻家中,总做法官,给出的说法从来都是“都好”“都行”。“家里的问题,最大的麻烦就是不止一个正确答案。”罗世伟想得挺明白,“选什么都差不了太多,人舒心才是最重要的。”

  这是他10年前考到北京的大学时完全想象不到的生活。夫妻俩双双通过高考跳离出生地,一步步跃迁,够着了“中产的中低层”。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