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海一小区居民自发抗洪救灾,架起“最强”防线!( 四 )

  编织袋送到小区时 , 金先强的腿因为保持弯曲的姿势太久 , 已经抽筋 。 他回家休息了两个小时 , 晚上11点看到微信群里又在喊人 , 因为一换班 , 楼下人又不够了 , 他又下楼了 。

  最紧急的情况就出现在晚上11点左右 。 这时 , 花坛里的土方已经挖了100多立方米 , 一道一道加固的堤坝已经达到2米高、1.5米厚 。

  但这时传来某处水泵损坏、停止抽水的消息 。 此处是小区的4个易进水区域之一 。 韩卫军回忆 , 水流像山里瀑布一样 , 从台阶上一级一级流下 , 一下子地上积起30厘米深的水 。

  人们只能用沙袋去堵 , 划船运回的700多个编织袋派上用场 。 为了堵住这边的缺口 , 屈文明率先冲上去 , 别人怕漏电都不敢上去 , 我自己走第一个 。 罗国锭叫来了自己的儿子和女婿 。

  次日1点 , 小区物业接到上级通知 , 呼吁正在抗洪的居民撤离现场 , 实际上 , 撤离的请求早在前半夜就发出 , 怕水冲进来 , 挡不住 , 把人冲了 。 物业经理陈海港说 。 但在当时 , 在场的100多人谁都不敢先走一步 。 只要一个缺口失守 , 全军覆没 。 郑菊明说 。

  韩卫军把手机交给儿子保管 , 嘱咐他站远点 , 一旦出事了 , 你赶紧跑 。 等到水位停止上涨 , 水位线距离他们筑起的堤坝最高处 , 只剩下60厘米 , 他至今想起来还有些后怕:如果当时水真的堵不住了 , 我会游泳还可以跑 , 下面挖土的人都跑不掉 。

  郑菊明坦言 , 如果第二次出现这样情况的话 , 叫我们去 , 都有点怕了 。

  11日凌晨2点半 , 水势逐渐稳定下来 。 每个入口留了四五人值守 , 一些人甚至守到清晨6点半才离去 。

  屈文明最后统计 , 他们一共用掉约3000个防洪沙袋 , 其中差不多有2000个是小区居民提供的 。

  如果没有业委会、业主的努力 , 100%挡不住 。 物业经理陈海港说 , 他的双脚在水里浸泡太久 , 出现红色的斑点 。 这一天他只吃了一碗泡面和一杯业主送来的菜泡饭 。 他自己家在另一个小区 , 大水淹过了一楼 , 他的妻子带着孩子躲上二楼才逃过一劫 。

  他们至今仍互相不知姓名

  8月16日 , 台风已经走远 , 洪水过去了1个星期 , 小区里纳凉的邻居聚在一起 , 讨论的仍是这个话题 。

  李均超感到自豪 , 前几日隔壁小区的亲戚借住他家 , 因为他们的地下车库进了水 , 整个小区停水停电 。 隔壁小区也曾试图自救 , 但因为地势较低、人少水急 , 且搬运路途复杂 , 没几下就放弃了 。

  临海有183间房屋倒塌 , 17.7万户断电 。 湖畔尚城小区一共倒了两棵树和两根电灯柱 。 但屈文明估算 , 损失可能还是有20万元左右 , 面朝街道的监控房依然进了水 。 算起这些 , 他露出了发愁的表情 , 这些都需要业委会出钱维修 。

  这次洪水过后 , 业委会几位成员商议 , 给业主们写一封表扬信 , 张贴在小区显眼位置 , 因为不知道大多数人的姓名 , 就统一称为无名英雄 。 信里把这些人的抗洪精神 , 命名为湖畔精神 。

  这次洪灾过后 , 他们互相在路上见到 , 还会点点头 , 打个招呼 , 感觉凝聚力更强一些 。

  业委会副主任郑祖明感慨地说:小时候住那种大大的院子 , 推任何人家的门进去都认识 , 现在住楼房了 , 前面、后面的人根本不认得 , 没有什么‘乡情’‘亲情’的概念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