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番专访 | 徐均朔:艺术者的灵魂,对立且统一( 五 )

谈起表演与译配 , 徐均朔更多是斯坦尼的“体验派” , 将自己融入角色中 , 去观察、思考、感受 。

“对于译配 , 有两样东西是很重要的 , 一样是共情 , 还有一样是好听 。 共情保证的是他的意思 , 好听保证的是他本身要传递的旋律感 , 所以我一点都不排斥意译 。 ”

他拿那部让他在晨昏交界半睡半醒之际 , 看到失焦的《你的名字》举例 。

“比如那句‘盛夏丢失了冰淇淋’ , 这种就是意译 , 其实跟直译不太一样 , 但是能让中国的观众知道 , 歌曲想表达的 , 是什么意思 。 因为八月对于原曲国家的人来说 , 是有很多感谢祭、很多活动的一个季节 , 但对中国人来讲 , 就是孩子们的暑假 。 我觉得冰淇淋 , 对于每一个中国孩子的夏天来说 , 都很特别 , 所以 , 如果他能感受到和他原来一样的感情 , 我觉得是最重要的 。 ”

意译的美就在于此 。

徐均朔始终记得自己一个前辈对他说的话 , 每一个国家的母语的力量 , 都是没有什么其他语言可以阻挡的 。 外国语如此 , 本国语也一样 。

所以 , 如何把其他国家语言中的力量 , 带到中文里面 , 让听众感知到 , 就是件技巧活儿 。 现在的徐均朔 , 更多的是将自己放入到那个环境中 , 去代入 , 去想象 , 去共情 。

“你觉得自己是个共情能力强的人吗?”

“有点吧 , 就别人难过的时候 , 自己也很容易难过 , 很希望身边的人都很开心 , 这样我就开心一点 。 这样负担也很重 , 但是我是这样的 , 会希望大家都很开心 , 因为大家都很开心我也很开心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