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气候变暖变湿,西北如何应对(美丽中国·关注西( 二 )

  合理利用气候资源 , 让西北更美丽

  气候资源是自然资源重要组成部分 , 气候资源合理开发和利用 , 对于生态环境建设、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等起着极其重要作用 。 多位专家建议 , 要继续抓住气候有所改善的历史机遇 , 不懈奋斗 , 努力建设美丽大西北 。

「人民日报」气候变暖变湿,西北如何应对(美丽中国·关注西北“暖湿化”(下))。  我国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已有20年 , 对自然生态系统的人为保护作用 , 是很多地方变绿的主要原因 。 新疆塔里木河综合治理工程投资超过100亿元 , 对于塔里木河的河流健康和生态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 。 退耕还林还草等生态保护和治理工程应继续坚持 。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季风中心副主任魏科表示 。

  应抓住气候机遇 , 加快气候适宜区的生态环境建设 , 在降水趋势增加期形成区域生态和气候良性耦合的自然环境系统 。 张强建议 , 顺应气候变化新趋势 , 及时确定新的精细化农业气候区划 , 主动调整农业产业布局 , 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 提高农产品产量和品质 。

  西北地区植树造林 , 还是要利用本地种 , 尽量减少人工干预 。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蒋高明说 , 最近几年 , 我在陕甘交界的子午岭区域、山西临汾地区等黄土高原地区考察 , 发现植被明显变好 , 很多变化是人努力、天帮忙的结果 , 自然恢复发挥的作用更重要 。 人类不砍伐、不放牧、不打柴 , 各种植物就能充分利用天然降水自然生长 。 植被越好 , 水土保持的功能越明显 , 涵养水源的能力也发挥出来 。

  西北地区属于我国极端干旱区域 ,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 , 水资源和生态压力将持续存在 , 不可盲目乐观 。 发展节水技术、合理利用水资源、保护生态 , 是西北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 。 魏科强调 。

  未雨绸缪 , 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西北地区是受气温上升等气候变化影响的敏感区和脆弱区 , 怎样避免气候变化可能带来的灾害?要增强多灾种并防意识 , 针对气候极端化加剧趋势 , 加强综合防灾减灾能力建设 , 尤其是抗旱和防汛要两手抓 。 同时 , 要增强气候风险意识 , 未雨绸缪 , 加强对气象灾害的风险防控 。 张强建议 。

  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特别顾问丁一汇研究员认为 , 西北地区降水到2040年左右可能会发生变化 , 由增多变为减少趋势 , 水资源将如何变化 , 应予以关注 。 姜彤等专家认为 , 西北地区河流径流量20502070年可能不再增加 。 气候地理格局决定了西北地区不会变成江南 , 西北地区应继续大力节水、全民节水、精细化用水 。 同时 , 要尽早谋划水安全长期战略 , 研究以后降水和径流减少了怎么办 。 姜彤强调 。

  专家认为 , 西北地区气候变化是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发生的 , 虽然短期内西北地区气候变化的影响利弊皆有 , 但如果增温幅度过大 , 可能更多弊端会显现出来 。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缓气候变化仍然非常必要 。

  在甘肃肃北蒙古族自治县 , 洁白、壮观的老虎沟12号冰川前 , 采访人员看到 , 冰川融化后的潺潺流水 , 顺着河谷蜿蜒而下 。 冰川融水给下游河西走廊的人们带去了极其宝贵的水资源 。 没有祁连山冰川 , 就没有河西走廊绿洲的生态用水 。 中科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研究人员介绍 , 在河西走廊西部 , 河流径流量约1/3源于冰川融水 , 有的甚至一半源于冰川融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