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香港经济结构性矛盾亟待破解

在近日举行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 , 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忧心忡忡 , 香港经济增速如果继续下滑 , 将极有可能陷入技术性衰退 。

陈茂波的担心是有根据的 , 正在持续中的香港乱局让香港经济深层次矛盾集中爆发:出口贸易、零售、物流和旅游出现不同程度下滑;香港本地生产总值增速创下十年新低 , 连续两个季度只增长0.6%;多家机构将今年香港GDP增长预测下调至1.5% , 最为悲观的预测则是全年零增长……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 香港经济这些年 , 到底哪里出了问题呢?又是什么问题 , 让香港经济站在了必须做出选择和改变的“十字路口”?

(一)

从外部因素看 , 香港高度开放的外向型经济 , 极易受到外部环境变化影响 , 这是香港经济问题的主因 。

“香港总体来讲是一个城市经济体 , 来自外部的冲击往往大于来自内部的挑战 , 香港经济发展具有非常明显的‘蝴蝶效应’ 。 任何外界的风吹草动 , 都有可能在香港酿成大的波澜 。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表示 , 亚洲金融风暴、美国次贷危机、非典疫情和中美经贸摩擦 , 无一例外都对香港经济造成巨大伤害 。

同时 , 高度外向型城市经济体由于缺乏回旋余地 , 波动程度也极易被放大 。

去年以来 , 由美国挑起的中美贸易摩擦 , 使香港内外部投资意愿有所降低 。 今年一季度 , 香港固定资产投资同比降低7% , 货物出口总额同比下降4.2% , 进口总额同比下降4.6% 。 截至今年7月 , 香港出口连续9个月下降 。 特区政府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邱腾华表示 , “出口的下降将对香港GDP带来的影响 , 可能比预期的0.1%至0.2%要高 。 ”

近年来 , 外需对香港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部分时间为负值 。 一方面反映出国际上正在兴起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对香港贸易出口产生的严峻压力 , 另一方面也显示香港部分服务业的竞争力与相对优势在波动中出现弱化的态势 。

此外 , 发达国家相继调整经济增长模式 , 试图通过结构性改革和再工业化来达到全球经济和本国经济的再平衡 。 再工业化引发的全球新分工 , 不仅给原有以内地作为全球制造业基地的价值链体系和分工模式带来冲击 , 也影响到香港原有的角色与功能 。

(二)

从内部因素看 , 香港多年来形成服务业、房地产为主的经济结构 , 这对经济发展的活力也有一定的制约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