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吴贻弓逝世享年80岁 曾执导《城南旧事》印象深刻

导演吴贻弓逝世享年80岁 曾执导《城南旧事》印象深刻

本是阖家团圆的中秋假期 , 人们却在不舍中送别一位天真而深情的电影人 。 9月14日上午 , 中国第四代导演、中国文联原副主席、中国电影家协会原主席吴贻弓在上海辞世 。 犹记《巴山夜雨》中流淌的诗意 , 犹记《城南旧事》里淡淡的乡愁 , 这一刻 , 长亭外 , 古道边 , 一曲《送别》只为他唱 。

中国电影里独树一帜的存在

吴贻弓 , 祖籍浙江杭州 , 1938年生于战火纷飞的重庆 , 伯父因此为其取名“贻弓” , “贻”为“收藏” , “弓”乃兵器 , “贻弓”意寓“刀枪入库 , 天下太平” 。 1948年 , 随父母迁居上海 , 在父亲的影响下 , 少年吴贻弓走进了光影的世界 。 1956年 , 18岁的吴贻弓考入北京电影学院 , 成为这所新建的高等学府第一届导演系的大学生 。 1960年 , 毕业后被分配回上海 , 进入当时名噪海内外的海燕电影制片厂 。 从导演助理做起 , 吴贻弓拼命地工作和学习 , 为一生的电影导演之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吴贻弓的名字 , 与改革开放后国产电影的跨越式发展联系在一起 。 1980年 , 由吴永刚总导演、吴贻弓导演的《巴山夜雨》获首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 。 这是吴贻弓完成的第一部长片 , 诗意的故事里有迷惘 , 也有光芒 。 1983年 , 吴贻弓执导的《城南旧事》大获成功 , 这部改编自作家林海音同名小说的电影 , 在第三届中国电影金鸡奖评选中斩获多个奖项 , 还获得第二届马尼拉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奖 , 在国内卖出115个拷贝 , 相当于收进80多万元票房 , 在1980年代蔚为可观 。

在导演手记里 , 吴贻弓用十个字奠定了这部影片的基调:“淡淡的哀愁 , 沉沉的相思 。 ”多年后谈起《城南旧事》 , 吴贻弓说:“那是属于20世纪80年代的深情 。 ”他将其视为一个时代对电影美学重塑的“典型”:“三段没有什么关系的人物构成的毫无联系的故事 , 是保留原小说的分段式结构 , 还是打散后重新交织?我们抓住了‘每一段故事的结尾 , 里面的主角都是离我而去’这种情绪积累构成特殊的味道 。 ”他坦言 , “也没有过多地想怎样去感染观众 , 只是想着如何把我十分挚爱和同情的这几个人物诚实地呈现出来 。 ”正因为此 , 他们为中国电影史留下了一段温柔流淌的别致影像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