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孙志成戈壁“活地图”(自然之子)


「人民日报」孙志成戈壁“活地图”(自然之子)

----「人民日报」孙志成戈壁“活地图”(自然之子)//----

----「人民日报」孙志成戈壁“活地图”(自然之子)//----

图为孙志成在野外观测 。   本报采访人员 付 文摄

  睡到半夜帐篷被吹走 , 车正跑着突然陷进沙里这不是哪位驴友的偶然遭遇 , 而是孙志成在野外科考的亲身经历 。

  孙志成是甘肃敦煌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科研管理科科长、高级工程师 。 从事生态科研保护工作40年来 , 孙志成走遍了敦煌的山山水水、沟沟岔岔 , 成了行走在戈壁滩的活地图资料库 。

  想跟恶劣的自然条件斗一斗

  从小生活在戈壁荒滩 , 想跟恶劣的自然条件斗一斗 。 1963年 , 孙志成出生在敦煌阳关林场 , 林场西边就是一望无际的库姆塔格沙漠 , 大沙尘暴刮起来时 , 没有任何预兆 , 天突然就黑了 。

「人民日报」孙志成戈壁“活地图”(自然之子)。  1980年高中毕业后 , 孙志成进入敦煌县林业站工作 。 参加工作不久 , 他就被单位选派到甘肃省林业学校林学专业学习 , 1998年 , 孙志成承担起了全市林业重点工程、项目的调查规划设计和自然保护区区划申报任务 。 之后6年多 , 他带领技术人员走遍敦煌 , 完成了敦煌4个自然保护区区划和一系列基础调查规划任务 。

  短则三五天 , 长则半个月 , 孙志成隔三差五就往保护区钻 。 长时间在野外考察、巡护 , 常常面临不可预知的风险 。 睡到半夜帐篷被吹走 , 车正跑着突然陷进沙里 , 更不要说蚊叮虫咬了 。 2015年5月 , 孙志成的4名同事在保护区突然遭遇沙尘暴 。 由于他们对路况不熟 , 撤退时开到了沟里 , 车头垂直往下摔了下去 , 万幸沟底是沙子 , 只受了轻伤 。 从那以后 , 只要跑远路 , 孙志成一定带队前往 。

  多年风餐露宿下来 , 孙志成成了活地图资料库 。 今年初夏 , 他带领中国林科院荒漠化所组队的科学考察队进行野外科考 , 调查区域、点位哪里有树、泉眼 , 哪里是野骆驼的饮水点、歇息地 , 哪里长什么植被、有什么动物 , 他随口就能说出来 , 令大家赞叹不已 。

  西湖保护区是守卫敦煌的最后一道防线

  快看 , 那就是旺旺 。 车行至保护区马圈湾瞭望站附近时 , 孙志成突然大喊 。 窗外 , 两峰高大的野骆驼正在觅食 。 旺旺今年11岁 , 小时候脾气不好 , 不合群 。 今天居然和同伴在一起 , 真奇怪!仔细观察了一会儿 , 孙志成笑着说:原来是找到女朋友了 。

  野骆驼 , 全名野生双峰骆驼 , 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 2008年 , 保护区工作人员救了一峰遗失在沙漠的野骆驼驼羔 , 孙志成完成从圈养到试验性放归的过渡观测记录 , 获得关于其生活习性、活动范围等的大量一手资料 , 并最终促成了2012年9月在保护区举行的全国首次野骆驼放归自然行动 。

  除了野骆驼 , 普氏野马也是孙志成的心头肉 。 普氏野马原产于我国新疆准噶尔盆地及甘肃、内蒙古交界的马鬃山一带 , 其野生种群于上世纪60年代灭绝 。 上世纪80年代以来 , 我国实施了野马返乡计划 。 2010年、2012年 , 敦煌西湖保护区先后两次放归了28匹普氏野马 。 截至目前 , 保护区内已观测到普氏野马65匹 , 种群不断壮大 。 普氏野马是仅存的野马种类 , 通过繁育和放归野化促进种群扩大 , 能传承野马基因 , 对维护生物多样性、改良家马都有极高价值 。 孙志成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