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区安“大脑” 风险隐患少(社会治理在身边·共( 二 )

  这些智能神经元 , 通过物联网技术集合 , 实现了人、房、物、点、路、网六要素的泛在感知和综合应用 。 王毅刚说 , 不论是火灾还是交通事故 , 任何突发事件 , 在当事人报警求助之前 , 就进入黄浦智能安防系统 。 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研判 , 系统自动将情况推送至小区保安、居委干部或公安民警手机里 。

  这样的智能安防神经元 , 目前在上海全市3400多个小区里已经安装了70余万套件 , 它们可以即时感知推送各类风险隐患 , 全领域全天候全时段为城市安全站岗放哨 。 已经升级成为智能安防社区的小区 , 入室盗窃等可防性案件实现零发案 , 违法群租、停车阻塞通道、高空抛物伤人等社会治理老大难问题也得到有效破解 。 集成创新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 , 推动公共安全工作的重心从应急处置向风险管控转变 。 上海市副市长、公安局长龚道安说 。

  城市大脑主动监测

  独居老人远程呵护

  过去 , 居委会工作人员挨家挨户传递信息;现在有各种便捷的社交媒体平台 。 不过 , 这些模式在突发情况下可能失灵 。 例如 , 独居老人如何免于突发事故?打开的窨井能否及时预警?

  在上海市普陀区 , 2018年以来建设的智联普陀项目 , 建成了区级城市大脑 , 正通过物联网感知设施的互联、物联、数联 , 构建起1个区级平台、10个街镇平台 , 再加29个片区平台 , 推动着社区治理模式由被动应付向主动发现转变 。

  今年7月 , 普陀区真如镇街道 , 平台突然发出预警 , 传感器监测 , 一个此前身体正常的老人家里数日没有人员活动 。 街道工作人员赶忙联系社区 , 入户查看 。

  进了门才发现 , 老人突感身体不适正卧床不起 , 好在来得及时 , 没有导致事态进一步恶化 。 能收到预警 , 就是因为老人家中装备了智能传感器 。 这类传感器可以监测人员活动情况 , 一旦有异常情况 , 就会第一时间在智联普陀系统上报警求救 。 与之类似的46种不同场景运用的传感器 , 已经接入了全区587个小区 。

#人民日报#社区安“大脑” 风险隐患少(社会治理在身边·共建共治共享⑥)。  除了监测预警 , 系统还可以做到每个事件可追溯、可查询、可统计、可督办 。 普陀区应急管理局局长杨联中说 , 系统具备协调指挥、联动处置、城市数字镜像、社区画像等智能化功能 , 目标就是把问题解决在老百姓开口之前、把隐患排除在事故发生之前 。

#人民日报#社区安“大脑” 风险隐患少(社会治理在身边·共建共治共享⑥)。  而在普陀长风新村街道 , 智联普陀系统的应用 , 已经促使下沉的城管、市容绿化、市场监管、房办、公安等管理和行政执法力量 , 与街道管理办及其他职能部门深度联合 , 建起网格化与智能化相融合的家门口城市运营管理中心 。 对于违章搭建、占道经营、楼道堆物等违法违规行为 , 系统一旦接报 , 就可实时显示执法车辆总数、各类型执法人员数量等信息 , 还可以通过执法记录仪与现场人员进行联动 , 随时指挥现场处置过程和及时调度;对于各类事件 , 系统还进行统计和分析 , 定期展示处理量和趋势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