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子欣走了,就别用“事后诸葛式苛责”伤其家人( 三 )

  在有些人看来,章子欣的爷爷奶奶连捶手顿足痛哭流涕的情节都没,这也是种“罪证”,证明了他们的冷漠,而孙女被带走正是源于这重冷漠。殊不知,至悲无声,诚如采访者说的,“更多的痛苦是看不见的”。

  最终舆论场内呈现的章子欣案,出现了离奇的一幕:很多人对事件本身无比关心,却并不关心章子欣家人的感受。他们在那个不幸的小女孩身上寄托了无尽的哀思,却对那个小女孩深爱的家人无动于衷,不但不关心他们的悲伤,甚至还审视、责怪、批判他们。

  这种“围观”,缘起是人们在陌生人组成的大都市生活产生的不安全感,担心自己或孩子也遭遇来自不测的伤害。所以许多人急着要总结教训——通过对章子欣家人进行“隔离”(把他们和章子欣分开),把他们变成被注视的对象。

  在这种单方面的“凝视”中,围观者最终获得了“治疗”,他们的焦虑感得到了缓解,也能更心安理得地忘记这件事给自己内心投下的阴影。但他们并没有真正感受到“他人的痛苦”,只是将那份痛苦,留给了失亲却被苛责的章子欣家人自己慢慢消化。

  (实习编辑 杨璟楠)


推荐阅读